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树芹 郎东梅 陈靖韬
摘 要: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结合经贸类专业的特点及与创新创业的关系,探索出成果导向,基于产教融合基地,真实创业项目为载体,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渗透,校行企多方联动、跨界同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实践证明在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经贸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29
0 引言
“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来,并将其作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类型。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国家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仅仅是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更多的是培养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本领的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是一个挑战,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协同、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创新引领发展、双创深化教改、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原则,为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参考。
1 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社会组织、学校等多主体深度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郝杰,吴爱华,侯永峰,2016);英国从1980年开始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本在创业课程开设方面与产业深度合作打造了本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开发出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在各国得到推广。我国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活动(张宝生,张思明,2016),之后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创业教育。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内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融合模式方面,主张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游艺,李德平,2018)、将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等。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方面;(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4)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5)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6)SYB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7)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等。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实现是各研究内容的核心,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常见的有“分层式”创业教育模式、“对接式”创业教育模式、“渐进式”创业教育模式、“竞赛式”创业教育模式和“嵌入式”创业教育模式等(袁淑清,2016),这些模式在各高职院校中的应用还需要结合各自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学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市场、创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学校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多渠道,广泛联系,推动企业联合搭建实践基地平台,组成创业载体(高斌,2016);互联网浪潮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模式探索阐述了在教学改革及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途径(朱剑平,2017);创新创业教育要健全组织领导、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评价体系、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实践育人、重视文化引导,从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刘畅,2017)等。在文献中,学者分析各自院校创新创业现状,总结经验,提出措施,对其他院校有一定的参考,但是每个始终没有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践模式及有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经贸类专业知识、技能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是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经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最大的瓶颈是创业项目所涵盖技术的欠缺,本研究基于创新创业实践,立足现有基础及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打造“教学赛创研”氛围,探索出一基地两体系成果导向的经贸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进行推广,将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基础
经贸类专业涵盖整个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务、营销、运营管理、商务活动、行政管理、心理疏导在内的必要功能,经贸类人才在运营统筹管理方面有着系统的思维与创意。经济管理学院于2006开始开设创业管理方向,到2012年孵化创业管理学院为止培养了1293名中小企业创业管理人才,在创业类课程构建与实施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多年来经管学院主动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变革,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意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创新项目的挖掘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为专创融合、产教相融,一基地两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 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3.1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架构
3.1.1 依托一院一公司构建组织结构
经管学院注册广州创盛智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教育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企业管理咨询,商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会务服务,礼仪服务,文化艺术交流策划,企业营销策划,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健康信息咨询,电子商务,办公文化用品、日用百货销售等业务。其组织结构的设计理念是按照经管专业设置,结合公司各部门功能,以现有经管的创业项目为载体,实施总经理负责,各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的形式,具体见图1。总体采取的是直线职能与项目矩阵结合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部门协调统一、从上到下高效运行的优势。
