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精准扶贫战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扶贫工作的切实落实是各高校将扶贫资源效用发挥到极致的重要保障。然而,现今高校扶贫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扶贫对象的认定不精准、没能对扶贫对象予以动态关注,以及扶贫资助的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针对此,本文分析提出,各地政府应当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的制度;还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以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定位,落实动态化的资助管理。同时,政府部门以及各高校应当做到精准预警所认定的对象,予以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校;精准扶贫;落实;路径分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某地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政策旨在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也面临一些困境,亟需解决。
一、目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还不完善
奖学金、助学贷款、伙食补贴、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是我国高校落实扶贫工作的基本手段。不过,由于当前我国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还不完善,所以这些手段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常常发挥不出其本该有的作用。以奖学金为例,就这项制度所设置的额度来看,中职学院设置的额度普遍有些低,且其评测指标也比较单一。纵观我国各地的高校,几乎没有一所高校的奖学金能够使学生在缴纳学费的同时,还能满足其日常的生活支出。换言之,现阶段,我国高校所设置的奖学金的实际意义低于象征意义。此外,高校在评估奖学金的获得者时,往往会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贫困生由于家境贫寒,往往担负着学习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加之很多贫困生来自于教育水平较低的偏远地区,其本身的知识基础以及综合素质就比普通城市里的学生要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剥夺了很多贫困生争取奖学金的机会。
除了奖学金以外,其他一些相关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助学贷款政策。虽然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可以延迟缴纳学费,但银行在这方面的审核却非常严格,且贷款的进度较慢、数额也比较小,另外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只愿意和就业率较高的大学合作,而为了过滤掉一般的高校,它们往往会提高申请贷款的门槛。
(二)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的难度比较大,且有舞弊嫌疑
现阶段,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时,会要求其填写申请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与此同时,还会要求贫困生回当地开具相关贫困证明。之后,高校会进一步审核贫困生上交的材料,最后进行公示。上述流程看似较为缜密,不过细究之后还能发现很多问题。
1.到目前为止,我国由于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评审标准,所以很难明确地将特别贫困、一般贫困与贫困划分出来,这使得政府部门以及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时,根本无法准确地认定出其贫困程度。
2.少部分并不具备申请补助资格的学生为了获取补助,会依托家里的关系在当地开具假的贫困证明,从而会占用申请名额,继而会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补助的学生无法申请。
3.高校評定贫困生的流程如下。首先是贫困生提出申请,之后学生以及教师对贫困生进行评定,最后贫困生所在的学院再进行审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贫困生本身的自尊心以及个人习惯等差异,学校很难对其在校的具体经济状况进行确定。与此同时,教师以及学生对贫困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监督,也会给贫困生的心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基于上述背景,不少高校在认定贫困生的过程中,会存在非贫困生谎报、贫困生漏报的情况。
(三)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府际关系”问题,存在“信贷坏账”风险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府际关系”问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涉及不同政府部门的工作协调,比如,危房改造、危房认定由住建部门负责,改造补贴由扶贫部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由扶贫部门负责搬迁户的认定,发改委负责房屋选址建设以及后续生活服务和产业发展配套等。这一方面要求各政府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另一方面也要求有相应的协调与共享机制,不能“各管一块”。但当前部分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仍存在“一搬了之”现象,前期规划的医院、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不到位,难以保证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信贷坏账”风险。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热点。作为金融扶贫的主要抓手,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额信贷的初衷是通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使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但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产业基础或技术条件,部分贫困户无法获得贷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部分贫困户不愿申请贷款,导致小额信贷的初衷难以实现。比如,某些地区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增加贫困地区、贫困户信贷投入的总量,但却忽视了小额信贷必须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这一关键环节,增加了坏账风险。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策略
(一)增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效果,应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衔接机制,推进培训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保障机制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衔接机制,加强双向沟通。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应在中央统筹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精准扶贫工作实际,促进精准扶贫目标的多角度、多层次融合。比如,在扶贫目标考核方面,应基于底线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客观评价扶贫工作实效;在扶贫标准制定方面,应适当规定脱贫目标的“上限”,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
2.推进培训工作,确保政策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政策由中央统一制定,省市县负责落实。因此,应强化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政策执行主体认知的同步。
3.加大监管力度,降低政策风险。要明确政策执行的监督主体,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积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要强化政策执行的过程管理,推进相关信息公开;要增强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有效控制扶贫项目和资金风险;要强化政策执行问责机制,做到权责清晰和赏罚分明。
4.强化保障机制,完善政策配套。精准扶贫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完善部门间合作协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各政府部门间信息交流、数据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宣传力度
做好宣传推广活动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对此,可建立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多媒介融合的宣传机制,加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宣传力度,使文化贫困群众对这种新型文化扶贫模式形成清晰的认识。
注重阅读推广的现实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文化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宣传教育,使文化贫困群众对自身文化贫困现象有所认识,打牢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基础。这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开展工作:一是在文化贫困地区培育文化致富典型,并对文化致富典型进行表彰,召开群众动员大会,树立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积极阅读学习,摆脱文化贫困;二是将文化脱贫致富典型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品、评书、话剧等文艺活动,在文化贫困对象集中区域进行公众汇报演出,或将文化脱贫致富典型事迹借助公共圖书馆阅读推广网络,在街道、乡村文化站、社区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机构宣传栏进行张贴,同时要将文化脱贫致富人物故事印制成册,发放到文化贫困群众手中,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脱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发挥乡村主街道文化空白墙的作用,设置特色文化专栏,如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化精准扶贫优秀楷模等内容展示宣传,在文化贫困区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整合公共图书馆精准扶贫资源,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进行文化阅读,消除文化贫困现象。
(三)将精神扶持和经济资助进行结合,不断增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
高校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要注意多予以贫困生一些关爱,积极对其自强自立精神进行培养,从而促使其从思想上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针对心理帮扶,广大高校应尽快对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完善,以便能及时有效地对贫困生进行精神上的帮扶。具体而言之,广大高校应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宣传予以充分重视,定期组织专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咨询。此外,高校应当尽快针对贫困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便贫困生在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时候,可以及时为其提供帮助。此外,广大高校还应当定期组织贫困生开展社团活动,并基于此,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与抗挫能力,不断向其渗透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逐步帮助其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三、结语
目前来讲,高校精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政府以及广大高校还应努力探索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策略与途径。本文先对当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切实落实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进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严贝妮,万晓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案例的解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18):40-43,15.
[2]郑明云.县级图书馆如何为精准扶贫及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好务——以巧家县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4):197-200.
[3]黄鹏举.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公布[J].教书育人,2018(36).
[4]丁明霞.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探讨——以喀什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