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俞蓉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的每个小学生初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它关系到每个孩子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的难易程度,更关系到在孩子们的思维觉醒之时,他们能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这个世界,能用什么样感情去理解这个世界,能用什么样的口吻向这个世界倾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
无论是字词的掌握,亦或是对于文章的理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简单、易懂。而小学的孩子们,纯洁天真却也活泼好动。于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蒙、培养、引导、传递。“启蒙”就是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导孩子们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初步并且正确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应用无处不在;“培养”自然是培养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发音、字词的运用;“引导”则是让孩子们单纯的思想具备一个正确的起点,外加一个准确的方向;而“传递”则是让孩子们意识到那些简单易懂的文章中携带的光辉思想和实践精神,以文章为媒介,品尝先人类的精神果实。这四种理念,通过以文育人的教学方式,践行于无数的小学语文课堂中。
1 朗读与启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的朗读来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纠正和文义的启蒙再正常不过。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容易在学生们那颗稚嫩的心灵上激起片片波澜。朗读是最直接的介绍,文章中每一处黑白的、无声的印刷体变成了声情并茂的语言。这除了让学生们对字词句的发言与使用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外,也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人类情感的学科,它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轻轻啜泣,时而仰天长啸,它与人类的表达是那样的密切。
2 感情与培养
丰富的感情与后天的文学培养密不可分。小学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白纸,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开心和难过两种情感。而在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上,还有更多的情感值得他们去感悟。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情感的解析来培养。
例如在《卢沟桥烽火》一文中,中国人民面对残暴的入侵者,是一味的难过下去吗?当然不是,此时的中国人民在努力的挣扎。自救,悲壮、焦急、关爱、坚持。这每一种感情都通过硝烟杂糅在一起。教师们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可以先简单的向孩子们讲述战争的背景。然后向孩子们解释这种所谓“悲壮”的情感蕴含在文章的哪一段描述中。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品读,朗读、默读均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感情与文字的契合,这边是对感情的培养。在了解全文内容后,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孩子们脱落文章中所蕴含的情绪,并且明确的告诉他们,“悲壮”、“焦急”等感情,最终唤醒的不是仇恨,而是对战争的铭记和对反战精神的坚持。培养感情,引导深化,才是让孩子们的纯洁心灵得到锻炼的最好方法。
3 情景与引导
情景指的是环境与感情。在上个段落中,笔者已经提到感情需要引导,而情景能为感情渗透创造更好的机会。营造具体、生动的情景,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理解作者的思想,也能让孩子们自动角色代入,理解文章主人公的感受。
在《卢沟桥烽火中》,最能体现情景作用的自然是在朗誦至战争场面时插入歌曲,在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站场上,《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响起,伴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引导着孩子们的感情和思绪飘向那个时代的战场。
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引导和运用,既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
4 艺术形象与传递
剖析文中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里寻找生命的痕迹,然后将其总结、归纳,提炼出鲜明、饱满的艺术形象,更能让文章表达的意义具体化,直观化。也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易于孩子们接受。因此,艺术形象承载着精神与文明,被教师用文字的方式提炼出来,传递给在座的每个孩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这份传递相当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颗精神文明的种子。
在《长江之歌》一文中,作者通过“春潮”、“惊涛”、“健美”、“哺育”等词描绘出了长江波澜壮阔,孕育生命的艺术形象,而学生们通过教师对这些词语的提炼、解释,也好像直观的看到绵延奔腾的长江翻滚在眼前。此时,教师们再加以总结,川流不息、奔涌向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环境保护等精神很容易就通过长江的艺术形象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5 结语
启蒙、引导、培养、传递四种教学理念能与文章很好的结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课堂上。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识词断句已经不是最终要求,对心灵的开发、兴趣的培养、德行的教化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才是以文育人的最终目的。用以文育人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们,也必将德才兼备,能更好的和这个世界相处。
参考文献
[1]谢展琦.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9.(016):156.
[2]张生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 7(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