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英
【摘 要】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本院相关人员在进行研究对象挑选的时候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确诊和诊断,证实了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都是进行剖宫产而且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妇女,在此基础上选择了疾病症状相对较为明显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要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患者。其中将常规的止血方式应用于对照组进行治疗,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观察组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发生率也较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数据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明显。
【关键词】 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临床效果
目前在临床分娩中,大多数的孕妇会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之一[1]。在对患者进行剖宫产的时候,患者会由于手术切口大,造成的出血量也较大,和自然分娩相比出血量要多很多。一般情况下按照常规的治学方式效果不好,而且还会给患者造成身心方面的共同伤害,情况严重的会造成患者子宫切除,今后无法生育[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进行研究对象选择的时候,是以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为标准的,所有患者都符合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症状,从中挑选了符合本次研究调查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30.54±2.45)岁,经产妇18例,初产妇19例,孕周为31~42周,平均孕周为(36.21±2.43)周。对照组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30.67±2.56)岁,经产妇17例,初产妇20例,孕周为32~42周,平均孕周为(36.35±2.54)周。比较以上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首先将常规的止血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主要通过宫缩剂以及手动按摩子宫的方式来减少出血量,并且通过常规纱布垫压迫出血部位,将纱条填入患者宫腔的方式进行手术。另外在观察组患者中主要应用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1)要对患者是否可以进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判断,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施压,如果出血量少的话,实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成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2)对所有进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患者进行相关手术。将可吸收线对患者子宫子宫切口下缘右侧中外的三分之一处进行交接,找准位置之后进行垂直进针,并且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出针,反复2次[3]。在缝合之后要对患者出血的位置进行细致观察,持续时间为10~20min,等到患者子宫出血情况有所控制,观察子宫的颜色程度,已经转为红润,并且有所收缩并且变硬,患者的其他各项生命特征稳定运行,再对患者的腹部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min)和术中出血量(mL)以及在产褥病发生与子宫切除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从表1可知,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2.2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产褥病发生以及子宫切除发生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详情见表3。
3 讨论
目前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时候多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经过相关的实践证明,该种手术方式对于控制产后出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4]。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通过机械性外力对患者子宫平滑肌进行挤压,通过有效的挤压能够促使患者子宫壁血管进一步压迫,从而实现止血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挤压来刺激子宫收缩,也可以实现止血的目的。
在孕产妇生产过程中发生产后出血的后果十分严重,严重时会直接造成患者死亡,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包括宫缩剂的使用以及按摩子宫[5]。前者可以加强对全子宫的收缩力度,后者可以加速子宫收缩速度,从而实现减少出血的效果。另外还包括子宫切除以及宫腔填塞等方式,但是相比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来说效果均不算理想[6]。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另外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对应数据为(50.46±9.11)min,(680.47±231.19)mL,对照组对应数据为(68.98±12.13)min,(1132.44±341.25)mL,可以发现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1例产褥病,对照组4例产褥病,2例子宫切除,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总之,经过研究发现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十分有效,可以通过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减少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量,进一步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邵惠群,姚央冲.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03):438-439.
[2] 任兰翠.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5):81-82.
[3] 慕容红梅,赵举琼.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对剖宫产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18):4289-4292.
[4] 吳芹,杨宏毅.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194-4196.
[5] 贾琴,黄志勇.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和欣母沛在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7,(01):79-80.
[6] 孙莹.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