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龙 斌
陕西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文化和技术等领域都处于重要地位,综合实力相对较强,辐射作用巨大,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的大型城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以上海、广州、北京等为中心城市,通过实施经济辐射战略已经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三大经济圈,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区域增长极。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至今仍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因此,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模式依然是当前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特别是对于广大西部地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效应对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西部众多的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以成都、西安最具辐射力和发展潜力,两大城市也均提出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两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因此,有必要对成都、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两大城市经济辐射力进行计算、比较与评价,最终得出有益的结论。
区域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开放的环境下,两个区域之间通常因生产要素的流动存在一定的经济联系。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存在经济辐射效应。如同物理学中的辐射现象一样,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从原理上简单地讲,来自辐射源(中心城市)的辐射流(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辐射动力(如经济发展促进政策等)的作用下经过辐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达辐射接收地(周边地区)。具体讲,首先必须存在辐射源,即具有一定经济体量并与周边地区存在一定发展差距的中心城市,这是辐射能量的来源地,就像太阳是热能、光能的来源地一样,直接影响辐射能量的大小。其次要存在辐射通道,来自辐射源的辐射能量能否顺利到达辐射接收地,畅通的辐射通道是必需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两地通商就必须具有保障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最后要存在辐射流,如果把辐射通道比喻为高速公路的话,辐射流就是公路上的各种车辆,只有路没有车也是会影响人与物的流通[2]。
根据上述原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可衡量性以及代表性,本文从辐射源、辐射流和辐射通道三个角度[注]由于辐射动力在辐射原理中具有非客观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故本文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未予考虑。,选取了8个层面2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创立了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也是目前确定指标体系最常用的方法[3]。考虑到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一些相互关联,在评价时所起作用不同的指标。故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其步骤如下:
1.确定城市经济辐射力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本体系层次结构为4层,总目标层F为经济辐射力,领域层A有3个指标,准则层B有8个指标,指标层C有26个指标。
2.组织专家根据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
每个专家采用Saaty1—9标度法,按判断矩阵标度及含义逐层对每个指标层各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对各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再取每个元素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其特征向量值,构建目标F对领域Ai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领域Ai对准则Bi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以及准则Bi对指标Ci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本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多位专家打分后取平均值,具体得分及判断矩阵的计算过程因篇幅原因略去。
3.权重的计算
利用求和法得出其特征向量,即其权重。为确保计算结果合理,层次分析法要求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为CR=CI/RI,其中,CI=(λmFx-n)/(n-1)。式中,CI是一致性特征数,RI是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见表2,λmFx是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CR是一致性比率,n是成对比较因子个数。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如果 CR<0.1时,则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判断矩阵的构建符合数学逻辑,可以依据该矩阵进行权值的计算。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判断矩阵,再进行一致性检验,直至最终满足CR<0.1。可以证明,对于一阶、二阶矩阵总是一致的,因此A1-Bi、A2-Bi、B6-Ci、B7-Ci、B8-Ci不需要进行检验。对于其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上表数据表明,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的结果是有效的。因此,可得出各指标权重已经赋值的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对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以后,通过各单项指标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和单项指标的评分值计算各子系统的得分,然后在各子系统对总层次的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综合评价分数。某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即为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与该指标值乘积之和。计算公式如下[4]:
公式中 ,F 为综合得分; Ci为指标层第 i 个单项指标的分值; Wi为指标层第 i 个单项指标的权重; Bi为准则层第 i 个指标的权重; Ai为领域层第 i 个指标的权重;c 为指标层的指标个数,本模型取26个;b为准则层的指标个数,本模型取 8 个,a为领域层的指标个数,本模型取3 个。
公式中,对于单项指标的分值,如评价单一城市,可以采用该城市各指标值相对于标准值(需编制指标标准表)的比值。对多个城市进行比较评价时,则可以采用取城市中各指标最高值作为标准值,其余城市该指标相对该最高值的比值即为其分值,而最高值的城市该指标得分为1。
1.西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背景:成都与西安的西部经济中心之争
