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美食四坝蒸饼

2019-07-15 03:35汪志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蒸饼唐僧老者

汪志

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绵延数千公里,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美食众多。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平川镇有一个叫四坝的村子,这里加工制作的四坝蒸饼,具有地域特色,味道鲜美,久负盛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仅本地人爱吃,就连来探亲旅游的外地客人都会争相品尝。

四坝蒸饼的加工有六道工序:和面、洗面、绷面、蒸制、刷油和切面,除和面、洗面关键工序外,最重要的是蒸制工具的选择,那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的蒸箅,要将醒好的面筋放在蒸箅上向四周拉绷,绷到薄如羽翼、轻入纱绢的程度后入锅蒸熟,将蒸饼扯下,逐张抹上熟香油,再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和作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口风味别具。2007年,四坝蒸饼被列为甘肃省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四坝蒸饼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四坝村在远古属雍州之地,弱水从这里流过,龙首山南部一带水草丰茂,地势平缓,夏商时为羌族所居。周时,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期,乌孙、月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到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四坝村一带当时仅有几户汉族人家,以耕田和放牧为生,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经常骚扰内地先民。公元前121年夏,汉朝大将霍去病与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奉旨征讨匈奴,汉兵经过四坝村时,当地的住户们纷纷宰鸡杀羊,犒劳兵士。他们拿出自己精心种植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馒头、烧饼给兵士做干粮。后来因为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就干脆用温水和面做成面剂子,摊在柳条蒸箅上蒸成薄薄的饼子,让士兵就着羊肉当午饭。由于这种蒸饼子用料精、松软细嫩、韧性好、面筋高,又有羊肉搭衬,所以格外清香爽口,余味悠长。一时之间,这种蒸饼子成了风靡当地的一种吃食,千百年来,当地居民经常拌着沙葱、芹菜当饭吃,传承至今。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回来经过四坝化斋时村民就是用蒸饼子招待的。传说,唐僧西天取经从阳关返回中原,当他骑着白马行至四坝地带时,只见绿树丛中有一条玉带似的小河潺潺流淌,两岸桃红柳绿,芦苇丛生,一圈白墙围着一院立柱拔廊、古朴典雅的庄园,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唐僧在门前下马,进院向一名老者请安,说自己从东土大唐西行取经回来,途经贵地适逢下午,想在此歇息一夜备足粮草好明日上路。这位老者也是一位善士,平日里修桥铺路,周济穷人,深得乡民爱戴。老者一听是位取经的和尚,当即屈身施礼,招呼唐僧进屋歇息,并吩咐洗菜做饭。顿时院里鸡鸣鸭叫,一班丫头婆子忙得不亦乐乎。老者正和唐僧聊天,一听外面的动静,心想不对啊,和尚吃素,我这里焉能杀生?于是老者踱出屋子,琢磨用什么款待圣僧。这时他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逢年过节才可以吃的蒸饼子。也许是佛祖护佑的缘故,那天做的蒸饼子又薄又细,白如冰雪,薄如蝉翼,柔如绢帛,用上等的胡麻香油烧熟抹在饼子上,用刀切成细细的长丝,并拌了几个素菜,这才端上桌来。那天唐僧也是真的饿了,这一顿饭他吃得津津有味,额头不觉沁出热汗来。次日临走,老者又给唐僧备了很多,用布袋装好,让他路上食用。从此以后,四坝蒸饼子就成为一种地方小吃一直流传下来。

作为地方特色美食,四坝蒸饼采用优质的高筋粉,选料精良,工藝独特,调味讲究,色白光润,筋薄软,柔韧爽口,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把西北面食发挥到了极致。

四坝蒸饼的吃法很多,最美的吃法除卷孜然炒羊肉吃外,拌上几盘凉菜,来几个特色小炒就着吃,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在四坝村,家家户户都会做蒸饼子。在市场大潮的涌动下,四坝蒸饼早已走出小村落,在一些大中城市寻常百姓的餐桌上飘香。

猜你喜欢
蒸饼唐僧老者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丝绸之路蒸饼香
最可爱的老者
“炊饼”献疑
老者堪当大任
街边老者弈(外二首)
弟子吃蒸饼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