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栋
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教育方式。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点,该文在慕课的特点上结合当今高校的学分制教学体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课程体系及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前景及方法,以获得一种更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4-0086-02
随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所习惯的课堂教学受限于其传统的授课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授课效率低下、时间、空间的限制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制约我们的因素,同时也成为我们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羁绊。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种新型教育机制、手段成为我们新的选择,网络教学、微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教育方式因其所特有的性质,也构成了我们新型的教育体制。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慕课即(MOOC),其中第一个字母“M”代表Massive(大规模),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它允许多人同时注册一门课进行学习,在就在空间上解决了受教育人数的问题,每门课程允许成千上万的人员同时进行,早在2017年,作为国内IT垂直学习领域用户数量最多的慕课网,一门“HTML+CSS基础课程”学员早已超过了五十万人数之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其数量是无法想象的。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参与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私人订制,慕课的内容是直接面向所有人的。许多我们在学校没有时间、精力、资源开放的课程都可以在相关慕课网站上找到。在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了490门,这也是国际首次、国内首批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完善现有的教学体制。截至2018年4月,国内的慕课开放门数已经超过了5000门,其内容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可以通過计算机网络在时间空间灵活安排,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客观的,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手段及时对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而且还能运用网络系统与学习人员及时地进行的教学互动和回应,而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通过这种形式,我们高中、大学、研究生各阶段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进度、互动交流等都能够被合理、完整、系统的整合在一起。
学分制与班建制、导师制构成了主流三大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重点,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师资力量加以辅助,通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来对同学们的学习质量进行综合衡量的综合性教学管理制度。学分的定义是最早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美国的众多高校纷纷推行了学分制的教学模式。而在我国,学分制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北京大学实行的“选课制”,在20世纪7、80年代,我国国内具备相应条件的部分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我国已经全面推动学分制的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随着山东省2014年6月6日首批包含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方案通过并于当年9月执行学分制以来,经过两年试点,2016年试点高校已拓展到24所。近日,随着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政法学院等12所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方案的通过,我省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总数已达44所,其中基本上包含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和济南大学等我省的所有本科院校。这次改革,推动了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而伴随着改革的步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高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创新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乃至全球都对学分制的推行充满了信心。
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以弹性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代替传统刚性的学年制教学计划,这样就能够允许同学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规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大学修学计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个人情况和选课老师的教学手段、效果等情况有目的的开班开课。同时伴随着学分互认的推广,更改专业也将更具有可能性和可操作性。部分同学进入大学时可能因为专业分数不够、兴趣改变、职业规划变更以及继续深造等多种原因有变更专业的意愿,但是这种变更带来了知识体系结构不连贯,学籍变更手续烦琐等诸多麻烦。而各专业之间、各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商学和公共管理学院的金融学工商管理培养计划规定,学生至少修满120个学分,其中至少30个学分在亚利桑那大学修得,最后30个学分至少在亚利桑那获得。而在国内,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模式。虽然我国的学分制改革与学分互认的模式尚不成熟,交流学习一般都是局部性质的,能够走出国门的仍局限于部分知名高校或者高学历人才,但这种模式仍可以被公认为是相当理想的教育模式。同时学分制的特点同时决定了授课老师不再是由学校或二级院校指派,这就增强了师生双方的双向选择的特性,选课人数也真正成为高校老师教学的评价标准,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再有,学分制的改革对于现在学费较高的难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学分是与学费挂钩的,一名在校生如果能够尽快完成其学业,完全可以选择在三年的时间内修完全部学分,这样做的好处还能够让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对其毕业后的发展也有一定好处。同时学分制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每年毕业季都是学生及其家长最焦虑的时候,我国自从大学扩招以来,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756万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上升至795万人,到了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更是高达820万人,预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850万人左右。毕业即失业在有些时候不仅仅是一句戏言,虽然有公务员考试、考研究生等方式进行分流,但是每年7月份的集中毕业求职的激烈竞争仍是困扰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大问题。如果能够提前一年或者半年完成学业,当其他大多数同学们还在为写论文而努力的时候,部分学生可以在较少的竞争压力下提前就业。这样不管是对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来说都是一个福音。除此之外学分制改革还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避免了重复课程的二次选择。最后还能提高收费的透明度,以往学校的收费都是按学年缴纳,在收费相同的前提下学生们的教学资源略有不平衡,而改革后,学生所修学分是有明确的对照标准,这样就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课程,同时也避免了高校的乱收费。
在现阶段,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更理想的教育模式,不论是学分制改革、网络教学、微课、翻转课堂还是慕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其中,慕课是其中比较理想的方式,因为现在的大学课堂,受限于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大班授课仍然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也比较习惯于这种教学模式,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本身具有很多缺点,而慕课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有力的补充。
授课过程中,因为教师要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每节课都有严格的授课内容,信息量一般都是安排得比较充实的,但因为多种原因,部分同学可能因为无法跟上进度,而课程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本身是前后连贯的,一个知识点的漏过,很可能会导致后期的内容只能是囫囵吞枣,无法完全消化。除此之外,我们的课时量都是有要求的,而信息时代很多新概念、新技术、新内容层出不穷。课堂内容是有滞后性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倾向于基础概念、基本信息点,这就导致会导致很多课本上的内容跟不上现代。另外,很多案例是根据当堂课的概念由老师进行讲解,而案例的选择在难度、广度和数量上更多的是帮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各个知识点,部分应用性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乃至掌握。这时候,院系部或者相应教研室可以制定相应的慕课,通过对相应课程的调研,分析出大家的薄弱点,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将课堂中的概念、分析过程、案例和素材再一次的呈现给同学们。让大家在课后能够及时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记忆以及应用。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慕课的应用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也应该是我们要面临的事情。首先就是诚信问题,课堂授课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教师能够根据课堂中大家的反应及时的调整内容,让大家更好地接受知识,而解答环节更是能直接解决大家的疑惑,但是在利用网络中部分以拿学分为直接目的的人员,可能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将慕课和严格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网络中的各机构的考核大多都是在线完成,通过后,获得该机构的培训证书或者相应学分,而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慕课考试和年终考试或论文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两部分各占一定比例的分值,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慕课的抄袭现象。
其次评价标准的需要由相关学校或专业统一制定,现在的部分理工科可以通过网络考试的方式对同学们的慕课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分析。对于一些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学科无法用机试的方式直接得到其分数,就如同语文中的作文和部分法律类的小论文等等,这些仍然需要由老师去评估其文章,并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分数。
最后就是创新性与时效性问题。知识的创新需要大家具有开拓性思维,不同的想法和观点的碰撞更能涌现新的火花。而在高校,我们也应该鼓励不同的老师就同一门课程及时地进行交流并开发不同的慕课,当然,如果一门课程重复开发,会在某种程度上浪费时间与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研究方向的多位老师分段讲解的方法,让大家把自己擅长的进行开發,这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需求。除此之外,随着现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很多新概念、新信息、新技术可以说每天都在出现,而且每过一定时期,就会有新的热点话题出现。我们的慕课不能局限于现在,而应该与社会接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让慕课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慕课的高速发展以及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家,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能越来越体会到这两者所面临的机遇。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与慕课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知识点体系网络建模将有助于慕课的建设,而慕课的建设又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邓宏钟,李孟军.“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
[2] 邓宏钟,李孟军.“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3] 吴璞,樊超波.以学生为中心的慕课学习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8(14):128.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