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人文素质培育路径探赜

2019-07-16 02:38金英芝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所谓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对智能素养的过度偏向,唤起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应有培育,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认真审视人文素养与语文活动关系的基础上,拟从语文元素涵养人文素养途径这一角度,做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育;学生健康发展;新课程研究

作者简介:金英芝,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清港中心小学教师。(浙江  台州  318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3-0135-02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和基础应用学科,其教学活动在人文素养培养上具有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学生正处于启智益能与人文素养培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语文教学为支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简析人文培育和语文活动的高度相融性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的精神品质和内在气质。与智能素养不同的是,人文素养完全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和形成,它包含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方面。其中,人文精神与品质既是核心元素,也是人文素养狭义概念的一般性说法。笔者认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指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多向关系,并且能够解决自身的理性、情感与意志等问题,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较好地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目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含丰富多元的人文元素,如思想情感、智慧精神、道德观念、风土人情、思维力量、政治文艺、军事科教,以及语言、意境、形象、情感上的“芸芸众美”等,都是开展人文教育的优质资源,更是涵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需品,滋润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品,由此可知,人文培育与语文活动具有高度的相融性。

二、坚持多元化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活动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多元的人文元素,人文教育贯穿于语文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类环节。只要高度重视,就能赢得令人期待的良好效果。

1. 拓展人物故事,为学生提供榜样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他们不仅是“唯情趣一族”,而且还具有崇尚“英雄(名人)情结”。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类英雄人物和故事,开展与之相应的人文教育活动,为小学生源源不断地注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元素。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讲述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抗日战争,他不辞劳苦,始终坚守战斗在第一线的故事。文中讲述了他连续工作69个小时,更令人动容的是,为了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他不顾弹片纷飞,并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师长的命令和卫生部长的一再恳求,争分夺秒地做了一个又一个手术,这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啊!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笔者还适当补充了白求恩大夫的其他英雄事迹,让这一人物形象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促使他们形成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心理。

2. 相机补白,充实学生的素材库,促使学生深度感悟所学内容。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课外读物,大凡成功或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蕴藏着程度不同的“意无穷而言未尽”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相机补白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语文学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人文精神和情感元素。以《七律·长征》为例,作者在该词中高度浓缩了红军长征中所历经的艰难险阻,既有“五岭”“乌蒙”“岷山”等自然困境,也有“金沙江”“大渡河”等战役之险。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这一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视听盛宴”,让他们在“视文互动”中切实感知红军的“不怕”精神;在此基础上,还拓展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故事,如《一袋干粮》《战地女杰》《丰碑》《魂驻小红桥》《雪山小太阳》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实际感知,而且有利于他们感恩历史、珍惜当下。

3. 读写互动,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吸与吐”现象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赢得读写互动的良性化发展,教师就应坚持“生本化、人文化”这一指导思想,要善于把“言(写作技巧)”与“心(人文素質)”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努力从“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中攫取实质性的“双赢”效果。

以《将相和》为例,在教学结束后,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复述课文故事,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实际感知;接着,以“我眼中的×××”为题,引导学生以多人小组为单元,在组内开展讨论与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相关题材的写作。实践证明,通过由读促写,学生的作文都言之有物,而且情之切切。

4.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在强调学用结合的辩证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提升其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深化人文教育的效果。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在教学后,笔者组织开展了如下综合实践活动:①回忆自己家里的感人故事;②收集耳闻目睹的亲子感人故事;③集中交流上述故事;④你从故事与交流中获得了什么?⑤说出“我为爸爸(妈妈)”做过的感人事情;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感谢信。许多小学生因为第⑤空白,但在第⑥中言谈恳切,主动向家人说“对不起”,并表示以后会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使之形成相应的情感,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

5. 积极进行激励评价,丰富人文教育内涵。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小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如何把教学评价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呢?一是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不仅因材施教,还要坚持以激励、唤醒、鼓舞为本,积极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二是善于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三是善于把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把能力评价与品质评价相结合,把结论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由此,不断丰富人文教育的内涵,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观指向下,教师要善于借助语文学科优势,以语文教学为支撑,注重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