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梅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识字情感,努力营造教学氛围,优化识字環境,丰富教学手段,激发识字兴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识字情感;识字环境;识字兴趣;识字能力
1 挖掘汉字文化,培养学生的识字情感
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笔者认为,工具
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方面,我们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汉字学习不断发现的本身产生自我奖赏的效果,逐渐形成崇尚知识、发现真理、探索未来的人文精神。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识字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如在教学汉字“日”这一象形字时,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画面上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笔者告诉学生:我国古时候的人们照着太阳的样子画一个圆圈加一个点,就表示太阳,随即画面上出示了符号。接着将日“字”的不同时期的字体变化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地使学生亲眼目睹了汉字的发展过程,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里藏着这么古老的事情,从而感受到汉字中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那种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2 营造教学氛围,优化识字环境
识字本身是很枯燥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极易受到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如果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顺应儿童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学会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就得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观认为:儿童识字是它们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儿童是识字的真正主人。在识字课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文中,配合课文内容,笔者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只可爱的青蛙,正要过河呢!河中间有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荷叶上是这一课正要认识的生字。在学生正被吸引时,笔者适时地说:“这只小青蛙想过河,可是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帮它吗?”“愿意!”学生的回答十分响亮,看来他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最好的方法记住荷叶上的字,青蛙就能跳过河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样,看着因为自己的帮助青蛙一步一步的跳过河,学生脸上的喜悦不喻言表。
3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如组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活动”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表现欲强”是他们参与的内驱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游戏活动,运用游戏活动,通过对汉字的再现以及学生对汉字的再认识,便能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又如化难为易,让学生形象直观认识汉字。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易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等灵活有效的形式,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总之,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低年级学生而言,积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才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对策.
[2]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