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耀荣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兰矿, 山西 古交 030200)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情况整体埋藏较深,井工开采是当前的主要开采方式,然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行开采的煤矿中赋存有坚硬顶板的煤层占比约30%左右,严重制约着煤矿的高效安全开采[1,2]。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兰矿(以下简称马兰矿)可采煤炭资源有3 号、9 号、13 号煤层,3号、9 号煤层已开采完毕,正在向13 号煤层延伸开采,13 号煤层的直接顶为K1 灰岩(含有方解石),属于典型的坚硬性顶板,且该矿原有的锚杆支护技术存在锚杆预紧力不够大、杆体强度较低、配套构件与强度匹配性不佳的现场应用缺陷,直接影响到巷道支护效果。因此,研究、运用低成本、高效、稳定的巷道围岩支护技术对坚硬顶板煤层的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马兰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西南15 km,矿区南北长约5.9 km,东西宽约6.3 km,矿井面积约32.8 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 万t。矿井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厚度2.8~3.5 m,平均厚度3.2 m,煤层倾角12°~23°,平均倾角17.5°。13 号煤152306 工作面的倾斜长度为180 m,推进长度为1 300 m,东部为保护煤柱,北部为132307 工作面(已采),西部为13 号煤二盘区回风巷、胶带巷、轨道巷,南部为132305 工作面,见图1。工作面中部有多个向背斜,煤层起伏较大,煤层倾角平均3.5°,局部倾角达10°左右,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4 m3/min,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性采全高的方式进行回采,平均采高2.2 m。工作面布置图如图1 所示。
图1 152306 工作面布置(m)
为详细了解巷道周围岩体的地质力学性质,在运用钻孔窥视技术对围岩结构及顶板岩性进行探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力压裂法进行围岩应力计算分析,得出:
1)13 号煤顶板岩层为以较致密的石灰岩为主,厚度分布不均匀,强度普遍较大,在顶板10 m 的范围内强度值平均能够达到105.35 MPa。
2)13 号煤顶部存在大量裂隙、煤线和泥岩夹层、炭质和石英质结晶体,局部还有较为明显的空洞区,削弱了顶板的整体强度,增加了开采过程中发生顶板离层的风险。
3)13 号煤的最大水平应力大小范围为7.11~9.45 MPa,垂直主应力大小范围为4.20~6.31 MPa,应力较低,总体上呈现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分布规律,以构造应力为主,需通过加强巷道顶板的整体支护强度改变岩体内破碎区、塑性区范围内的力学性质,提升其屈服后的强度,进而提高其顶板岩层的自身承载能力。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锚杆支护赋予巷道围岩主动力,在井工煤矿巷道支护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煤层赋存条件、开采工艺的差异性,致使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的选择成为巷道支护的关键核心所在:支护强度过高,既会造成支护原料的浪费,也降低了开掘的效率;支护强度过低,不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易发生冒顶,酿成安全生产事故。根据现场实测结果,结合数学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的方法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和大范围应用[3,4]。
3.1.1 巷道断面尺寸
综合考虑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体积大小,通风风量大小以及巷道围岩变形预留量,最终确定152306巷道掘进断面参数:宽4.7 m,高3 m,断面面积为14.1 m2。
3.1.2 锚杆长度
考虑受到煤层内裂隙的影响13 号煤层的普氏硬度系数fm取值为1.25,内摩擦角为θm=tan-1fm=51.23°
不稳定岩层高度:
