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淼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内科,山东菏泽 274000
因老年群体并不具备较好的身体机能,罹患胃肿瘤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胃肿瘤发生率也不断提升,给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均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课题[1]。有学者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卡培他滨作为口服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可以在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发挥较好的能效[2]。所以该次选择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胃肿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以常规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对照分析,谨供有关人员参考。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胃肿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与胃癌临床诊断标准相符,且存在支持评价的病灶;②KPS评分≥60分;③预计生存期不低于3个月;④签署该次研究授权书。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3个月;②骨髓储备异常;③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会对化疗产生干扰的其他疾病等;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该次研究获准通过;由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3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3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存在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区间为61~83岁,均值为(65.21±4.32)岁;研究组患者中存在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区间为 62~85 岁,均值为(65.45±4.47)岁。 就两组患者相对应的各项基础资料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有可行性。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所用药物为奥沙利铂:取130mg/m2的奥沙利铂 (国药准字为H20000337)与5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持续治疗2周。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所用药物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研究组患者的奥沙利铂给药方法与对照组患者一致,同时在患者早晚餐后的30 min左右,取1 000 mg/m2的卡培他滨(国药准字为H20073024)要求患者以温水送服,持续用药2周后,停药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如下[3]:①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症状均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彻底消失,为完全缓解;②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缩减幅度>50%,为部分缓解;③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症状存在轻微改善的显现,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缩减幅度介于30%~50%之间,为稳定;④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症状未得到好转,甚至临床表现存在进一步加重的迹象,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病灶缩减幅度<30%,为进展。治疗有效率为完全缓解概率、部分缓解概率与稳定概率之和。而不良反应则主要包括恶心呕吐、感觉神经异常、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采集该次研究的观察数据,计数资料[n(%)]的形式进行记录,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与对照组患者的60.00%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3.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0.00%,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胃肿瘤相对比而言,临床发生率较高,而且一般情况下,患者额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至患者肿瘤持续发展一定阶段后,患者才会表现出相关并发症,因此,胃肿瘤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不利于早期治疗,导致患者确诊时往往至病情的中后期。胃肿瘤较为多发并发症包括幽门区良性肿瘤、贲门周边良性肿瘤、吞咽困难等,部分并发症无需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便能在短时间内解除;而部分并发症会持续发展,进而诱发充血、水肿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坏死、肠套叠或是穿孔等情况,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4-6]。如今,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老年群体罹患胃肿瘤的概率也持续攀升,因老年群体具有身体机能薄弱、耐受性较差以及合并症多等特点,所以老年胃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存在消瘦、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诊断难度较大,难以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治疗期间多采取姑息疗法,但静脉化疗周期过长会导致患者机体受药物毒性的影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7-9]。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有学者[10]参考既有研究资料提出了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给药疗法,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单独给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73.5%左右,而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给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9%左右,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该研究期间,联合给药组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概率在20%左右,对比单一用药组患者的47%而言,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充分验证了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给药在胃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因此越来越的学者表示,在胃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联合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化疗药物的毒性,降低患者的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改善患者的机体耐受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1]。该次为了进一步对该研究结论进行临床验证,选择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胃肿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以常规的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与对照组患者的60.00%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感觉神经异常、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3.3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0.00%,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老年胃肿瘤患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不仅可以抑制患者病情的进展,而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有利于优化患者的生存收益。分析原因,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作为胃肿瘤临床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其可以将患者胃肠内微小癌灶、游离癌细胞彻底清除,避免其转移、扩散,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12]。而卡培他滨属于口服型氨基甲酸氟化嘧啶,口服给药之后,会直接在患者肿瘤组织、肝脏内发挥作用,向5-脱氧-5氟尿嘧啶转化,最终基于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的影响,成功发展成5-氟尿嘧啶,进而对胸腺嘧啶磷酸化酶、羧酸酯酶的合成产生有效抑制,切断肿瘤细胞DNA链,避免细胞持续增殖,进而达到抗肿瘤效果[13-14]。因此,卡培他滨在胃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靶向性,患者长期口服,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基于此,该次研究中联合使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且卡培他滨相对比其他5-FU类药物而言,安全性较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易于患者接受,临床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推广[15]。除此之外,针对临床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症处理措施较为简单,患者痊愈周期相对较短,由此可见,为胃肿瘤方面,卡培他滨口服可行性较好,而且用药安全性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风险性,同时还能避免患者因病情反复多次治疗而承担巨大的生理负担、心理负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减少医疗纠纷,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在老年胃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奥沙利铂给药基础上施以卡培他滨口服方案,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