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玉芳
【摘 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期间2017年11月-2018年11月114例在院内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开腹切除手术,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本研究将通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术中和术后指标,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术中和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应该手术方式创口小、出血量低的优点,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胆结石;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效果
胆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并,又被称为胆石症,患者会出现黄疸、消化不良、发热、胆道出血和绞痛等临床症状,患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可能诱发胆囊炎甚至是胆囊癌等疾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导致人体出现胆结石的原因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和遗传等因素有关[1]。在本研究中,将通过组间比较的方式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内容请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期间2017年11月-2018年11月114例在院内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72例。在观察组中,男33例,占比45.83%,女39例,占比54.17%;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2.76±11.38)岁;结石半径2.6-11.4mm,结石平均半径(6.59±2.46)mm。对照组组中,男35例,占比48.61%,女37例,占比51.39%;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41±11.45)岁;结石半径3.1-11.3mm,结石平均半径(6.84±2.28)mm。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且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1.1 排除标准
①排除存在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的患者。④排除不同意参与此项研究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关手术过程如下。
首先,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在消毒完成后于患者右肋缘下切10cm左右的切口,待胆囊三角区完全暴露后对胆囊及其周边组织的状态进行观察,无特殊情况则对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进行结扎操作,待结扎完成后对胆囊进行剥离切除并缝合残端。最后,放置引流管、止血、清洗腹腔后逐层缝合切口,完成手术[2]。
观察组:予以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流程如下。
首先,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进行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待麻醉效果起效后采用三孔法予以患者切口操作,取脐下一厘米处作为观察孔进行切口,待切口完成后建立人工气腹并置入腹腔镜探头。取剑突下一厘米作为主操作孔进行切口、肋缘下与右锁骨中线连点作为辅操作孔进行切口,并依次置入操作仪器。待上述工作完成后利用置入患者体内的腹腔镜探头对病灶区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器械逐步分离结肠、十二指肠和大网膜的黏连处(若患者存在胆囊压力较大现象,则行胆囊穿刺减压操作)。然后,利用肽夹对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进行物理闭合,进行胆囊切除。待胆囊切除完毕后利用电凝法进行止血操作,最后关闭气腹、放置引流管、清洗腹腔并逐层缝合伤口,完成手术[3]。
1.3 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镇痛次数等术中指标,在整理归纳后进行比较。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和胃腸功能恢复时间等术后指标,在整理归纳后进行比较。
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和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三种评定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再整理归纳后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和术后指标数据输入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表示平均术中和术后指标,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或t进行数据分析,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整理归纳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显效63例、有效9例、无效0例,治疗成功率10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治疗成功率100%。组间比较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无意义,X2=0.5070,P=0.4764。
2.2 两组患者各项术中指标比较
经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镇痛次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各项术后指标比较
经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胆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本研究中发现,开腹手术也能够有效的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且治疗效果较佳,这是因为该治疗方式是通过在腹部开口,直接进行结石取出的治疗方式,更加简洁、直接,且存在操作难度低的优点。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较高的局限性,因开口较大、出血量较多等问题,患者在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且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腹腔镜胆囊微创术则有效的改善了这一问题。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低等优点,患者术后不易出现不良反应,且较小的切口有利于患者的身体的恢复,所有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速度更快[4]。
综上所述,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镇痛次数少等优点,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英,张霄程,高登鹏.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04):269.
[2]李志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01):110-111.
[3]石金忠,于共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5):49.
[4]段建军.两种术式治疗胆结石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