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枚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因此,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片面地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阅读与写作脱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这是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而并非风马牛不相及。阅读与写作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当前我们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学生更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因为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而作文往往会成为小学生比较头疼的内容。然而,阅读与写作之间是可以相互助益的,伴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增加、语感丰富,慢慢就会对写作更有信心,再加之及时的鼓励强化,小学生就能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逐渐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打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联合作用,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对语文越来越有信心和兴趣。
一、注重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浓厚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而相对来说,学生更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究其原因,阅读相对来说没有什么困难,而且当前阅读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任何阅读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从中体会到了解未知、学习新知的满足感。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多给学生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喜爱的情感,继而逐渐增加阅读的难度,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把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起来之后,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一般来说,在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开始,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对写作的兴趣。
对于初次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首先让他们写一些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字数也不要太多,告诉他们写作的基本格式,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创作了。例如,可以把题目命名为《我喜欢的游戏》《××,我想对你说》《我的周末》《我的一次旅行》等,这些题目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另外,我们也要从评价的角度给学生更多的信心,让他们产生对写作的成就感、喜悦感。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够充分,他们更多依赖外在的评价来认识和评估自己,因此,来自家长和教师的鼓励赞扬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让他们产生对自己的积极认识。对于写作中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努力找到其中的闪光点,用班内表扬或者单独给评语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只有肯定学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还需要教师在肯定之后,把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讲明,让他们在写作水平上有更多的提高和进步,从而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
在年级逐渐增高以后,就可以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动力和兴趣。比如,鼓励他们参加作文竞赛活动,或者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把每周学生一些好的习作,发到教师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这样的形式,都可以给他们更多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对写作的兴致更浓。
二、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从读到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
现代教学提供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干涉。那么,学生的阅读成果如何体现。只有读与思,而没有议与论的阅读同样是徒劳的。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写作,都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主要途径。这是一个将自己的见解与文本结合的过程,正是学生展现个性与才能的重要机会。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见解,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交汇,展开激烈的讨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使得课堂上拥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文本,看到自己阅读的成果。这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从篇章结构上比较合理,遣词造句上比较用心的佳作。因此,这些文章可以作为学生写作中模仿的对象。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地就要引导他们注意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和好词佳句,对于这些方面的注意和模仿,实际上就是给他们的写作积攒着一些思路、方法和素材。在写作课中,我们可以就让学生写一些模仿性的文章,让他们熟悉基本的写作思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燥。
(二)在写作中养成良好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新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瞬间万变的时代,抱着书本不放、停滞不前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的人。而阅读与写作正是人类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与写作贯穿于我们的整个学习与工作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必然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与思是一体的,没有深入思考的读只会浮于形式,无法深入其本质,自然无法领会其精髓。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思,学会用笔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所感所悟,这样才能达到知识的真正内化,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这样的读才是高效的。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悟所思,这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养成用笔随时记录的良好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逐渐提高写作能力,逐渐提高对语文学科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濮 坤.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9).
[2] 李建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1(1).
[3] 黄先政.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