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广
摘 要 本文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阐释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在课堂中践行以培养生物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活用,学生课堂情况反馈,时刻注重以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为主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对教学中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同时对微课在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微课制作应该系列化、课程化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生物 核心素养 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高中生物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解决生物学科实际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科学思维是指尊重证据和客观事实,崇尚、务实、严谨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是指能够针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对结果进行讨论交流等的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需要科学思维,在科学思维的形成中离不开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往往是共同形成的。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应把生物核心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2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微课辅助学习教学设计
下面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来说明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如何具体地体现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内容: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与关爱生命——观察生活中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对植物向光性的现象进行解释,认识植物可以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形成植物与动物的统一性的观念,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指导探究生命活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教材以科学家对植物向光现象的研究为主线,最后得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但教材并未科学家的实验探究和阐述完整地呈现出来,为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和科学的探究方法,需要对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进行补充。同时每位科学家的实验之间出现逻辑上的跳跃,这容易让学生出现脱节,跟不上研究的节奏。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设计对探究過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脱节与跳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
3总结与反思
(1)本文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为生物的其他章节课堂中如何渗透生物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具体的内容包括生物教材的活用,学生的课堂情况反馈,并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以培养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为主。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全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需要活用教材,适当充实教材。②在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教师需要提供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地做出假设,给机会学生来表(下转第93页)(上接第74页)达自己的假设。当然这个情景是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③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科学素养,但是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不只包括这两个方面。所以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只是在一两节课上来培养的,需要其他的课堂内容和课程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2)微课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效率。本课运用了多个微课视频,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经了解,将微课视频储存于课室电脑,学生会在课后播放反复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果将微课放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观看,将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提前学习和内化,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展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即时解决,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微课应该课程化以促进学生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微课具有碎片化的特征,可以促进学生对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但仅凭一节课的微课知识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微课的碎片化特征使得教材知识被分拆若干知识点,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和网络构建,因此微课应该系列化、课程化,让微课与微课(即知识和知识)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09):34-37.
[2] 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3(03):71-73.
[3] 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99.
[4] 李焦明.微课教学应考虑课程化[J].教育文摘,2016(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