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历史回顾与转型升级研究

2019-07-16 07:21:36魏太森任慧涛王少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泉州制造业

魏太森,任慧涛,王少平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欧美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浪潮.在不断加剧的国际制造业竞争态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2018年初以来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传统制造业提供了预警.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驱动方式发生变化,体育产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取得蓬勃发展态势,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1].作为我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之一,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积极寻求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之路.

1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历史回顾

1.1 萌生: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起源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发端于1979年的晋江,主要以家庭式小作坊为雏形,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要渠道,以纯手工加工为主要形式,技术含量、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极低,却为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打下基础(见图1).从晋江生产第一双运动鞋后,361°最早的前身华丰鞋厂、乔丹体育前身陈埭溪边日用品二厂、特步前身三兴公司、匹克的前身丰登鞋厂等为代表的鞋企80年代开始纷纷成立.与此同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闽台地缘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外泉州籍华侨通过资金注入和技术设备引进投资运动鞋产业,还有一大批台湾的纺织服装、鞋业企业落户泉州,开启运动鞋OEM代工快速发展进程.初创期的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还只能被称之为运动鞋制造产业.

1.2 探索: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兴起

随着泉州运动鞋制造规模不断扩张,国际订单纷至踏来,开始机械化生产.区域内的运动鞋制造企业的数量和产值不断攀升,同时也加剧了代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代工厂的利润持续压低,这种惨烈的内斗也让一部分企业家意识到代工的不可持续性,创立品牌的呼声也原来越高.诸如安踏、匹克、德尔惠等分别在90年代初创立自有品牌,例如,匹克1991年赞助八一队,并问鼎CBA总冠军,为匹克品牌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

图1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历史脉络

整个90年代,掀起一波晋江鞋企造牌运动,诸如安踏这些核心企业陆续从OEM向自有品牌转型,从单一的鞋企向生产运动鞋、运动服、运动配件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转型,并且积累了大量技术,训练了熟练工人,完善整个制鞋产业链(见图1).同时,这些核心企业将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向集群内的中小型代工厂转移,产品的技术含量还很低,依靠仿制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而生存.从一定程度上,“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造就了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先行者们进取精神,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十年,但此时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未发生变化.

1.3 成熟: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分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经历了生产效率的洗牌和创建品牌的阵痛期.一是开启品牌营销战略,1999年安踏花费80万重金邀请孔令辉作为代言人,而后各个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大举进行品牌推广运动.二是上市融资,从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后,安踏、特步等陆续在香港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为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来源.三是产品研发,2005年安踏建立国内同行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通过自主研发,企业在材料、外观、大数据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四是政府推动,泉州市和晋江市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2006年晋江市政府成立“上市办”对企业上市予以全方位支持,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方式来缓解用工荒等.五是产业联动,由制鞋、鞋材、鞋机、进出口公司、销售商和技术培训学校等组成的泉州市鞋业商会,对会员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商贸、融资等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纠纷,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问题,组织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推动企业品牌打造和文化建设等服务[2].通过发挥行业企业的网络效应,为企业积累了社会资本,从而降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至此,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已经相对成熟(见图1).

1.4 洗牌: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危机与转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无论是国人还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对体育产业发展判断过于乐观,加上200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体育用品出口造成的影响.2012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全面爆发库存危机,暴露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盲目扩张的弊病.其根源在于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包括科研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些企业游离于时尚和运动之间,市场定位模糊;营销方式雷同、销售渠道过于依赖加盟和代理商,缺乏企业对市场的把控和危机应对能力.因此,库存危机爆发后,安踏凭借自营渠道占比高的优势,率先走出危机,然而德尔惠和喜得龙及一些中小企业陆续倒闭.同时,在国际高端体育用品品牌渠道下沉的压力下,泉州体育用品品牌在危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见图1).

2015年,各大体育用品企业基本完成清理库存,体育用品业回暖.然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相对稳定,需求端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的服务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体育用品多层次性的需求,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将产品定位于诸如阿迪达斯、耐克等一线品牌.在此形势下,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高端化道路还存在诸多未知数,但大多数企业已经行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2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治理水平偏低,企业转型乏力

诚然,产业内企业适者生存可视作自然淘汰的结果,产业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也有生存法则.但在空间密度过大、熟人社会、技术门槛低等一系列的问题综合结果下,企业间盲目跟风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初创时制鞋作坊大量铺开,而后集体进行代工业务,接着进行造牌运动,又掀起一股上市浪潮,又集体陷入库存危机,到如今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在数次的危机中,如安踏这样的龙头企业能够化解危机,得益于这些企业通过上市契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业经理人.

即使一些企业通过上市解决自己和管理的问题,但家族企业的路径依赖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也并非上市就能优化企业管理制度,例如,2011年初,鸿星尔克因为财务问题被新加坡联交所停牌,成为了晋江鞋企资本运作下的第一个失败案例.2017年5月9日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而苦苦寻求上市的德尔惠由于内外交困下,数次被挡在上市大门之外.此外,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出现的孙杨“领奖服”事件,反映出泉州体育用品品牌之间的博弈中,缺少对品牌的驾驭和治理能力.

