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2019-07-15 03:35张莹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张莹

【摘 要】 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争议的调和,是当前劳动关系领域中非常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在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对策:消除户籍制度的不良影响;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维权机制;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诸多社会成员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中存在明显的矛盾与争议。这些矛盾与争议的调和,是当前劳动关系领域中非常迫切的任务之一。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持久的指导意义与战略意义:一方面,在微观领域,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与劳动保护权;另一方面,在宏观领域,能够有效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研究意义

1、有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降低失业率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的问题研究,首先就是能够有效解决雇主与雇员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双方维持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过程的和谐有序,有利于维护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促进积极就业。有效阻止劳动力流失,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得雇主与雇员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之中,彼此相处愉快,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的许多后顾之忧,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2、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程度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权益,是劳动力市场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逐渐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切实依法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走向国际市场。此外,还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中“用工荒”这一不良现象的出现。从长远角度而言,有利于提升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程度。

3、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劳动与就业是获得基本生活来源的必要手段与途径,进城务工人员脱离土地、转向城市,是推动城市化进城的中坚力量。积极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時,进城务工人员离开农业,长期从事工业生产与服务业,能够提高劳动力的附加值,为经济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二、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1、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

进城务工人员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多数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且不具备一技之长,在农村只能依靠土地,农业收入也是维持基本生活的主要来源。而现在,他们远走他乡,选择留在城市,却只能依靠自身所拥有的劳动力,凭借出卖劳动力获得生活来源。因此,留给他们的大多都是“脏、乱、差”的工作,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很多雇主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非常明显表现便是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这将成为日后处理劳动关系问题的阻碍。

2、劳动报酬与休息休假权缺乏保障

纵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歧视俯拾即是,用工单位与企业没有很好地保障该群体的劳动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劳动报酬偏低,低于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第二,同工不同时,同样的岗位和工作要求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更长;第三,同工不同酬,做同样的工作却不能拿到同样的工资,不能享受相同的工资待遇;第四,恶意拖欠与克扣工资,诸多用人单位歧视进城务工人员,但又看中其廉价劳动力,因此,这种不规范的行为频频发生。

3、劳动安全与卫生保护问题突出

根据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的规定,当劳动者劳动时,用工企业和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当前,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多数从事基层劳动,脏、乱、差、累,工作条件极其恶劣,且部分工作危险系数极高。进城务工人员背井离乡,肩上的生活重担较为沉重,生活的压力较大,一心只为追求更高的薪资报酬,却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许多企业没有提供必备的安全防护工具,进城务工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许多从事采矿业与建筑业的务工人员,工作危险系数最高,死伤人数最多,该群体的安全与卫生权益屡屡遭受严重侵犯。

三、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

1、户籍制度的存在

我国传统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导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保证的根源。因为户籍制度,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划清了一道非常明显但又化于无形的界限,难以跨越且根深蒂固,扩大了城乡差距,贫富分化愈加严重。与此同时,户籍制度的存在并不是单一的,意味着社会权利与社会福利的享有资格也是存在差异的。由户籍制度而引发的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城市与农村这一身份的不同上,表现出来的是权力享有与福利待遇的差异,这损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也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和谐有序发展。

2、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的立法不足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极其重要, 雇主与固原的矛盾重重。但针对这一社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并不是很全面。进城务工人员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特色群体”,他们身上有着历史的烙印。但是,除了《宪法》与《劳动法》的基本规定以外,在保障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方面的法律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立法相对滞后;立法层次偏低,重复立法;立法漏洞较多;法律的活动空间过大,主观性较强等等。

3、进城务工人员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维权意识

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缺失,不仅仅有外部环境的原因,如制度不足、法律缺失等,还包括该群体自身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他们缺乏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因此,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宏观环境与微观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社会群体由于知识文化背景较差,他们思想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不清楚哪些权益是自身理应享受、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他们一味地追求经济报酬,过分注重工资收入,却忽视了自身基本劳动权益的维护,这很不利于维权。一旦在工作中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进行维权。

四、保障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对策

1、消除户籍制度的不良影响

研究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消除户籍制度的不良影响,是保障该社会群体劳动权益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成果,均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利。保障起点公平,促进过程公平,实现结果公平。着力削弱户籍制度的不良影响,进而也会带来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等化,促进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

2、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维权机制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保障,但为了保护该群体的劳动基本权益,必须建立相应维权机制。首先是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发挥作用,站在进程务工人员的立场上,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协助他们维护劳动权益;然后是政府部门,政府应该积极履行职能,依法为该群体打开维护权的途径与渠道,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最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中心,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多主体联动,逐渐完善维权机制。

3、完善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要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然而,“没有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利的法律规定,就没有进城务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社会保障保护的行动,也就没有进城务工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立法的工作力度,制定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险法》,逐步建立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的基本特点。此外,我国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以便于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获取社会保障的资格,享受社会福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相关机制與实现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2).

[2] 任中平,陈冕.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重构[J].云南社会科学,2009(3).

[3] 论进城务工人垦劳动权保护的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4] 论新生代农名工的文化权益保障[J].广州大学学报.2012(3).

[5] 探析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相关机制与实现路径[J].浙江大学学报.2015(4).

【作者简介】

张 莹(199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浅谈短波同相水平天线幕的维护调整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