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焰
当今的全球传播格局中,学界一直以来就有西强东弱的共识。而在认知失衡背景下及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的时刻,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播刘欣作为嘉宾出现在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翠西·里根黄金时间》(TrishReganPrimetime)节目中,与美方主播就中美贸易争端进行电视对话,这无疑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提供了一个国际媒体间交流的范本。本文试图通过回溯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背景,分析事件折射出的CGTN新闻评论的对外传播策略。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4日,福克斯商业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一期节目,频道主持人翠西·里根(Trish Regan)把美国描述成中美贸易关系里彻底的“受害者”。她认为,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美国在中美贸易战中必须使用的辩论“武器”,中国的繁荣是“以美国利益为代价的”。节目中,翠西·里根多次使用“偷窃”这个词,称中国人从美国人那里“偷走”了数十亿美元,并表示“我们别无选择,唯有一战”。
针对这位美国女主播的观点,CGTN于5月22日在新媒体端发布了一期题为《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的评论短视频,主持人刘欣条理清晰地驳斥了翠西·里根鼓吹的对华“经济战”言论。刘欣表示,仔细分析翠西的话就会发现,她所宣扬的尽是情绪化和煽动性的指控,少有实质依据。
5月23日,翠西公开回应并在推特上发起“战书”:“既然你说我情绪化,那就找个时间地点就中美贸易问题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辩论!”刘欣欣然应约。双方通过推特约定,刘欣将于北京时间5月30日早8点(美国东部时间晚8点)作为嘉宾出现在《翠西·里根黄金时间》节目中进行电视辩论。这场万众瞩目的“约辩”(更准确地说是“对话”)如期举行。当天,刘欣和翠西进行了16分钟的问答,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硝烟弥漫。翠西一改往日的飞扬跋扈,刘欣则应对得沉稳大方、不卑不亢,知性、稳健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场温和而有节制的对话是有史以来中国主持人第一次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直接面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沟通,从预约到结束始终牢牢占据社交媒体的热点话题。央视新闻总结,“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消除误解”成为本次对话的关键词。翠西也在节目中称这是美国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话,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美国观众听到不同的观点。
本次交锋的成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来自刘欣偶然看到翠西的节目,定下选题进行反驳;必然性则来自CGTN外宣旗舰媒体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担负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任,不断探索融合传播,创新外宣评论形式和话语体系的结果。
此次电视交锋在整体操作上践行先网后台、移动先行、融合发展、效果导向的理念。CGTN自身的优势来自生产优质内容的能力和人才储备,旗下英语频道依托央视30多年对外宣传积累的经验,培养了一批骨干业务人员,他们新闻素质过硬,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中体现出准确性、权威性和深刻性。这些特质在CGTN从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已转化为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媒体品牌优势。
《视点》(ThePoint)是CGTN率先进行新媒体和电视融合的试点栏目,频道在新媒体端开发了专为刘欣定制的新媒体视频评论产品《点到为止》(GettingtothePoint),既与电视栏目遥相呼应,又具有短小精悍、适合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快速性、全球性等特点。试想,如果此次刘欣只是在电视节目里对翠西的言论进行评论,恐怕无法被大洋彼岸的翠西看到,一场精彩的对话就会失之交臂。CGTN在新媒体端发布的《中国不会接受不平等协议》的短视频评论,在CGTN海外社交账号和国内社交账号共获得全球阅读量365万次,独立用户访问量313万次,总互动99万次,视频观看量5061万次。新媒体消解了国与国的边界,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推特互动和最终的电视对话。在整个过程中,新媒体及时跟进,二次传播运作到位。