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性变奏”在勃拉姆斯《幻想曲》OP﹒116 NO﹒1中的运用

2019-07-16 09:27何亚男康勤
关键词:幻想曲勃拉姆斯

何亚男 康勤

摘 要:“展开性变奏”是由勋伯格提出的关于勃拉姆斯音乐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法和创作理念。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幻想曲》OP·116中第一首作品的详细剖析,从主题材料内在结构的扩展,半音化旋律线条的延伸,三度核心动机的隐喻作用以及句法结构间的整合与分裂四点阐述“展开性变奏”在特定作品中的实际运用,为进一步了解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展开性变奏;勃拉姆斯;幻想曲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6-0115-04

“展开性变奏”{1}一词是1950年勋伯格在《Bach》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关于主调音乐风格的写作技术或者写作风格。后收录在《Style and Idea》一书中,茅于润于2011年将勋伯格《风格与创意》翻译并出版,其中关于上述段落翻译如下:

“主调音乐风格的作品——由一主旋律,和作为伴奏的和声基础——用我称之为“展开性的变奏”来完成。它的意义是,在一方面,从一个基本单元产生出所有主题性的变奏,从而达到流畅、对比、逻辑性和统一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表现出性格、情绪、变异——从而详尽地阐明本曲的旨意。”

展开性变奏一词有2个词复合而成,首先是“变奏”意味着某些核心素材的稳固与统一,而最为重要的是限定词“展开性”,这是其个性特征所在。它是指在主题构建和发展过程中连续的衍生出新材料,通过音程、节奏、和声等因素的变奏完成,不仅可以用在局部,也可以用在整体,从而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展开性变奏”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之一。钢琴小品《幻想曲》op116是勃拉姆斯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于1892年出版,它是由7首结构短小的钢琴小曲构成。本文主要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对作曲家晚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OP116的第一首进行剖析,并详细阐释“展开性变奏”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一、主题材料内在结构的扩展

这首作品的结构是在三部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的。勃拉姆斯在开始处的第一乐句陈述中,即采用了展开性变奏的手法构建主题。这种扩展主要通过对核心材料、和声进行的模进填充构成。首先主题乐句的旋律与和声的框架相对简洁,旋律由主音走向属音,并加入上方辅助音进行引入,和声采用主-下属-主进行初次陈述,如图所示: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主题旋律框架主要由二度和三度两个音程构成,可以称之为“核心音程”,它为后面的展开和变奏提供了主要的依据。也为后面材料的展开提供了基础。其次,变格和声进行的运用也是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成为和声扩展重要的素材。此外,平行的和声进行使得调性呈模糊形态,这与古典时期音乐开始明确的主属建调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上述图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曲家如何扩展内在的结构,旋律开始处用连续的下行三度进行,构成动机a,接着在E音上采用二度下行级进线条并伴随着模进进行延长(动机b)。和声进行通过下属到属的重复进行扩展,动机c(2+3+2)是前两个动机的综合,在第一主题乐句的陈述中并没有展开,为之后的变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综上所述,勃拉姆斯采用节奏的错位,材料与和声的延长对框架的前半部进行展开,这种延长主要通过动机b材料和固定的和声进行模式(sii-D)的重复和模进构成。

中段(58小节)采用第一乐句的材料、扩展方式在属方向调进行展开陈述。中段第一句如图所示:

中段第一句材料的内在结构扩展方式与主题乐句相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两个外声部由八度模仿变成三度模仿。但是,在和声上发生改变,引入和弦由原来的主和弦换成属和弦,之后在属和弦上做了较长时间的延长,强调属的中间功能作用,与开始处强调变格的和声进行有了较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在每一次变奏陈述中,都不断地加入新的材料,以保持展开的性格,推动音乐不断地向前发展。

中段的第二句换至a小调陈述,旋律转至低声部,采用柱式和弦式织体上下方两个线条形成呼应。内在结构的扩展仍然以动机b的重复、模进以及和声的重复来进一步展开结构,并增加了下行级进的低音线条从而更好地与下一个乐句衔接。如图所示:

中段的第三句开始在#C小调上陈述,后短暂的经过be小调转至bB调上陈述。内部展开的材料采用了基础线条的前三个音进行重复延伸,和声上不再是原样的重复扩展,而是采用了模进转调,从而进行到VI级调的陈述中去。如图所示:

再现段时,三个乐句主要有动机a和动机b构成,取消了动机c的陈述。第一乐句主题材料内在结构的扩展更加延长,主要通过对动机b的裁接、模进和延伸构成。动机b三音组进行之后,紧接着裁减为下行二音组后,拉长级进下行材料收束。而第二句和第三句对动机a的音型进行拉长,简洁的通過动机b进行收束全曲。

