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价值视角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构架

2019-07-17 06:49廖海金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记账契约

林 国 廖海金

关于会计,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能够描述一二。或曰记录,或曰记录信息、提供信息……但会计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一、会计价值问题的提出

会计由来已久且在现今社会普遍存在。在我国,“会计”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西周当时设有“司会”官职,掌握国家和地方百物财用;现今,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都设有会计。

会计在时间与空间维度的长久与普遍的存在,说明会计有被需要,且历来被需要、广泛被需要,是之会计的存在价值。会计被需要的存在价值,或为需要会计记录,或为需要其所记录的信息。那么会计是记录什么信息?又向谁提供?

二、会计价值的探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标志着国家的诞生。国家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国家的存在,离不开经济;国家的发展,亦以经济为基础。现代社会,公民通过宪法将权利让渡给国家,由国家代表公民治理社会、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源于最小的经济细跑--企业,企业又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上至国家,下至企业,契约无处不在,可以说现今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的核合是诚信,然而诚信又需要法制来保障,可以说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契约社会、信用社会、法制社会。这是我们下文探讨的一个基础。

在现今社会,以企业(会计主体)为例,公司制企业(以下基于公司制企业进行探究)是典型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代理提供了广阔的存在空间,亦为现今社会代理的重要价值所在。代理人的选择,需要信任,基本信任度是基础,但在现今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由于各自利益的存在与差别,此信任绝大多数均不是100%,因而有了监督的必要。

从专业的角度讲,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连续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由上述会计之定义可知,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则会计满足了上述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所产生的信任问题之监督需要,即通过货币度量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

三、会计价值的根源

会计所为的上述监督是以核算为基础的。那么会计需要记录什么信息?又向谁提供?为什么提供呢?这一系列问题就有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即为什么提供信息,是监督的需要;向谁提供,向需要监督者提供;记录什么信息,记录监督者监督所需要之信息。可见,同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还是有层次感的,核算是为监督服务的,即我们常说的核算是基础,监督是核合。综上,可见会计是一种信任机制。

(一)会计价值与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制度

在典型的企业制度的今天,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具体契机,是会计作为信任机制运转的起因。

(二)会计价值与信任

在契约社会之下,代理也是通过契约实现的,契约的基础是信用,信用又以信任为基础。会计作为信任机制,其存在价值源于信任。信任是内生的,信用则是互生的,信用是信任的结果;虽然信任是信用的基础,但信用的起点却源于自身的诚信,作为同样内生的诚信,给予相对方一个基本信任的基础,在彼此的诚信-信任中,互生了信用。从基本信任,经过关系互动,互助、互利,形成良性信用资源,并不断开发,形成互信信用关系-良性的信任关系;反之,在基本信任的基础上,经过关系互动,互杀、互损,将形成恶性信用资源,不断发展,终形成互疑信用关系-恶性的信任关系。这一切都脱离不了交往,即契约。在契约社会下,契约为信任的形式,信任为契约的实质。

(三)会计价值根源之利益

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之需要,会计监督源于信任,信任产生于代理之存在,代理的存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公司制企业的特点。从现实角度看,公司制企业是典型的企业;从历史角度讲,公司制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利益追求的产物。

图1 诚信、信任、信用产生机制

对于会计价值根源,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从契约形式到信任实质的挖掘,从社会信任到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制度的分析,会计的价值基于信任,起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制度,源于利益。虽然我们今天探究的会计价值不一定是它的全部,但起码应当被包括在其中;虽然我们今天探究的会计价值根源也不一定是它的唯一,但起码应当是其一。

四、 会计价值的实现及以此为基础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构架新思考

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是要服务于会计价值的实现的,基于会计价值视角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的构架,是将作为会计学科基础的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理论体系构架建立在把会计作为一种信任机制基础之上的知识理论体系构架的思考,其信用机制效用的发挥基础始于会计监督与核算。具体的构架首先应始于会计的概念,在前述会计的价值及其价值根源探讨中,已有描述、阐释,且是围绕其基本职能展开的。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作为信任机制的核合是会计监督,具体为满足会计服务对象的监督需要。会计监督的基础则是会计核算。

(二)会计处理基本思路

此处之会计处理是指满足会计监督需要之会计核算,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服务对象提供会计信息,完成会计监督之需要;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又是以会计账簿为依据的,会计账簿则由载有账户格式的账页构成,其编制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的,会计凭证是真实经济业务的反映。会计处理的基本思路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

(三)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依据会计处理的基本思路所进行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

1.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具体经济业务,从理论角度探究,则将其抽象为资金运动,谓之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2.会计要素。对资金运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其做一基本分类,即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对会计对象进行静态反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对会计对象进行动态反映。

3.会计科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基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性,即使涉及同一会计要素,也往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为使会计核算更加详细具体,需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细分,即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的第一层次分类,会计科目则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第二层次分类。

4.会计账户。会计信息的记录与反映需要一定的介质,账户即为会计核算之介质。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载体。

5.会计等式。会计账户及会计科目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条件,但会计科目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描述,称之为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是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6.复式记账。如何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反映到账户中去,需要一定的方法,是为记账方法。即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一定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将其计入已设置的账户中的方法。

(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会计分录。如何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实际记账,有其记账的“公式”——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四)会计处理的环境、条件与要求

运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依据会计处理基本思路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1.会计法规体系。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基础,会计监督为核合,然而监督的最低标准、底线为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指会计法规体系,具体包括会计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四个层次。

2.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需要具备基本的前提,即对会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也称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3.会计核算基础。企业经营,实际收入的取得、费用的付出,动态的收入、费用的发生如何计入会计期间,需要一个标准,即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的基础有两种,一为收付实现制,一为权责发生制,经营性质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图2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之间的简明关系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下,进行会计核算,还需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13条:①客观性原则;②有用性原则;③重要性原则;④可比性原则;⑤一贯性原则;⑥及时性原则;⑦清晰性原则;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⑨配比原则;⑩权责发生制原则;1○历史成本原则;12○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5.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下,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由于作为会计对象的具体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用来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形式,而应该采用方法体系的模式。因此,会计核算方法由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构成。这七种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图3 会计处理的环境、条件与要求间的简明关系

(五)会计工作的组织

在会计处理的具体环境、条件下,依据会计处理的基本思路运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分录,需要以会计工作的组织为保障。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以及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工作。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在会计机构内部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要依据会计工作内容分工,合理设置、配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工作的组织,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并与各种经营和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做好会计工作。

(六)会计价值的实现机制

将会计价值的实现以机制的形式展现,亦是将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以体系形式的呈现。

五、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明细架构

将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以教材形式呈现,章节架构具体如下,内容可参考以上论述,不再赘述: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 会计处理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图4 会计价值的实现机制及以此为基础的基础会计知识理论体系架构

第一节 会计对象与要素

第二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节 会计等式

第四节 借贷记账

一、借贷复式记账法

二、会计分录

第三章 会计处理的环境、条件与要求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核算基础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第四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五章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第六章 会计报告

针对会计实务处理部分可另外开课或另章进行介绍,但应与本基础会计知识理论部分配合讲授。以会计价值为导向,以会计报告所载的会计信息的提供为目标,通过会计职能的

发挥予以实现,是会计作为信任机制的运转;从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直到会计报告的提供,是一个基于基础会计原理的实务操作过程,即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在具体的环境、条件、要求下,进行会计组织、会计处理的过程。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记账契约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财务自由第1步,从记账开始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基于会计科目演变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模式与风险分析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
企业环境资源管理与环境报表设计:环境社会学视角
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