成都,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城市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07.08万。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89.39亿元,人均GDP达到86911元。成都经济辐射圈覆盖整个成渝经济区,即以四川盆地边缘为其天然界限,其范围包括重庆市的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等29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等16个市,区域面积20.6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成都目前已经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城市发展成为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西安,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城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95.98万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9.85亿元,人均GDP达到78346元。西安经济辐射圈为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农业示范区以及商洛构成,区域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00万。西安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目前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根据规划,西安未来要建设成为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2.成都、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计算结果评价
根据2017年成都市、西安市统计年鉴以及两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取两市2017年城市经济辐射力各评价指标值,如表4所示。再通过前文方法计算各层次得分,准则层表现雷达图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
表4 成都、西安2017年城市经济辐射力各评价指标值[注]表中数据来源于2017年成都市、西安市统计年鉴以及两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2017年成都、西安经济辐射力准则层表现雷达图
(1)成都的城市综合经济辐射力总体上高于西安。通过计算,成都的城市经济辐射力得分为0.9606,西安城市经济辐射力得分为0.7449,26项指标中,成都有22项指标超过西安。因此,总体来看,两市经济辐射力存在一定差距。
(2)从辐射源上看,成都比西安对外辐射力明显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巨大,经济规模优势突出。虽然成都、西安从辐射源层面上得分分别为0.9904和0.7004,但在经济规模这一项上,成都得分为1,而西安仅为0.5727,近乎相差1倍。可以预见,如果结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经济动力指标)以及GDP增长率(增长速度指标)和非农人口比例(城镇化潜力指标)等指标,这一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扩大。
(3)从辐射通道上看,成都与西安的经济辐射力差别较小。从辐射通道层面来看,成都与西安得分分别为0.9494和0.8589,差别并不明显,甚至在个别指标上,西安还具有优势,譬如从每天进出列车次数上看,西安要远高于成都。如果再结合物流层面中的货运周转量指标,因此可以预见,由于西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及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具有成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倡议下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门户枢纽、西部物流中心的先天优势。
(4)从辐射流上看,除物流外,其他方面西安与成都经济辐射力也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一层面上,西安在物流项上的得分0.8778,高于成都的0.7470,但在客流、技术流、资金流三项上均落后于成都,特别是客运周转量、国内招商引资以及利用外资等方面与成都差距较大。
当然必须指出,形成这一差距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成都企业有更大的市场。成都背后的成渝经济区人口众多,是关中经济圈的近5倍,而人口众多意味着消费市场大,也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二是成都向外发展空间大。成都向四周发展基本不受地理条件约束,这也使得成渝经济区面积更大,约为关中经济圈的4倍,也意味着成渝经济区更大的环境承载力、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成都与重庆发展形成协同效应。成渝经济区由两极带动,重庆作为西部最大的直辖市享有很多优惠的发展政策,可以与成都互动发展,构成协同效应[5]。也正是上述原因,带来整个四川的发展呈现成都一城独大,发展要素在成都高度集中,城市首位度远高于西安。按照2017年GDP排名,西部地区10大城市中四川仅有成都以13889亿元位居重庆之后的第二位,而陕西省除西安以7469亿元位居第三位外,还有榆林、咸阳分别以3318亿元和2341亿元位居第六和第十位[注]文中数据来源于2017年西部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然,成都在四川的区域发展中起到了绝对增长极的引领作用。
城市经济辐射力既反映了当前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也预示着城市今后经济发展的潜力。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城市管理当局从经济辐射的角度寻找经济发展差距,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制定相关对策,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对成都和西安这两个西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总体上成都经济辐射力较强,西安相对较弱,因此建议西安应对标成都,克服客观上存在的不利因素,从经济辐射四要素着手,扬长补短,追赶超越。
一是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提升辐射源能量。以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西安主城区为核心城市,做大做强鄠邑、阎良、临潼三个卫星城市。将易于接受西安经济辐射的周边地区尽快纳入西安都市圈,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做大西安经济总量。
二是加快西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继续改善辐射通道。利用西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创新投融资模式,制定详细的项目建设计划,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快速有序推进。
三是加大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国内外招商引资,强化经济辐射流。发挥西安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将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西安招商引资最主要的阵地,加强制度创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重量级企业入驻西安,为西安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四是争取国家尽早设立“西三角”经济区[6],增强经济辐射动力。西安要与成都、重庆组建西部城市发展联盟,共同争取国家政策设立“西三角”经济区,提升三大城市经济相互辐射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流动,使西部地区最大的三个城市形成互动、协调的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