(二)半音化旋律线条的延伸

主题乐句初次陈述后,第二乐句在开始处采用二重对位手法进行重复。从第三乐句开始,首先对于动机3进行重复和模进,以保证句法结构间的流畅衔接。之后,在属音的持续上,旋律线条做了半音化的延展,如图所示:

这种展开的手法与上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声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静态形态,主要通过横向半音化的旋律线条扩展结构。同时,节奏上的错位进入,形成了平行的音程进行和复调模仿的织体形态,并通过连线形成错位的2拍子律动,其中重音的变化多在第二个八分音符上,打破了常规的3拍子进行。从材料动机上,半音化的旋律线条也是对二度级进核心音程的扩展。

(三)三度核心动机的隐喻作用

在整首作品中,首先三度动机a不仅构成了横向旋律线条发展的核心之一,同时,它也暗含重要的和声素材。动机a在纵向上构成了减小七和弦,在此基础上,有时变为减减七和弦,成为和声进行的重要支撑材料。如图所示:

其次,三度核心动机也暗含了作品整体调性布局。开始的连续上三度调性布局恰是动机a的倒影形态。由于受到功能性调性布局的限制(I-III-V=VII-II-VI-I),三度音程性质上略有变化。

(四)句法结构间的整合与分裂

从作品结构间的材料发展可以看出,“主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整合与分裂衍生新的材料,并在其后的发展中作为主要材料再进行展开,逐一反复,从而使音乐具有向前发展的特性。”

在半音化旋律线条的延伸中,笔者提到A段中,主题两次重复陈述后,第三句采用动机c进行模进陈述,紧接着并衍生出新的半音化线条,整体的旋律框架为(C-E-D-C),而第四句材料在半音延伸过程中又做了模进陈述,旋律框架变为(C-F-A-G-F),而第五句开始的材料整合了第四句的旋律框架(C-F-A-bA-G-F),之后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模进变化陈述。A段低音线条的整体进行中,中间采用了主题下方开始的低音动机(D-bB-G-A)进行不断向前发展。如图所示:

中段的陈述主要采用动机a和动机b进行内在结构展开(第一点已详细说明),而再现段的开始,是对A段第五乐句材料的分裂展开(F-bB-D-C,E-D-C-bB),然后分別倒装再现第三、四句和一二句。可以看出,句法结构间衔接简洁流畅,不断采用整合与分裂手法,在保持核心要素材料的同时,又不断地变化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勃拉姆斯灵活多变的音乐创作技巧。其“展开性变奏”的运用既基于重复、模进基础之上,不断地衍展出新材料,既避免了空洞的重复,又推动音乐不断地向前发展。可以看出,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是在汲取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精髓后,在创作上也进行了诸多的突破与创新。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力来体现他对音乐的感悟,更是对生活的感悟。深处动荡的时代,却依然保持对音乐的初心追求音乐的本真,勃拉姆斯毫无疑问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注 释:

{1}对于“Developing Variation”一词的翻译有以下几种:姚恒璐在《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307页)中对“Developing Variation”一词译为“展开性变奏,”吴佩华翻译的《作曲的基本原理》(勋伯格,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版,p13)中译为“发展的变奏”;杨燕迪在1995年4月《音乐艺术》中发表的《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评述》中译为“发展性变奏”;刘经树在2012年3月《人民音乐》发表的《音乐理论术语的翻译问题》中译为“发展变异”。笔者从作曲技术的角度,认为“Developing Variation”一词是在主题构建和发展过程中,持续出现展开技术手法,既保持了核心素材的统一,又获得较大变化,故文中对于这一词的英译均采用“展开性变奏”来统一全文。

参考文献:

〔1〕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刘锦宣.基础和声学[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王文.斯克里亚宾和声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6〕Berry, Wallace. “First Case: Brahms, Intermezzo in B-flat, op. 76, no. 4.” In Mus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45-82.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7〕Cone, Edward T. “Attacking a Brahms Puzzle.” Musical Times 136, no. 1824(1995): 72-77.

〔8〕Dahlhaus, Carl. Between Romanticism and Modernism: Four Studies in the Music of the Later Nineteenth Century. Translated by Mary Whittall.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9〕Dubiel, Joseph. “Three Contradictory Criteria in a Work by Brahms.” In Brahms Studies, edited by David Brodbeck, 81-110.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收稿日期:2019-03-25

基金项目:2016年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论非规范化曲式在布里顿音乐作品中的运用”(SK2016A0748)

Abstract: " Developing Vari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or creative concept in Brahms' s music creation,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Schoenberg.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irst work in Brahms's Fantasien Op.116,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 Developing Variation " in a specific work from four aspects: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heme material, the extension of the semitone melodic lines, the metaphorical function of the third-degree core moti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split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Brahms's music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Developing Variation; Brahms; Fantasien

猜你喜欢
幻想曲勃拉姆斯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快乐幻想曲
长发幻想曲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伟大的音乐家勃拉姆斯
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