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摘 要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保障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正常接受教育的重要工作,自2007年起,我国就开始全面实施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高校学生资助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精确帮扶、有效帮扶,就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
关键词 大学生 资助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83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ubsidy Work
ZHANG Qian
(Zaozhuang University, 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aid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ensure that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n receive education normally. Since 2007, China has implemented the financial aid to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in their families in an all-round way. Since then,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aid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student ai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highligh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achiev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assistance, we must analyze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ppor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高校招生數量的增多,导致贫困生成为了大学中一个突出、特殊的群体。大学贫困生多来自偏远山区、落后农村,或者家庭遭遇了重大变故,而在求学过程中高昂的生活费、学费就成为了阻碍其学习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大学生资助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但因多种客观因素,也导致大学生资助工作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
1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历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而大学生资助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人民助学金;第二,奖学金+人民助学金;第三,贷学金+奖学金;第四,补助+减免+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多元混合试行阶段;第五,补助+减免+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混合资助体系形成阶段。[1]
为提高国家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改善大学贫困生的经济条件,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有效整合了我国以往对大学生的资助方式,比如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奖等等,这个完善的资助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资助水平,同时也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有力支持。[2]从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大学生资助工作对提高社会人才总体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资助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
《2018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150.3亿元,比上一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达到9.48%。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不断落实,同时也为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其规划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路径。目前我国主要以助学贷的方式为主,以奖学金为辅,来解决学生住宿费、学费的问题;以勤工助学为辅,以国家助学金为主来解决生活费问题。并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入学阶段就可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总的来说,大学生资助工作,能够保证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够完成学业,有效缓解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受到一定鼓励,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
3 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全面
目前,我国出台了诸多大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力度得到有效加强,这些政策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得到了有效帮扶。但是,多数从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对于国家近年来陆续出台的资助政策解读不到位,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意义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落实政策的工作人员不清楚政策、程序,对于大学生申请资助的材料模糊不清,部分地区的资助工作缺乏公平、公正的实施过程,从而导致许多贫困家庭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4]
3.2 贫困学生身份认定缺乏科学统一标准
当前,大学贫困生的认定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这也是资助工作落实的难点所在。大学生贫困学生身份的认定仅仅以证明为主要依据,其家庭实际经济情况难以判定。部分高校简单的按照人数来规划贫困生资助指标,而没有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贫困学生身份认定标准缺失,也导致大学生资助工作有失公正,所谓“精确帮扶”,就此流于形式。
3.3 无偿资助比例不协调,权利义务不对等
所谓无偿资助,就是指接受资助的学生不用承担任何义务,无条件的接受国家政府所资助,从表面上看,这种资助形式虽然能够极大程度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偏差。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旦这种思维在其脑海中固化,大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变得麻木,“等、靠、要”这种错误思想就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大学生不仅没有回报、感恩的情绪,甚至还在抱怨资助金额过少,资助金发放时间太晚,沉浸于自我世界,安于贫困现状,缺少自立、自强、感恩的行为意识。
3.4 部分贫困学生资助资金规划缺乏合理性
大学生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的规划往往是从上至下来划分,或者按照学生人数来进行分配,在资金规划上没有结合高校贫困生的实际情况。通常来说,同一个高等院校,不同的院系,学生家庭情况大相径庭,比如,艺术、音乐类院系的学生家庭环境普遍较好,所以需要的资金较少,但是我国部分地区贫困生资助资金的规划却没有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
3.5 忽视贫困学生的综合发展
我国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往往是“输血”,比如生活补助、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但是“造血”资助卻相对弱化。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种“输血”型的资助,不仅仅会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思想,同时也会对其综合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3.6 忽视贫困学生的心理支持
贫困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让其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多数大学贫困生都来自偏远的山区或者是经济不发达的乡村,他们被家长、亲戚视为“顶梁柱”,然而到大学之后,其在学习上的优势逐渐弱化,在经济上和他人的差距,也会导致大学贫困生产生自卑、孤僻等等心理问题。而我国对大学生的资助过于注重物质层面的帮扶,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精神教育。
4 大学生资助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资助工作的监督力度
大学生资助工作关乎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及生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大学生资助标准的制定、资金的规划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高校在认定大学生贫困资质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贫困情况的真实性,绝不能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资助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
4.2 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相关机构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政策以及指导文件,根据规定来建设大学生资助机构,加强大学生资助队伍建设,选择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任资助工作,同时也要做到专职建设,避免出现“兼职”的认知情况。高校要注重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大学生资助的组织架构,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
4.3 调动社会力量完善资助体系
在高校学生扩招人数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必须要调动社会力量来构建一个完善的资助体系,高校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高校助学活动中来。比如,传统的资助方式多以“输血”为主,通过联合社会力量,就可为大学生提供可靠的工作岗位或者实践机会,这就能够有效的将“输血”转变为“造血”,让大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4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资助资金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三观尚未成熟。所以许多资助资金都不能在大学生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学生资助工作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资金的使用方式,从而让助学资金能够发挥真正的“帮扶作用”,同时这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5 关注贫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只有贫困学生真正的学会自立、自强,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现状。大学生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拓展勤工助学渠道,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和其专业知识相关的助学岗位,让高校贫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素质,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可积极引导贫困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设立“毕业生爱心基金会”,让贫困生认识到“今天我是受助人,明日我是资助者”,让贫困生的精神、品德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个自尊、自立、自强的现代大学生。
4.6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大学生的资助不仅仅要施行物质层面上的帮扶,同时也要对其思想、心理健康进行引导,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大学生树立起自强、自尊、自信的精神品质,让其知晓“知恩图报”,这样才能保证大学贫困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且,为应对贫困生在大学中产生的心理落差感,高校要创造出平等、和谐、有爱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做好心理普查工作,利用心理健康讲座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另外,要加强集体文化建设,通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构建宽松、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弘扬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让贫困生能够在大学校园中感受到一定的归属感。
综上所述,目前城乡经济差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虽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增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导致贫困生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当下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高校必须对现存的问题有足够认识,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贫困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宜泽.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7(19):125-126.
[2] 葛田,王珊珊.新形势下我国在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12-13.
[3] 汤燕.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17(17).
[4] 郭迪萍,孙羽,师佳英.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