在翠西用11分钟的电视节目回应刘欣后,CGTN新媒体马上发布双语微博文章《史上首次!CGTN女主播与福克斯女主播隔空互怼》,当天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国内广泛关注。5月24日,CGTN发布微信文章《CGTN女主播刘欣欣然应约》,创下CGTN微信公众号首篇“10万+”次纪录,该事件也引起了包括彭博、《金融时报》和福克斯等在内的多家海外媒体的关注。5月30日辩论结束后,CGTN发布《CGTN女主播刘欣与福克斯女主播电视交锋》再次引爆社交媒体。截至6月8日,该话题微博累计阅读量达到9.7亿次,参与讨论量13.2万次①,成为现象级爆款文章,也印证了新媒体和电视媒体互相借力、优势互补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新闻内容依然是核心,但同样重要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增加触达率和曝光量,进行有效的传播。两者只有互相借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行一体化运作,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形成1+1>2的格局。
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体现媒体的立场和态度,也是媒体的附加值所在。融合传播大背景下,新的传播载体放大了新闻评论的威力,CGTN在评论建设方面也探索并逐渐发展出一条适合外宣和新媒体传播的道路,此次刘欣舌战福克斯女主播的案例彰显了CGTN评论建设的方向。
1. 立足事实和逻辑,理性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的有效传播方式是演播室访谈或辩论。此次,刘欣以中国主播和受邀嘉宾的双重身份出现在翠西的节目中,把新闻评论的舞台延伸到国外主流媒体的演播室。这一媒介事件的核心,是利用直播访谈/辩论这种最为西方观众熟知的、能够体现电视新闻精髓的传播形式,以及这种形式所代表的预先设定的公平对话规则,体现即兴、理性、思辨地探讨一个争议性话题的理念,高度符合西方文化精神,也自然成为中国官方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机会。
刘欣在节目中的表现体现出CGTN评论的宗旨:在争议性(尤其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话题中,打破“一团和气”的中国传统思维,在讲友谊、讲团结的同时,也要据理力争,注重用事实、案例、数据讲道理,避免套话、空话和情绪化表达。同时,在评论过程中照顾到海外受众和国内受众在文化及话语体系上的差异,努力用对方熟知的语言、案例和意象来引导受众的理解和判断,以达到共鸣。
西方媒体由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对中国了解的匮乏,在涉华报道中往往携带偏见,在关系利益之争的话题上更是如此。从刘欣和翠西论辩的两个回合中就可以看到对方很多认知盲点。翠西是福克斯商业频道的知名主播,有专业团队支持,即便如此,节目还是暴露出很多对中国固化的负面认知。在此情形下,刘欣有理有利有节的回应更有必要。
比如,翠西在早先节目中抨击中国偷盗美国技术,中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美国的基础上的。这种论调完全符合美国对中国一直以来的黑化思维。刘欣指出,翠西声称的来自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导致美国经济每年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这份数据源自美国一家非营利机构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2017年发布的《美国知识产权遭窃委员会报告》,这份报告本身就是未经验证的一家之言,而翠西所述内容也偏于主观倾向。
再比如,翠西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说明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而中国实践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她问道:“你们的经济体系挺有意思的,你们有一个受国家控制的资本主义体系,跟我们聊一聊你是如何定义它(这个概念)的?”刘欣举出了一组数据令翠西无可反驳:“……(你说)所有都是国家控制……但事实并非如此。你如果看一下数字(就知道),80%中国雇员都是受雇于民营企业的,也有80%的出口来自于民营企业。65%的创新,都是源自于民营企业。很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巨大的公司,比如说一些网络公司、5G 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国家控制,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混合、非常多元化、非常开放活跃的经济体。”
在整场对话中,刘欣态度坦诚、逻辑严谨,温和中据理力争,不仅没有伤和气,反而获得了翠西的尊重。翠西在随后发表的推特中表示:“一些观众可能因没有看到一场‘激烈的争辩’(catfight)而感到失望,但我相信大家都能够从这场互相尊重的对话中获益。”
对于受到“新闻客观性”神话熏陶的全球受众特别是西方受众而言,不露痕迹地将中国道理融于客观事实中去讲述,当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
2. 个体故事切入,视觉化呈现助力
