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菲
2019年4月,享誉世界的打击乐艺术家朱宗庆携朱宗庆打击乐团融和跨界的作品《木兰》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
演出前,朱宗庆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学术讲座,分享了他在音乐表演与戏剧艺术创作融合方面的经验与体悟,而我们也有幸在讲座结束后与朱宗庆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谈。
很多音乐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会与平时的表演状态大相径庭,面对镜头时又会出现一种莫名的无所适从。针对这种现象,上海戏剧学院于2016年首次设立了音乐表演的培养方向,将音乐表演与戏剧表演学科相互融合,旨在让演奏者与演唱者更好地领悟表演,培养具有音乐与戏剧双重表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自创立后就集结了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中青年精英教师队伍,短短几年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以及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上海戏剧学院音乐表演独特的培养方向,也填补了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相关领域的空白。
朱宗庆打击乐团的创始人朱宗庆先生对音乐表演与戏剧表演融合的理念相当认同。在他看来,音乐与戏剧的跨界融合已经是全世界表演艺术发展的趋势了,无论成功与否都值得去尝试。“一个好的戏剧表演者如果同时具备音乐能力的话,在时间和节奏的掌控上会更加自如;而一个音乐演奏者如果有戏剧方面的训练,会对所要呈现的音乐作品有不同角度的认知和思考,这样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就能非常自然地把戏剧表演的技术手段贯穿在音乐表演中,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一定是加分的。”
此次朱宗庆先生到访上海戏剧学院开讲,分享了他个人多年来在中国台湾围绕音乐表演(打击乐领域)与戏剧元素相结合的宝贵经验。他分析道,两者融合的难点在于音乐表演学科与戏剧表演学科都是独立的专业,需要相互学习,形成内化。“音乐演奏专业的人,要表演时光是记动作就很容易晕头转向;同样的,戏剧专业的人背诵音乐的曲调时也很困难。这就需要各自不断地练习,互相磨合,尽可能多地上台演出,渐渐地表演时就会收放自如,表达方式也会变得很自然。”事实上,朱宗庆打击乐团能达到现在将音乐表演与戏剧表演完美融合的程度,也磨合了二三十年之久。
朱宗庆在1982年从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返回中国台湾致力于音乐表演打击乐领域的推广,并于1986年创立了中国台湾第一支职业打击乐团——朱宗庆打击乐团,设计并开展了一套长达二十年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朱宗庆打击乐教学系统。朱宗庆打击乐团集热情、活力与专业于一身,是国际上少数能融会中西打击乐器演出的团体,也是率先将打击乐的演奏、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进行结合发展的专业团队。朱宗庆连续多年在台湾举办国际打击乐音乐节和夏令营,为本土乃至世界打击乐表演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感谢朱宗庆对打击乐的付出,国际打击乐协会于2009年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毫无疑问,朱宗庆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但这几年来,他似乎越来越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到了艺术行政工作,也就是艺术管理的层面,包括出任台北艺术大学的校长、撰写了两百多篇艺术管理领域的文章以及出版了多本图书等。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种转型呢?对此,朱宗庆坦陈道,最初转型成为艺术管理者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自从组建了朱宗庆打击乐团之后,他开始参与训练团员、规划演出的工作,渐渐地发现,演出和行政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必须要区分开来。而他之所以选择转型成为一个艺术行政工作者,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艺术行政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有那么多的剧场、学校、艺术家,都需要艺术管理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对艺术拥有极大的热情,希望能用艺术行政工作来将更多好的艺术推广出去。
作为一个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的艺术家,朱宗庆认为艺术家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总是拥有非常大的热情,但如果这份热情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这时就需要有艺术行政工作者的鼓励,他们可以在艺术家面对困难的时候做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一个优秀的艺术行政工作者应该帮助艺术家把他们的创意完全展现出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朱宗庆将艺术行政工作者形容为“艺术的一个幕后推手”。
虽然朱宗庆本人是一个艺术家,业内也有很多艺术行政工作者是从艺术家转行而来的,但他觉得这并非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行政工作者的必要条件。“对于艺术,他只要热爱并略通一二即可,更重要的是拥有管理、企划、营销、商业甚至是财务、人事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艺术行政工作者一天到晚都在处理问题、解决各种棘手的麻烦。”除此之外,艺术行政工作者还需要有不断探索的好奇心,有視野,有追求。“所以艺术行政工作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必须要有多样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