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建斌
2018年12月27日下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至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主要包括: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建成首个海外北斗/GNSS中心,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
据介绍,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系统性能满足预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2.0版)显示,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为:系统服务区为全球,定位精度为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每秒,授时精度为20纳秒,系统服务可用性为优于95%。其中,在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还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完成后续星座组网,提供世界一流卫星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目前,北斗系统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百姓生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走出国门惠及世界,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效益: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从业单位已达1.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成长一批具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纳米工艺,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已达5.4万件,跃居全球第一。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规模水平日新月异。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30座内河导航设施,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系统。在大众应用方面,北斗已在智能手机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国内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商标识号和标准时间标识号,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服务。
此外,北斗系统还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农林渔业、气象环境、精准机控等领域均得到较好应用,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