小切口、大主题以及个人的风格和色彩、个人的感受和体会更能唤起大家的同理心。电视辩论中,刘欣在回答关于所谓技术盗窃和转让问题时,强调了合作和互相学习的概念,也动情地谈到她的英语不是在国外学习的,而是通过她的美国老师和美国朋友学习的,有效拉近了和翠西以及美国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传播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脑优先处理的信息中90%与图像直接有关,在“视频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好故事不单单靠讲述,更要靠展示(史安斌,2018)。视觉呈现是CGTN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基因,而新媒体评论短视频一直致力于综合运用图像、动画、图标等手段展示和强化观点的表达,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CGTN新媒体评论于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一直探索视频内容的创新呈现。中美贸易战中,CGTN新媒体制作了系列动漫评论视频,比如《一颗大豆的独白》,通过拟人化的“大豆先生”阐述在中美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大豆产业所受损失,说明美国发动贸易战损人不利己。根据CGTN新媒体新闻编辑部数据统计,单条视频获得全球阅读量122.9万次,独立用户访问量83万次,总互动2095次,视频观看量19.3万次,被海外主流媒体,如路透社、财经网(德国)、今日在线、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新加坡商业时报》《日本时报》、雅虎网、《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数十家海外媒体转引报道,同时被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地区总监Kevin Roepk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家Amni Rusli等海外社交平台大V转发,产生了广泛影响。
3. 个体评论价值最优化: 打造主持人短视频评论集群
媒介组织的作用是将评论的人力资源做到最优组合。CGTN除打造刘欣新媒体产品《点到为止》外,还为几位评论主持人量身定做了新媒体评论产品,主持人视频评论矩阵初步形成。邹悦的《悦辩悦明》,以邹悦独特的洞见分析热点事件;库恩博士的《观察家》,以外国人视角看待中国解释中国;杨锐的《锐思》关注中国热点事件;田薇的《薇观世界》进行高端嘉宾访谈;刘欣的《点到为止》直面不实言论,进行反击。在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两会”等热点事件及大型活动中,主持人评论短视频都有不俗表现,名嘴效应在新媒体平台产生了集群效果,提升了品牌传播力。 2019年2月16日,刘欣推出的融媒体评论短视频——《又打脸!BBC制片人承认叙化武袭击场景系伪造》在CGTN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掀起讨论热潮,引领了舆论热点。CGTN在微博发起的#BBC制片人承认化武袭击场景伪造#这一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一度攀升至第二名,将近6000个账号参与讨论,总阅读量为1.3亿次。
主播跨洋约辩结束后,翠西发推文称,“感谢刘欣今晚和我一起讨论中美贸易关系”,并附上了辩论视频链接。湖南大学舆情研究所阳美燕教授对翠西和刘欣两人的推文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连线对话前,网民对两位主播的辩论存在一种“狂欢式期待”,围绕中心词“辩论”(debate)产生了一系列对抗性意指词汇(beat、battle、win等),形成对抗式语义场,有的网民甚至期待翠西能够揭批中国。而在辩论结束之后,中心词变成了“采访(讨论)”(interview/discussion),语义场向积极方向转变,前后的显著变化恰恰反映了对外有效传播的收益②。正如佐治亚州立大学教授玛利亚表示,当看到一个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人,以一种开放和辩论的姿态回答问题时,已经刷新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固有观念了(《纽约时报》,2019)。
在中国国内,一些意见领袖对于此次跨洋约辩的反响也十分强烈。拥有57万微博粉丝的公众号大V“牛弹琴”这样评价:刘欣的这一辩时间很短,但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起到了可能1000个报纸版面、1000小时的广播电视想起都起不到的特殊效果(“牛弹琴”,2019)。
综上所述,此次CGTN借船出海,内容传播和渠道跟进相辅相成,融媒操作可圈可点。这一案例体现出,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的根本在于从宣传到传播的转型,其核心则在于培养业务扎实过硬的国际传播人才,也在于借助西方受众熟悉的话语方式进行交流,传达中国“和而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中美主持人的首次跨洋辩论在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打开了一条难得的对话沟通通道,也为国际媒体间交流互动创立了一个样版。
注释
① 微博话题#CGTN主播刘欣与FOX主播约辩#,获取自http://1t.click/hmG。
② 湖南大学舆情研究所:《中美女主播跨洋对话事件境外社交网络舆情简报》,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