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强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数学概念,对数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算。因为数学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单纯的课堂学习,有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目的。不少教师喜欢在课后留大量的家庭作业,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但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而且极大地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降低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使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并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教学提出简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逐渐从僵化的训练模式和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但随着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来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好的把握住学习内容。为此,在对数学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同时还可有效促使学生的智力、思维、意志以及兴趣等各个方面均得到同步发展。此外,有效的作业设计还可使教师的负担得到减轻,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和教材研究上,并以此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现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教学提出简单的策略。[1]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人学数学”,“不同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教学理念[1]。我们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学习水平、年龄特点、性格差异等各个方面,使作业设计更加具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同步发展。例如:我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由于考虑到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不同,故将作业分为了三大层次,分别为低、中、高,其中低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性练习为主,而中层次的题型则相较于低层次稍微有所深入,高层次的题型则更加偏向于开放型的题目。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选取相应层次的题型来完成,这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恐惧感,提高他们对数学练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轻松应对的情况下,主动思考,巩固新知,真正达到“人人能学习,个个都成功”的目的。
二、设计趣味性浓的数学作业
自古以来,我国孔子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从以往重视考试成绩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视,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同时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而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带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打造了基础[2]。为了实现“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教学宗旨,在对内容进行安排、呈现,素材的选择、组织以及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时,都应当尽可能地使其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欣赏水平,使学习的趣味性更加浓厚,让学生能够将作业看做一项有趣味和有探知性的事情,进而自觉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兴趣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具,学生在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作业时,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在完成教学之后,我首先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但在设计时非常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针对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我要求他們对公园里面圆形花坛的面积进行计算,已知获得的条件为花坛的半径为5米;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对周长为314米的花坛进行面积的计算;针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要求另外一道习题:主人用5米长的绳子将山羊栓在一根木桩上,这个长方形的院子的长度为11米,宽度为10米,问山羊能够将所有的青草都吃光吗?为什么?那么它能够吃到多少面积的青草呢?通过这种问题,学生不仅更加充分兴趣,同时也是的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带动,并且真正做到了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加灵活的得到锻炼。而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且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全身性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讨和研究中。而丰富的形式,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作业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并能够更好的感受到作业所带来的乐趣。学生能够保持愉快的兴趣来完成作业,不仅能够刺激其反应速度,还可促使思维更为活跃。[2]
三、设置开放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放型作业题型的设计,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开拓。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为目的,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也应当通过发散思维来开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思考方式,学会善思考、会思考、巧思考,并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强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实践时,我主要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型来为学生布置作业。在完成利息一课的教学后,我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提出不同的主题作业。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就这一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设计性作业:教师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为客户设计一个单元房,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要求是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同时设计成果要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在丰富的作业内容中,选择与自己相符合的作业内容,而这些作业的答案都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通过对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更好的掌握了生活能力,同时学生也更加乐于参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练习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对知识传授感到重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上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滥或者过多的作业让学生对数学感到恐惧的同时,也使得他们排斥数学学习。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应当通过有趣的形式和多边的风格,来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通过完成作业来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当然也只有真正满足学生“胃口”的作业,才能够真正成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 周丽娜.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杨帮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4,(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