3.1.2 各部门的职能划分
公司副经理协助经理完成日常公司业务的执行,公司下设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管理部、商务中心、物流中心、运营中心、营销中心。公司各部门经理主要是以各专业主任担任,主持各部门日常业务的运行。部门中具体的项目由教师组织学生,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运营。其中人力资源部开展业务的平台为北江人才项目,除了负责经管公司其他部门项目的员工招聘、培训、薪酬设计及绩效设计方案和培训外,还为校内其他学院的创业项目以及学校的整体勤工助学提供咨讯平台服务,是校内校外、经管院内院外、人力专业内外实践平台。财务中心开展业务的平台为财务共享项目,主要对其他创业项目提供财务服务、财务咨询、财务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审计及财务运作与管理服务。行政管理部依托茶艺馆及凤凰公寓项目,对其他项目提供行政服务与管理、后勤服务与保障、素养拓展与培训等。商务中心依托留客驿站项目,为其他项目提供商务谈判、采购协调与指导培训服务。物流中心依托菜鸟驿站及分拣配送中心,为其他项目提供仓储服务、O2O配送服务、物流业务运作技能培训服务。运营中心依托商业体验中心项目,为其他项目提供项目运作与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指导与培训服务。营销中心依托品牌策划为主要功能的创客空间项目,为其他项目提供品牌策划、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活动策划等服务。
3.2 打造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
3.2.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构建理念
以各專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起点,以其在产业链条中的功能为关键点,以企业的人、财、物为对象,依托经管现有的创业项目,以“互联网+”为手段,构建融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一体O2O结合的创业链,如图2。
3.2.2 构建创业生态圈
按照创业公司的运营过程,结合现有的专业特点,专业知识及技能融入创业教育,构建创业动力圈:人力资源管理(人)→会计、投资与理财(财)→酒店管理(行政管理)→国际商务(商务中心)→物流管理(物流中心)→工商企业管理(运营中心)→市场营销(营销中心),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创业过程中功能的融合。
(1)专业教育融入创业项目。
每个专业(部门)均有线下的实体项目,每个项目又是一个小的创业链,如人力资源部的北江人才项目主要企业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求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发布与人才推荐、岗位培训为主线打造本专业的创业生态圈。财务中心的财务共享项目以团队组建、业务洽谈、接收委托、分析与现场访谈、代理财务、交账与培训为业务主线打造会计与投资理财的创业链。行政管理部茶艺馆项目以团队组建、财务预算、采购、储存、茶品设计与开发、推广与培训为主线打造酒店专业的创业生态圈。商务中心的留客驿站项目以团队组建、投标、采购、仓储、产品制作、营业推广为主线打造国际商务专业的创业链。物流中心的菜鸟驿站项目主要以团队组建、收件服务、派件服务、培训、推广、财务为主线打造物流专业的创业链。运营中心的商业体验中心以团队组建、众筹、采购、仓储、理货上架、营业推广为主线打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创业链。营销中心主要以团队组建、计划、企业选择、调研、整理撰写、展示为主线打造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链。通过每个部门的线下实体项目的运作实现各专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及创业项目的孵化。
(2)学院内专业与专业间的协同创业。
在开展本部门项目的同时开展对其他项目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部有北江人才项目可以开展对其他项目的人力招聘、培训、薪酬设计等的指导与培训;财务中心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和投资与理财专业优势依托财务共享中心和E银行项目,开展财务管理、财务咨询与指导培训服务;行政管理部将酒店管理专业一专多能的特色运用于其他项目中员工的素养拓展与提升培训服务中;商务中心依托留客驿站项目,开展对各项目的采购指导与培训服务;物流中心依托菜鸟驿站项目,发挥物流专业优势,开展对其他项目的线上线下产品的储存和配送服务;运营中心依托商业体验中心,发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优势,对其他项目开展运营管理咨询指导、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服务;营销中心依托品牌策划创客空间项目,发挥市场营销专业优势,对其他项目开展品牌策划及塑造指导服务。实现经管学院专业之间的协同及与创业项目的融合。
(3)跨学院跨学科专业与专业的协同创业。
每个实体创业项目由每个专业的专业协会的骨干学生参与,每个专业协会的学生来自学校各个专业,如北江人才以来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药学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协会骨干来运营;财务共享云项目由来自会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会计协会骨干来运营;凤凰公寓和茶艺馆项目由来自酒店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茶协和酒协骨干来运营;留客驿站项目由来自国际商务专业、会计专业、药学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国际商务协会骨干通过竞标方式获得并运营;菜鸟驿站则由来自物流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药学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物流协会骨干运营;商业体验中心则由来自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连锁协会和创业管理协会的骨干运营;品牌策划创客空间项目则由来自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市场营销协会骨干运营。在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实现工科类、理科类、商贸类专业协同创业与融合。线下运营和线上运营的实现需要发挥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创业的过程中线下发挥商贸类专业运营的优势,线上发挥理工类专业技术的优势,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
3.3 实施一基地两体系成果导向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育人模式
3.3.1 育人模式构建
以学校创业型大学实施方案为指导,构建一基地两体系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基地指涵盖了经管学院7大创业项目的产教融合基地,两体系指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实战教学体系,见图3。其中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含创新创业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综合仿真训练项目教学;实战教学体系是指各专业之间协同参与实体创业项目,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的体验式实战教学。产教融合基地对外的平台是学院所注册的公司,公司各部门经理及对外业务的开展以教师为主体;理论教学体系和实战教学体系中以教师为教练、为导师,学生为主体开展理论模拟创业和实战创业项目。
3.3.2 育人模式的实施措施
(1)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打造。
