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逊,黄 晓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篮球运动在广东省具有相当浓厚的氛围,全省有4支中国职业篮球队(3支CBA、1支WCBA),东莞市被评为“全国篮球城市”,已经连续5年举办覆盖了广东省各地市的男子篮球联赛等赛事[1].广东省的大学生篮球水平在全国也是一直名列前茅,如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赛均获得冠军;2014年,在原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广东大学组男子篮球均获得亚军好成绩.广东工业大学男子篮球队曾多次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并在2011年获得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在2018年全国“汇专杯”大学生篮球精英邀请赛中也仅以几分之差输给清华大学获得亚军,说明了广东省大学生篮球竞技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广东省的大学校园篮球氛围相当浓厚,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2001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联赛目的在于锻炼和选拔大学优秀篮球人才,让更多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参与其中,更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联赛经过十八届的成功举办,对大学生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确实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并在广东省内乃至全国高校都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已打造成本地区高校一大品牌赛事.本文拟通过对联赛的发展轨迹梳理,以期为推动联赛科学、合理和规范发展,进而带动和辐射其他省市大学生篮球联赛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比赛现场与部分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现场的学生观众,以及主办、协办和承办联赛的部分高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个别交流谈话或电话交流,更详细的了解整个比赛的操作流程.采用文献资料法,查找广东省前18届大学生篮球联赛比赛有关及相关的论文资料等文献作为撰写支撑材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近几届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微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93%.运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处理.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从2001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联赛分为甲、乙、丙(男、女)3个组别进行.其分组的原则是本科院校中非体育类专业的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及非体育类全日制研究生(本科以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身份入学,并经推荐免试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除外)为甲组;体育类(包括体育尖子加分录取的学生)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为乙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非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为丙组[2].随着广东经济迅速发展,民办高校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广东省本科院校60多所,专科院校近80所,每年报名参赛学校越来越多.经过7届联赛的发展,2008年为吸引更多学校参加,甲组、丙组从第八届开始分为甲A、甲B、丙A、丙B组进行比赛,A组即为上届前八名队伍,其余的为B组,并实行升降级,本届A组第7、8名队伍在下一届降为B组,B组前二名的升为A组进行比赛.2017年第十七届开始又改为A组后三名队伍在下一届降为B组,B组前三名升为A组.乙组比赛从2014年第十四届开始也分为乙 A、乙B组,即乙A组为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体育类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乙B组为按办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政策录取进入本科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以及本科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入学,并经推荐免试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如今联赛的分组是不断经过摸索,征求各领队、教练和运动员等多方意见综合后得出的,最终分组是较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及规范的,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篮球联赛有序、良性和更具生命力的发展.
从2001年第一届开始至今,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八届,而且办赛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并已在广东省高校成为一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随着赛事在省内高校及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每届参赛的学校、队数及人数都持续上升.特别是从2006年第七届大运会(2011年第八届、2015年第九届、2019年第十届)开始,在每一届大运会周期内报名参加单项参赛和成绩分按一定比例算入本届大运会团体积分以后,大大鼓励了各院校积极报名参加每年省教育厅体育联合会组织的各单项比赛.大学生篮球联赛从2014年开始执行,大运会前一年的篮球联赛暨下一年大运会篮球预选赛,甲、丙的A、B组前八名和乙A、B组前八名队伍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年大运会篮球比赛,所以大运会前一届篮球联赛报名学校和队伍都较多(见表1).从表1可知,2005年第五届篮球联赛(大运年前一届,下同)有70所院校参加,队伍多达125支,2010年第十届联赛有80所院校133支队伍报名参赛,2014年第十四届联赛有100所院校163支队伍报名参赛,2018年第十八届联赛达到了顶峰,有105所院校199支队伍报名参加(增加学校和报名院校也与广东省近几年民办高校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大运会年后的第一届联赛参加队伍又会有所减少.第十一、第十五届联赛参加学校及队伍比前后届减少特别明显,随着大运会临近,每届参加队伍又逐步增加,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3].近几年来,参加甲组和丙组篮球联赛男女队伍较多,虽然A组别分出8支队伍,但每届联赛还有30多支队伍报名参加,要进入各组的前八名竞争也是相对激烈的,对部分高校参加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
表1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历届参加比赛院校和队伍
