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校“夸夸群”火了,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不少高校都建有自己的“夸夸群”。这些“夸夸群”大都由学生自主创建。据《华商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的“夸夸群”就是几名大三男生创建的,他们表示,建群的初衷是传播快乐,抚慰人心。
夸夸群,顾名思义,以夸奖为主。从被网友贴出的几个“夸夸群”群聊截图看,“夸夸群”内氛围十分火爆。一名学生说:“勤勤恳恳做个认真的‘码农,学习了一下午,求夸。”随后,便有群友称赞道:“我想你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了,夸。”另一名学生说:“今天又睡了13个小时,求夸!”随后,便有群友夸奖道:“沉睡的雄狮就是你!日后必成大器!”在“夸夸群”里,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其他群成员的夸奖。这种“随意夸”被不少“夸夸群”定为“群规”。例如,武汉大学“夸夸群”的群规就是“没有规则,各种夸,直接夸,随意夸”。
“夸夸群”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有网友直言“夸夸群”很假,称他在“夸夸群”内看到很多夸奖都很虚假,很多夸奖只是为了博眼球,并不是真心夸奖,而且也不是所有行为都应该受到夸奖。
多维解读
角度一:“夸夸群”下涌动的是压力与焦虑
学习、就业、情感,当代年轻人普遍面临多重压力。对于陌生人的称赞,即便听起来很假,但是被夸奖之后也会增强自信心、满足自尊心,自觉压力减轻了一些。这种寻求支持的行为背后体现的实际是年轻人承受的压力与焦虑。这是个体对压力的一种自我调节,在没有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年轻人在群内调节释放压力,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角度二:“夸夸群”是一种精神需求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神激励。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种看似“无厘头”“闹着玩儿”的“夸夸群”的出现,正反映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和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一方面,互联网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将人与人联系起来,方便人们相互交流;另一方面,群内的夸赞也让人们得到鼓励和慰藉。
角度三:自信应建立在自我认同之上网络上互夸只能算是一种娱乐方式,对于压力的释放和获得自我认同治标不治本。要得到真正的赞扬与自信,还要在现实中脚踏实地地认真拼搏。而且,这种盲目的、没有原则的夸獎容易让人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或影响社会风气。花香自有蝶飞来,别让那些虚假的夸奖浪费大好时光。(湖北省枝江一中万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