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军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形象地把“不拿工资,在家种地”的农村卫生员称作“赤脚医生”。他们和社员一样,采用的是不拿工资拿工分的计酬办法。
那时候每个生产大队都要配备赤脚医生。他们一般经过公社医院的短期培训,长期服务于农村,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但又并不那么专业。大队卫生室是最基层的农村医疗单位,几乎所有病人都要先到这里,所以就要求赤脚医生必须样样都会一点。治疗原则是不误诊,不耽误病人,自己拿不准的,赶快送公社医院。
我的一个远房大哥,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赤脚医生。由于他爱学习,尤其喜欢研究中医,经常用简单的草药和偏方治好一些疑难杂症,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间名医。好多外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求医。他所在的大队卫生室,常常人满为患,最后连大队办公室也腾出来做了临时病房。
那时候,上级对农村合作医疗非常重视,从70年代开始,卫生部门对赤脚医生进行统一培训,都是请地区医院和县医院的专家或名医讲课。学习内容也非常系统,从人体解剖到医学病理,从门诊到病房,从中医到西医,从诊断到治疗,几乎全都接触到了。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赤脚医生们可以很熟练地诊断和治疗农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术,也能对一些农村常见的触电、溺水和农药中毒等进行急救。为了减少社员的医疗费用,他们普遍学会了针灸和拔火罐等中医疗法。赤脚医生给病人看病是不戴口罩的,为的是避免和病人拉开距离。急救时对休克病人要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有的甚至用嘴给病人吸痰。这是考验你对贫下中农有没有感情,也是实践毛主席“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具体表现。
虽然干赤脚医生看起来活很轻,挣的工分和下地劳动的壮劳力一样高,其实他们也确实很辛苦。除了看病,他们还担负着农村的灭蚊灭蝇和环境卫生等工作。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防治各种传染病,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预防疟疾、清查血丝虫、防治小儿麻痹症和接种各种疫苗等工作。他们利用空闲时间上门为社员送疟疾药,给儿童服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为孩子们接种各种疫苗等等。每到夏季的夜里,还要挨家挨户登门抽血化验血丝虫。
据报道,到70年代末,我國已经清除了常见的主要传染病。其中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也都绝迹了。这些成果里,有赤脚医生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