为落实经管学院的创新创业育人实施方案,以创新创业理论课程讲授、创新创意项目的指导、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创业项目的指导为组建标准,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初定组建由18名教师所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教师的选拔标准是创新创业理论的讲授者;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分享者;创业模拟项目的指导者。而选拔的过程中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师资非常罕见,因此师资队伍构建主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来分工完成;创新创业理论的讲授主要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体;创新创业实战项目的指导则以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成功的往届毕业生组建实战型双创教师队伍,这样创建出校、企、往届学生多方联动,共同参与双创人才培养的氛围。
(2)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的制定。
由创新创业导师团联合拟定经管学院的创新创业管理办法,以规范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与维护、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基金的使用,以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活动、以机制鼓励并吸引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创新创业。具体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来分别制定不同的办法,保障项目顺利开展,规范运营,更好的发挥创新创业机制的作用。
(3)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建设。
以创新创业导师团为主体,开发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开发完毕,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与维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課的信息化教学及管理的建设。初衷是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设计分步进阶、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并渗透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去,以专业教育为理论基础,创业教育为实践与深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冒险精神、独立精神的新时代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具体来看:第一二学期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第三四学期开设创新创业项目的识别与开发课程;第五六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战课程。这样从意识、思维到认识、认知,再到实践,进行创新创业系统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过程来看:第一到四学期主要是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到四学期主要是创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第三到五学期主要以创业过程中各模拟沙盘为载体开展模拟创业训练,为实战项目的开展做铺垫。实战创新创业项目则根据每个专业教育不同的阶段,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生参与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实战,为未来真正创业提供试错机会,为培养创业技能搭建平台。
(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活动、项目实现跨界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活动实现渗透融合,专业教育活动主要有技能竞赛、社团活动、义工活动、科研项目研究等,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创业导师引导学生从创新创业的理念出发策划、参与、开展这些活动。创新性的项目比如政府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由物联网、软件、营销、会计、人力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建团队,发挥各专业优势跨界合作,共同完成创新项目。
4 经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
4.1 组织保障
(1)成立经管院创新创业实施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责任。
(2)建立经管院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对各项目任务实施项目责任制,制定分年度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分解,建立项目管理监督与考评办法,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氛围,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3)建立经管院创业项目审核管理委员会,对财务预算收支等项目进行审核。
4.2 制度保障
在学校现有政策框架之下,围绕经管院创新创业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制度管理。逐步推进基层项目职能组织的建设,出台、完善各项制度,不断规范管理,建立适应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发展的管理体系,逐步明确转型升级快、创新创业动力强、成果突出的项目组分配、资源配置等相关政策。
4.3 经费保障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专业建设与科研环境和条件。用好用足学校经费投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大力开展专业创新创业活动,争取学校对经管院更大的支持力度,使本院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经费支持。
多渠道筹措经费,在现有二级学院经费预算的基础上,通过争取横向课题经费,开发国培和省培项目包,引进校企合作资源,增加社会服务创收,以“一院N公司、专业群孵化公司”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增加办学经费。
提高对创新创业成果获得教师及团队的奖励力度,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教师全员参与创新创业。
5 总结
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来看,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每个国家的战略,势在必行,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每所高校甚至是基础教育,应将创业教育,特别是广义的创业教育融入教育的过程中,引领教育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模式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每所高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创业教育的规划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2]张宝生,张思明.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14.
[3]游艺,李德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8,(2):119.
[4]何静,翟树芹,胡祺哲.谈高职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6,(11):98.
[5]曹监平.财经类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4):35.
[6]仇志海,李龙珠,薛丹.高职院校“五业融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7,(36):69.
[7]张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2):122.
[8]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014,(2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