2.2 创新动力不足,品牌定位模糊

从“山寨”发家的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直接反映出产品研发的动力不足的局面.多数泉州体育用品品牌被消费者冠以低端的刻板印象,反映了品牌的价值影响力不足.在营销上,一些企业长期过度依赖形象代言人,也是泉州体育用品企业的通病,直接的后果是除了代言人,无法真正体现产品力.曾经在安踏和德尔惠之间上演的“周杰伦争夺战”就是典型的案例,因此体育品牌寻求娱乐明星代言,大打娱乐牌,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寻求高曝光度,但往往剑走偏锋,一些企业将品牌定位于休闲,这种运动品牌定位模糊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当前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用品企业也开始转型,但一些“娱乐化”的品牌却在这波浪潮中失去了专业运动健身器材的市场份额.

2.3 成本不断增加,比较优势减弱

当前制造业在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居高不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现在已经铺开机器代工,但在一些程序上必须使用人工操作.因此,对一些依靠代工生存的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外出口类型的企业则面临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曾经的“毁约买库存”的现象不在少数,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代工厂的抗风险能力非常低.随着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代工企业的成本上升,国外品牌纷纷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寻找代工厂,甚至泉州的一些企业在这些国家建厂,加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缺少技术支撑和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经被慢慢消耗[3].

2.4 人才储备不足,缺乏转型动力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员工多数是来自非泉州地区的产业工人,而这些一线工人对制造业全行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增大了员工的跳槽几率.并且一些外贸型的鞋企和贴牌生产商受到全球经济波动而几经裁员和大规模招工,导致有经验的产业工人急缺.并且,多数企业待遇不高,用工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管理混乱,吸引力不足等主要内因,导致员工频频流失,对于中小企业企业来说,直接导致招工难,劳动力成本增加是中国制造转型面临的重大难题[4].更为关键的是企业的高端人才的短缺和流动,包括设计、研发、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也是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5].特别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高管离职并不鲜见,导致管理理念无法连续彻底贯彻执行.

3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议

3.1 加快品牌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泉州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全国著名的品牌之都.已有安踏、特步、三六一度、匹克等知名体育用品品牌,但长期以来中低端性价比定位使得在国际化和高端化品牌建设路上屡屡受阻,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品牌提升受限.因此,以科技打造品牌是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应当夯实产业发展的质量基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实施泉州体育用品品牌战略,将泉州本土高端体育名牌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加快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整合各主体优势资源,对设计、工艺、制造、检验、检测等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以科技创新打造中国制造品牌[6].并在产品和品牌营销上下足功夫,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泉州运动鞋服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进品牌营销团队,提升品牌的文化涵养.积极推进“全国运动鞋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建立泉州体育用品品牌和创新专利库,建立品牌预警系统,提高品牌的管理水平.发挥泉州中国知名品牌数据库的作用,建立泉州品牌危机预警信息监测系统,加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加快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出口企业的品牌培育,推动“泉州品牌”走出去.

3.2 推进并购整合,促进良性竞争

通过体育用品制造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作,吸收国外高端体育用品品牌的核心技术或市场渠道[7].发挥泉州市优秀企业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本土化进程,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整合上下游企业,全面提升品牌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将企业规模做大做强.扶持上市后备企业改制上市或到新三板、海交所等资本市场挂牌交易,依托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同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发挥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协会的职能,协调各方利益,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品牌标识、营销策略等方面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制定争端解决协调机制.

3.3 延伸微笑曲线,促服务化转型

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的协调作用,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瞄准体育用品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感知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8].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即代工和制造环节.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对于泉州体育用品品牌是转型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从“微笑曲线”低端向两端延伸,产业链上游加大研发和设计投入,在产业链下游强化品牌运营、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见图2).立足于体育用品服务专业化,建立健全基于制造的服务系统和基础产品的服务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各生产、服务流程的运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服务型制造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9].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绝非以放弃制造业为目的的 “去制造化”,服务型制造本质上是通过服务使产品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其发展基础还是高质量的工业产品[10].完善企业供应链,推行自有品牌企业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延伸,提高代工企业工艺和制造水平,发挥企业科研机构和外部科研院所的作用,优化泉州体育用品行业生态链.智能化生产是以大数据为中心,以自动化为基础,应当引进相关制造业“高、新、尖”技术融入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建设,结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推进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价值量的高端化发展[11].发挥“互联网+”、“体育+”理念运用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中,将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健康产业、泉州特色文化产业相融合.发挥泉州体育产业联系点和晋江建设体育城市的契机,将体育用品品牌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以体育赛事为依托,着眼于健身消费群体,促进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向体育产业全产业链延伸,构造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目标的体育产业生态圈,充分体现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国际化、社会化、智能化、人性化,形成可持续发展路径.

3.4 坚持政策引领,建设服务平台

图2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微笑曲线

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还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中国制造2025》和相关配套政策为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国家、省、市和晋江市关于体育产业、全民健身等一系列的政策为泉州体育用品企业在发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从以往的经历来看,泉州市及下属的各县、市、区为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从政策制定、机构设置、人员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泉州将其中的一个目标设定为“建设世界纺织鞋服基地”,在实现这个伟大的创举的路上,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各个创新平台的效能,包括政府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体育用品制造业行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平台、品牌创建平台、云制造平台、质量服务平台、供应链平台、物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和股权交易平台等.发挥平台资源整合、信息沟通、协同创新等作用,打造先进制造业 “产业公地”,推动泉州体育用品制造业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12].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泉州制造业
泉州
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 01:43:38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 06:48:30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奇妙博物馆(2022年3期)2022-03-23 05:16:10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应用于体育用品的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脱模系统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娃娃画报(2016年9期)2016-11-12 11:22:35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