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退却之后

2019-07-15 04:11
旅游纵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穿山甲大象野生动物

最初决定阅读伊懋可先生所著的《大象的退却》,是因为书名的后面缀着一句:“一部中国环境史”,这部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所著,却被誉为“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的书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大大的问号,一个英国人所写的中国环境史,会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的历史书籍大多与王侯将相、君主专制相关,而伊懋可笔下的中国环境史,却展示了一幅迥然不同的历史画面: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的命运与自然密切相连,彼此纠缠,演绎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悲喜剧。虽然在阅读顺序和习惯上不大一样,但总体思想还是值得称道的。

虽以“大象的退却”为名,但全书中对于该部分的描写十分有限。大象的退却自有其地理环境因素与气候因素,而伊懋可更注重人为因素的描写,他在书中以“大象的退却”为典型,深刻地展现人类“言行不一”的环境观念。中国古代的儒释道典籍中充斥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直到今天,这些深刻的理念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言行。

然而,在中国环境史上却又存在对环境的无情掠夺和摧残的历史事实。为了生存,从人类诞生伊始,就与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争夺生存的权利,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生存,人类“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伊懋可认为大象退却的开始,是从4000年前的殷商时代开始的,当时的大象广泛生活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在黄河以北地区也大量存在,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大象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流域。人类与大象争夺土地并对其“阱而杀之”。再后来,人类认识到大象在经济、军事和仪式上的作用,才出现了“滇人蓄象……骑以出入,装载粮物”的现象。从“滇人”可以看出,此时的大象已经退到中国的最西南角。人类与大象的这场战争最终以大象的落荒而逃为节点,但真正的战争,即使到现在也并未结束。

事实上,大象只是人类与动物之间发生战争的一个典型,除了“人象之战”,还有人类与虎、鹿、马、牛、熊猫、金丝猴、孔雀、鳄鱼……之间的战争,这些野生动物都在人类强大的实力下沦为“手下败将”,它们或被迫逃离人类生活区域,或为人类所驯服,甚至,有些物种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前不久,有人稱“穿山甲在中国已经功能性灭绝”,虽然后来被专家纠正为“还需严谨”,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中华穿山甲的数量已经下降了90%左右,这个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8000多万年,历经数次环境变迁依然顽强生存的动物,却在人类的口腹之欲下,成了“极危”动物。

以大象为代表的野生动物退却之后命运如何,取决于人类是否愿意克制自己的物欲,与自然和解。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史为鉴,在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呢?

猜你喜欢
穿山甲大象野生动物
穿山甲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山猫和穿山甲
认真的大象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