从2001年举办第一届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篮球联赛刚起步时参与的学校和队伍不是特别多(见表1),由于各方面运作机制不成熟和不规范等诸多方面原因,广东省教育厅体育联合会在第三、四、五、七届尝试实行周末赛,周末赛是只有周末两天进行比赛,周一至周五学生在学校上课,可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4].但由于除广州地区以外,还有分布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的高校,这样给距离广州较远的粤东、粤西、粤北参赛学校带来了不便参赛等困境,增加了交通费用的成本,比赛时间跨度过长,成绩正常发挥波动较大,从而影响了比赛成绩,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办方觉得总体效果不理想.所以,从第八届开始至今都是实行赛会制形式.赛会制是指选择固定比赛地点,进行循环赛或淘汰赛最终决出名次的赛制,主要是集中一段时间把全部比赛完成.赛会制从各方面因素折中考虑,各学校还是较为认可的,尝试赛制的改革主要是让更多学校报名参赛,让全省高校都能积极参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篮球比赛对场馆要求较高,在适合的场馆比赛运动员才能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开始之初由于比赛条件有限,而且参赛的队伍又较多,所以最初只能在室外水泥地面上进行比赛.甲乙丙组男女队伍比赛场次较多(最多时可达400多场赛事,碰到大运会年预选赛可多达500多场),因此承办学校的场馆要具有一定规模才有资格承接赛事.2012年第十二届篮球联赛在比赛期间下了近10天的雨,赛程进行了一半,中途停赛了两周才继续比赛,加上12月份天气较冷,结果对后续的比赛影响较大.2013年第十三届联赛开始,经过体育联合会领导的多方努力,把比赛“迁入”了室内馆进行,从此实现了全部实行在室内比赛,再也不会受天气影响而中止比赛了,比赛条件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但也存在各组别的比赛,甚至同一组别比赛男女都不在一个学校进行的现象,或一支队伍都有可能不在一个赛场比赛,这样增加了广州地区以外学校参赛的费用成本,也不便于组织者的管理及裁判员的调派.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2018年联赛分别在汕头、中山和花都等地设了分赛区比赛场地.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广东省高校已成为一项体育品牌赛事,甚至在广东省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2001年第一届40多支队伍到2018年第十八届近200支队伍参赛,学校从20所学校增加到105所学校参赛,就可以看出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火爆状况.联赛也从甲、乙、丙男女六个组别,到现在分为甲A、B组,乙A、B组,丙A、B组男女12个组别,这样的分组保证了同一层次同一水平的队伍进行比赛,各组别竞技水平更接近,从而体现了联赛的公平公正合理,吸引更多学校参赛.随着队伍的增加,联赛比赛场次及赛场越来越多,给裁判员的选调带来较大的困难.在2014年第十四届联赛之前,裁判员基本上都是由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以及部分广州地区学校教师(包括中小学和高校)共同担任.由于裁判水平有限给整个联赛带来了一点“瑕疵”,从而影响了联赛的完成质量.为了体现联赛的公平公正和提高竞技水平,从2015年第九届大运会篮球项目开始,就选调了广州市及附近东莞、佛山和中山等地的优秀裁判员参与裁判工作.2017年联赛开始实行注册选调制,全省大中小学优秀裁判员教师都可注册,并由校园篮球协会裁判委选派.2018年篮球联赛裁判员选调基本涵盖辐射了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体育教师.这样既可以带动各地市学校篮球裁判员裁判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保证联赛裁判质量,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2019年5月第十届大运会篮球项目裁判员选调工作,在3月份全省各高校及各地市教育局已经开始启动,说明了主办方很重视裁判员的选调工作.从以前62.8%的教练员对裁判员的执法存在不满意[4],到现在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裁判员满意度达到了87.8%,说明了比赛环境更加公平公正,联赛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具有丰富多彩和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对体育三基(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学习,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我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等.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且能够调节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包括大运会篮球赛)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应该是最高规格的篮球赛事,所以学生在校读书几年时间有机会参加此类高规格的赛事,应该是每位学生值得骄傲的事.在训练期间穿着印有学校校名的衣服代表学校参赛,负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平时虽然学习任务较为繁重,但是都会积极参与到艰苦训练中来,而且篮球项目是一项集体团队的运动项目,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公平竞赛意识,激发学生神圣的责任感、积极向上好学精神和爱校如家的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比赛中能获得较好名次和成绩,在学校中会得到师生们“英雄般”待遇.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和师风建设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基本上都是由广州地区的多间学校共同承办,对承办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扩大联赛的影响力,从2018年大学生篮球联赛开始,把部分组别比赛举办地放在了广州地区以外的中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甲组)、花都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丙组)和汕头大学(乙B组)等高校举办.联赛是大学生最高水平篮球赛事,在高校举办不但可以推动该校校园篮球文化健康发展,对学校体育文化影响较大,举办学校人人都可争当主人翁,并且有东道主的责任感.更可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影响和辐射地方篮球运动发展,也是宣传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最直观的机会,对当地校园体育文化推广会掀起一股热潮.通过调查发现,有93.6%的人认为此种比赛活动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学生身心健康良好发展,更进一步积极促进广东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主办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协办单位为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下属的校园篮球协会,承办单位是当年承接的各高校.联赛分组按招生时本专科和体育类等不同层次分为甲组(本科)、乙组(体育类)和丙组(专科),同层次同一水平三个组别进行比赛.篮球联赛参赛的院校与队伍呈迅速递增状态,从第一届20所院校和42支队伍到第十八届联赛递增到105所高校和199支队伍参赛.篮球联赛目前都是以赛会制形式进行,每届联赛参赛和成绩分都累计给本校本届大运会的成绩总分;从第十届开始联赛从室外比赛全部迁移到室内场馆进行比赛,提高了比赛竞技水平,极大地鼓励了学校参赛积极性.篮球联赛裁判员从单一选调广州地区教师和学生(广体和华师体育专业学生)到覆盖全省优秀教师的裁判员参加执法,裁判水平不断提高,给联赛整体良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校园体育文化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篮球联赛能积极促进广东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大学生篮球联赛应积极鼓励广州地区外的高校承接比赛,对宣传当地学校和地方文化特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带动地方高校体育运动发展.
主办单位要更加重视广东省教师篮球裁判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篮球规则》修改变化较频繁(基本上一年一变),所以在联赛前可以对篮球裁判员(甚至教练员)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学习,这样对提高裁判员执裁能力和教练员指导能力会有相当大帮助,对规则理解形成共识,并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一种形式.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等可以要求参赛学校对赛事要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拓展延伸,扩大联赛影响力,使联赛吸引更多地方院校的加入,打造成广东省高校联赛一大知名品牌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