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权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评价在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的作用。过去的评价通过考试成绩衡定学生在特定群体中的位置,实质是一种甄别。而落实素质教育,教师不能用一个个僵化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发展性评价能更全面、多层次、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发展面貌。教师应利用好发展性评价这根“杠杆”,以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方法;应用
新课标强调体现过程、发展的质性评价,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量化评价。素质教育讲求教育教学的质量,当然包括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学生的学习也有量的表现和质的发展。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爱好和特长等,所以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成果肯定有别。
在众多的汉字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名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请一些人随便写几个字,结果约80%的人写了自己的名字。笔者相信,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表彰会上,每个学生听得最真切的还是自己的名字,尤其是听了之后产生的感觉,是其他动听的词语不能相比的。实践证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层次的需求,它一般表现为荣誉感和成就感。
那么,怎样利用好发展性评价这根杠杆,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呢?
一、将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相结合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和现在的比较,着重学生个体素质的增值,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终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发展性评价的经常化、动态化、全程化的特点。
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每个人的影响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伴随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每天都在评价学生。因此,只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相结合,如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习评价与品德评价相结合等,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让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有效动力。
二、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以评育人的原则,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以评育人的原则,对学生多赏识鼓励,少批评责备;多热情关注,少冷落排斥。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商量式的口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与表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与众不同的见解或“奇思妙想”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有进步,值得表扬。”“你真棒!”“没关系,下次再努力。”“你的见解真独特!”“你表达得多好,老师为你骄傲。”“大家为他鼓掌!”等,由此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同时,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这种单一的师生授受关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课堂上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评价的形式可多样化,如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学生参与评价,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纠正口语发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接纳别人的意见,敢于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建议。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矫正,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在不断得到这样或那样的正面评价时,每个学生都可找到做好学生的感觉,每个学生都可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感觉和成功的信心。
三、对书面作业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书面作业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感情极好的方式。无论是基础性的作业,还是综合实践性的作业,评价的标尺应是多元化和发展性的。传统的评价多是教师打钩或打叉,最后给一个分数。这种单一、呆板、功利性的做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教师应从学生的书写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思考方式及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和家庭教育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多给予人文关怀,多给予肯定或表扬,以促进其个性发展。
四、创设舒适的谈话环境,关爱和赏识后进生
个别谈心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谈话前,最好能找个舒适的谈话环境,要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真诚、平心静气地交谈,多给予称赞或劝勉批评,学生因自尊心受到保护而容易接受教育。辅导后进生很容易使教师失去耐心,后进生进步之缓慢又往往使教师失去信心。在评价后进生的言行表现时,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和赏识。全面评价的着眼点是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对于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每一个不显眼的“亮点”,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强化和激励,赞扬得越具体越好,及时的评价激励会使其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进取的力量。在后进生的作业本中,哪怕他们只用了一个好词、写好一句话,笔者都毫不吝啬地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在旁边批注鼓励性的符号、短语或写些赞许的话,如“有进步”“做得多认真”“你真的很棒”等,目的是让后进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于优秀的学生,笔者不会因为他们能随时随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有一丝一毫的忽略。笔者常着意加大对他们的评价“剂量”,使他们兴趣更浓,更加发奋图强、努力进取。
五、挖掘学生的长处,利用同伴的力量进行评价、激励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评价也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排座次,按不同的特长推选出众多“名列前茅者”,如,小玉是班中的绘画好手;小希是本班体育强将;小彤是班中的小作家;小悦是班中组织能手;小岑是勤务员;小余是才艺高手……每个学生都有第一的头衔,每个学生的长处都得到肯定,各有所长,各尽所能。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从而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平时,不管是学习上,还是在各科比赛或别的项目活动,学生获了奖,笔者会在全班集会的时候宣读表彰,而且会把这些表彰张贴到醒目的位置。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大会表扬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公开承认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功或成绩,能对受表扬的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也能对其他学生产生推动作用。
另外,要善于利用同伴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由学生最要好的同伴口头转述或写纸条传递对他的赞美,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方式既有说服力,又有真实感,会造成一种区域效应、良好的学风效应,当然,背后的赞美应与事实相吻合。学生一旦发现了自身的长处并得到认可时,就会很有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这比单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更有意义。
有人这样说:“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笔者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块能发光的“金子”。为师者用什么样的理念去衡量学生的学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发展,用什么样的评价去对待学生的思想言行,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一个带着关爱与欣赏去评价学生的教师,会发现再糟糕的学生身上也有闪光点。教师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