式中:b1为1/2 巷道跨距,m;h0为巷道净高,m;fd为加权普氏系数,取2。
采用悬吊理论对参数进行计算确定,在计算锚杆的有效长度时,首先应该计算出自然平衡拱的拱高值,用等式表示为l2=h。
根据式(2),确定锚杆的长度不小于2.1 m。
式中:l为锚杆长度;l1为锚固长度,≥0.3 m;l2为锚杆有效长度,采用悬吊理论对锚杆参数进行计算时,取l2=h;l3为锚杆外露长度,取0.1 m。
根据锚杆群对围岩的作用机理,为了在巷道围岩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压缩拱,需要充分发挥锚杆的组合和加固性能,因此,巷道支护方案通过锚杆+钢带+锚索补强的联合支护方法对巷道进行支护。
3.2.1 顶板支护
1)顶锚杆。锚杆形式和规格:型号为Φ20-M22-2400,锚索体材料选用高强度的左旋式螺纹钢,直径为Φ20 mm,其长度为2.4 m。锚固方式:使用两支锚固剂进行锚固,钻孔直径为28 mm,锚固长度为1.3 m。锚杆布置方式:每排共布置4 根锚杆,锚杆的间、排距均设置为1 200 mm。离侧帮较近的一根顶锚杆距巷帮距离为550 mm。在顶板有明显离层和裂隙的地段进行加密支护,每排5 根锚杆,锚杆排距1 200 mm,间距1 000 mm。离侧帮比较近的一根顶锚杆距巷帮350 mm。顶锚杆预紧力矩:大于300 N·m,小于500 N·m。锚杆锚固力:100 kN。托盘:使用拱型的高强度托盘,拱形变大于等于36 mm,尺寸为,配以球形垫和1010 尼龙垫圈。锚杆角度:垂直于顶板。网片规格:10 号铅丝菱形金属网,网孔规格40 mm×40 mm,网片规格4 700 mm×1 100 mm,网与网之间采用搭接法联接,搭接长100 mm。
2)顶锚索。在工作面顺槽使用直径为Φ13.24 mm的低松弛预紧力的钢绞线锚索,锚索长度选取5.4 m。布置方式:锚索采用对二布置,排距为20 000 mm(即每10 排锚杆打1 根锚索),锚索间距为2 400 mm,距巷帮1 130 mm,垂直顶板中部。锚索锚固方式:使用三支锚固剂进行锚固,钻孔直径为28 mm,锚固长度为1.5 m。锚索托盘:托盘钢号大于等于Q235,拱高大于等于60 mm。锚索预紧力:130 kN;锚索锚固力:大于300 kN。
3.2.2 巷帮支护
锚杆形式和其规格:采用杆体为Φ20 mm 的普通圆钢锚杆,(Q235),长度为2 400 mm。锚固方式:树脂加长锚固,使用两支锚固剂,钻孔直径为28 mm,锚固长度为1.3 m。锚杆布置方式:锚杆间、排距均为1 200 mm,每排设置3 根,锚杆起锚高度为300 mm。锚杆角度:靠近顶、底板的帮锚杆与水平线呈13°,其余锚杆与巷帮垂直。顶锚杆预紧力矩:180 N·m。锚杆锚固力:70 kN。钢筋托梁规格:采用Φ12 mm 的钢筋焊接而成,长度2 900 mm,宽度100 mm,在安装锚杆的位置焊接上两道纵筋,纵筋间距100 mm。网片规格:10 号铅丝菱形金属网,网孔规格40 mm×40 mm,网片规格3 000 mm×1 100 mm,网以及网之间采用搭接法联接,搭接长100 mm。
为了验证在采取上述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后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情况,参考相关作业规程的具体要求,在152306 工作面的进风顺槽和回风顺槽设置了多组综合测站,为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对于相同巷道选用同款监测设备,在交叉点位置安装离层动态监测。受文章篇幅限制,罗列代表性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如图2 所示。监测结果表明:顶板基本没有下沉量,两帮移近量也很小,巷道基本保持稳定,从实测数据来看,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360 mm,两帮最大位移量为240 mm,可见该巷道支护技术有效抑制了巷道围岩发生位移及变形。
图2 代表性监测点的监测结果
为监测巷道顶板离层变化,在进回风顺槽巷道共安装顶板离层仪46 多个,监测数据显示,大多数的监测点处的顶板离层数值为零,只有较少一部分的离层仪的显示离层数值范围在之间。由以上的结果可以得到,联合支护方式对条顺槽巷道顶板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随着井工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综合开采条件将更加复杂,坚硬顶板巷道围岩支护难度也将逐渐加大,如何克服地热、冲击地压、地质断层等不利条件给坚硬顶板巷道围岩支护带来的挑战,任务煤炭行业科学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长时间研究、创新。
2)通过采取锚杆+钢带+锚索补强的巷道联合支护方式和合适的支护参数,有效抑制了巷道围岩位移变形和顶板离层,维持了巷道形态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