一场来自东方的艺术狂欢

2019-07-17 18:36徐熵
音乐爱好者 2019年6期
关键词:奏鸣曲肖邦莫扎特

徐熵

由于音乐节主办方做了周详的安排和宣传,音乐会当天晚上除了APU本校的学生外,还吸引了众多在洛杉矶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界人士:APU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研究系主任乔尔·克里夫(Joel Clifft),柯蒂斯音乐学院硕士、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现任APU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尤金·阿尔克莱(Eugene Alcalay),美籍韩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安德鲁·帕克(Andrew Park)等。

本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是西方音乐史上如雷贯耳的钢琴巨匠的经典作品——莫扎特《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K.330)、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肖邦的《圆舞曲》和《叙事曲》等,兼具学术性和聆赏性。不仅如此,此套音乐会曲目在整体上的难度和力度,也是对演奏者体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好奇这个来自东方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将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音乐体验。

洪勛演奏的第一首作品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他的演奏速度大致为中庸的快板,这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样的演奏速度虽然并不“炫技”,但却还原了莫扎特时期的音乐风格。莫扎特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他不喜欢演奏者过快地演奏音乐,而是更喜欢他们把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清楚,以此更好地舒展音乐之美。洪勋演奏的音色甜美、清亮,右手音阶既有均匀的颗粒感,又有优美的歌唱性,完美地还原了莫扎特时期“轻重琴”的声音。他的触键动作幅度不大,配合中庸的快板速度,在优美、典雅、细腻之余还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在莫扎特奏鸣曲之后,紧接着是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如歌的十六分音符均匀地从演奏者的指尖流出,与之前的甜美形成对比,听众们迅速被带入另一番沉思的境地。伴随着叙述性的旋律,人们仿佛在聆听一位倾诉者的感伤情怀——原来这位“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巨匠,也会有如此柔情似水的一面。洪勋的右手弹奏的音符,没有爆发式的情绪,而是如哽在喉、无语凝噎。随着旋律的推进,洪勋演奏的力度不断加强,左手强有力的和弦压过,一种犹如黑暗中的怒吼喷薄而出,最终,音乐又回到最初的叙述性旋律,然而这一次的旋律中多了一份甜美,仿佛抵达了破晓的黎明,给人以希望。

下一个环节进入了肖邦作品专题,洪勋演奏了肖邦的两首钢琴小品。肖邦的钢琴小品虽然短小,但都非常精致,其独创的和声手法让钢琴的演奏犹如人声的吟唱。第一曲《圆舞曲》(Op.64,No.2)被后世公认为是肖邦圆舞曲中最精湛的作品。优美的旋律响起,配合着玛祖卡的节奏,人们仿佛听见一位忧伤的诗人在不断地哀叹。音乐渐渐进入B段,转为波浪形旋律。令人诧异的是,在演奏那段经典的层层推进的波浪形旋律时,洪勋放弃了提高速度的演奏,而采用了缓慢推进的方式,仿佛诗人无奈的愁绪在心间流淌——虽悄无声息,但早已深入骨髓,令人无法自拔。

C段的旋律较之前更加柔和,仿佛是诗人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洪勋在这段的演奏不紧不慢,旋律的线条感和装饰音的灵动在他的指尖缓缓流出,极具歌唱性。最后当旋律回到最开始的A段时,他演奏的力度较之前更为强劲,这样的诠释别具一格,却又在情理之中,那是诗人心中的愁绪在“过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之间惨烈对比后的第一次全面爆发。随着波浪形旋律的再度进入,他较之前弹得更为活泼,仿佛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或许,这就是肖邦,即便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他也能通过音乐寻找到情感释放的领地。

对于肖邦的另一首经典钢琴小品——《夜曲》(Op.9,No.2),洪勋的演释承接了上一首作品的主旨——歌唱性与叙事性。他的音色处理得干净、细腻,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仿佛在讲述一段美妙的往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乐曲结尾处的一串华丽的装饰音,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晶莹剔透。

在曲目间隙,我看了一眼节目单,下一曲是肖邦《第三叙事曲》(Op.47)。肖邦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多种体裁和风格的作品,其中叙事曲因其独特的演奏风格、技巧以及强烈的戏剧性,将奏鸣曲、变奏曲、回旋曲等曲式结构交汇起来,当之无愧地成为所有体裁中最为艰深的一种。因此,演奏叙事曲既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又要拥有细腻的情感和强大的共情能力,才足以打动现场的观众。第一主题响起,洪勋迅速带领听众进入到一种朦胧的意境,主题部分高低音之间的转换犹如戏剧中男女主角的对白。随着第二主题的开展,节奏开始进入舞曲式的律动,情绪也在渐渐推进,左手切分和右手重音的结合共同将旋律推向高潮,洪勋对节奏、音色和情绪的把控令人惊叹。一曲结束,现场掌声雷动。

当拉赫玛尼诺夫著名的《前奏曲》(Op.23,No.5)的第一个和弦响起,观众席内发出了小小的骚动,大家变得兴奋起来。在乐曲的第一部分,洪勋的触键扎实有力,和弦明亮、饱满,连续的跳音使得紧张的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感呼之欲出。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第一部分的高潮随之而来,人们仿佛看到了战斗民族誓死捍卫国土的民族情怀。乐曲的第二部分,左手的伴奏织体由柱式和弦转为琶音,洪勋对琶音的演释可谓行云流水,充满流动性,而对右手由和弦构成的旋律的演释也极具歌唱性。随着乐曲进入第三部分,节奏型跳音再次出现,洪勋的演奏力度不断加强,同时穿插着突如其来的强弱变化,极具弹性的跳音和强弱对比不断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最后一首李斯特的《第六匈牙利狂想曲》将整场音乐会推向了最高潮。这首作品在李斯特的所有作品中是最负盛名的,同时也是演奏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其演奏难度非常大,最后著名的“李斯特八度”被称为钢琴家八度技巧的“试金石”。乐曲第一部分是进行曲风格,洪勋的演奏带着柔和与连贯,随着和声加厚,音区提高,他的和弦更加饱满有力,同时不失旋律线条的层次。而后拉宽处理的典型浪漫主义时期的“弹性节奏”,更是在进行曲风格中凸显出了俏皮与活泼。第一部分结尾处的华彩被处理得果断快速,颗粒分明。第二部分是急板,洪勋的演奏干净利落。第三部分转为慢板,在此洪勋的演释自然、松弛,伴随着情绪的推进,他控制着演奏速度,但手指对旋律的控制并没有丝毫懈怠,即兴的节奏和婉转深沉的和弦,宛如勾勒出一幅吉普赛民族古老又神秘的历史画卷……

一曲演毕,现场观众纷纷起立,对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钢琴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Bravo”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聆听完全场音乐会的乔尔·克里夫激动地上前拥抱以示祝贺,并表示:“很少见到一位年轻的钢琴家能够在一首乐曲中做出如此多变的声音色彩处理,太神奇了!”

猜你喜欢
奏鸣曲肖邦莫扎特
“钢琴诗人”肖邦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莫扎特
肖邦
春天的奏鸣曲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