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芳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TM、CRP水平。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TM、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TM与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外周血TM、CRP水平显著升高,TM与CRP无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调节蛋白;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ulin,TM)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栓调节蛋白在人体组织器官的淋巴血管、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内皮表面分布,脑除外,生理状态下可少量从内皮细胞表面水解脱落游离于血浆中,只有在血管内皮受损后,才会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TM能够对血栓形成、溶解进行调节,同时还能够将抗内膜增生、抗炎症反应、抗凝等作用发挥出来[1],因此临床普遍认为[2],其是一种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在人体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中,C-反应蛋白具有最高的敏感性,臨床普遍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中,其水平升高是一个危险因素[3]。在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对TM、CRP水平进行同时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了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工作,本研究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及C反应蛋白(CRP)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胸痛诊室及我院CCU住院患者60例(AMI组):
纳入标准:
(1)均符合我国(20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4];
(2)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3)未进行过溶栓治疗;
(4)没有再灌注损伤。
排除标准:
(1)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
(2)急、慢性感染;
(3)手术、创伤及恶性肿瘤等病史。
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6~78(57.1±10.6)岁。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4(47.0±8.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TM
留取胸痛诊室及CCU病房住院患者60例(AMI组)血液标本,一经确认为AMI,将患者的1ml静脉血抽取出来,用0.2ml3.8%枸橼酸三钠溶液抗凝,2h内进行10min的离心,将速率设定为3000r/min,将血浆取出来,在-80℃的冰箱中保存标本,检测时在37℃温度下解冻标本,采用意大利Alisei全自动酶标分析仪,应用美国American DiagnositicaInc.提供的试剂盒,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TM浓度进行测定,正常参考值为20~35ug/L。
1.2.2 CRP
将患者的3ml清晨空腹静脉血抽取出来,经离心机进行15min的离心,将速率设定为3000r/min,将血清取出来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ADVIA2400),应用上海执诚公司生产的试剂,运用免疫比浊法对CRP浓度进行测定,正常参考值为0-5mg/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因素间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TM、CRP水平比较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TM、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M水平与CRP水平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M水平与CRP水平无相关性(r=0.031,P=0.269)。
3 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引起,导致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抗凝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心肌坏死面积的有效缩小,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改善[5]。在评估AMI患者的过程中,心肌标志物有延迟效应,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无法早期预警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环节和始动因素,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启动、血管损伤、血管痉挛等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TM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本研究结果表明,AMI组患者的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AMI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在血管内皮细胞膜的抗血栓形成活性物质中,TM占有重要地位,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情况下被释放出来,从而提升血浆TM含量;在微血管损伤的评估中,TM可以作为独立标记物[7]。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进行延缓或阻止,从而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8]。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中,TM这一血液标记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CRP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合成主体为肝脏,能够对组织因子单核细胞的产生进行诱发,促进凝血过程的出现。同时,在纤维蛋白原中,CRP属于一种趋化因子,巨噬细胞在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下向内膜移行,因此在炎症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对CRP进行检测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TM、CR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和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9],说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内皮功能损伤进行反映的过程中,TM和CRP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诊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对TM、CRP水平进行同时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维莅,王学锋,王笑薇等.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2(01):37-39.
[2]Chao TH, Tsai wc, chen JY, et a1. Soluble tllmmbomodulin is apamcrine anti-aoptoticfac tor for vasclllarendotllelialpmtection[J]. int Jcardiol, 2014,172(2):340-349.
[3]AkbarzadehNajar R, GhadeIiaIl SM, TabatabaeiPana h AS. C-reactiVe protein(CRP) gene polymorphisms:implication in CRP plasma level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MolBiol Rep, 2012,39(4):3705-3712.
[4]沈法荣,钟诚.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电图变化最新指南解读[J].心电学杂志,2010,29(02):88-91.
[5]Bagai A, Dongas GD, Stone GW, et al. Reperfusion strategi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ir Res, 2014,114.(12):1918-1928.
[6]Yasuaki DOHI, Masuo OHASHI, Masaya SUGIYAMA, et al. Circulating thrombomodulin levels are related to latent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Hypertens Res, 2013,26(6):479-483.
[7]宋長广,柳爱英,贾玉东等.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DIC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08):792,794.
[8]柳爱英,宋长广,张立明等.冠心病患者通心络胶囊治疗后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观察[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50-1351.
[9]方海滨,柳东田.高血压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0,53(08):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