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教育”也随之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加强研究,了解国学教育的现状和学生需求,不断发展国学教育,以期在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喜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加强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为小学生树立的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文化
一、小学开展國学教育的意义
1.可以潜提升着学生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学生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
2.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可以树立宽容和理解的人文精神。加强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二、小学国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家庭和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方面,有些学校中少数教师对国学教育感兴趣,利用早读或者语文课讲授国学知识,开展国学教育,而学校对此不支持、不反对,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学校在国学教育上,跟家庭、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较少,没有发挥学校教育的带动作用。家庭方面,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开展国学教育,但大部分家长还是把国学教学当做一种业余学习,把孩子的成绩看做第一位的。
2.小学国学师资的匮乏、国学素养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学教育的教师,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任课教师兼任的。目前,小学中年轻教师居多,由于国学教育的断层,导致这些教师在入职之前没有接受系统的国学知识的教育。教师在入职之后,很少有学校组织过国学培训活动,教师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参加过相关进修。在教师国学教育素养的提高方式上,多是靠自学。
3.在教材选用上尚未以增强文化认同。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统一编订国学教材,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学教材北师大版的《国学》教材、人教版的《中国传学校里并没有选用以上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等,校本课程国学教材很多。学校很少选用以上教材,基本上都是选用各类国学经典书籍,即使那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同样存在着内容选择的逻辑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4.评价体系单一。一是国学教育评价的主体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的自评、同学间的互评,家长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单一。国学教育的评价内容,多数是学生学会了多少国学知识,会背多少古诗,在情感、道德方面并没有进行评价,没有将评价的内容定位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况。三是小学国学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多数学校以诵读比赛和等级评定为主。
三、提高小学国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提高小学教师的国学素养。一是加强教师国学教育的职前培训,在师范类高校和普通高校开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使之普遍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国学知识。二是加强教师入职后国学教育培训,新时代的教师只有终身学习,这样才能成为有源头活水的教师。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国学培训活动,如公开课、讲座、报告、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等,使教师掌握的国学知识点并不断强化,不断提高教师的国学水平和素养。三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只有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才会不断的更新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学生的榜样,不断带动学生去学习国学。
2.学校应自觉承担起自己在国学教育中的责任。学校增强课程意识,把它列入一门课程,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小学阶段,可以每周开设一至两节专门的国学课程,并辅之以诵读活动。发挥小学生记忆力敏捷的特点,以诵读为主,辅以讲授法。教师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可以采用故事表演、课本剧等形式,使学生在理解、有意义识记的基础上,轻松快乐学习。可以做简单的考察,如默写、背诵等。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及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归属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3.家长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国学知识的环境。首先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接受国学知识学习,通过培训、家委会成员相互学习、开家长会等形式教授家长国学知识,激发家长对国学的热爱,引起家长对国学教育的重视,鼓励家长多购买些国学书籍,带领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形成喜爱国学的家庭氛围。其次,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国学,感受经典的魅力。最后,家长可以动画片、歌谣等形式进行熏陶,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国学的教育。
4.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应多样化,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评价。教师的评价虽然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却不是全部。同时也应该积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对于国学教育的看法和需求,从而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评价内容上,着重于国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是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国学知识,让国学知识不是躺在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活知识”。
参考文献:
[1]黄济.三论“国学热”——关于国学学科的建制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J].教育文化论坛,2010 (3).
[2]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