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琳琳
2019年4月13日,全世界唯一一只已知雌性斑鳖因人工受精发生意外逝世,斑鳖——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物种,从四只变为三只,距完全灭绝只剩下时间。
有动物观察人士说,这是全人类的失败。因为人类为了让斑鳖这个物种延续,付出了长达13年的努力。但是,人类的努力相对于人类的破坏来说,实在太微弱渺小,也来得太晚太迟了。
斑鳖不是人类有生之年、眼睁睁地看着其无可避免走向灭绝的唯一物种。只不过,随着斑鳖的离去,很多人开始关注到,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斑鳖一样的“孤独的生灵们”,它们的数量仅余个位数,最多也不超过100只。
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北非,由于过度捕猎以及连年战乱,目前仅存两头雌性,离灭绝也只剩时间问题。
加利福尼亚湾鼠海豚,拥有迷人的黑色眼圈和鳍,有“水中大熊猫”的美誉。1997年,统计数量为547头;2016年,97头;根据2019年3月的最新统计,它仅存12头。
海南长臂猿,中国海南岛特有种,唯一实行一雄二雌制的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岛热带雨林区,由于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开发,其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数量只余27只。
苏门答腊犀牛,双角犀科唯一一种,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由于森林过度砍伐,目前仅在马来西亚半岛存活不足百头。
……
这个名单还可以很长很长。
联合国新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衰减、人类文明面临种种挑战等问题的生态评估报告显示,现如今,人类的种种活动已经引起“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的1000倍。更形象地说,平均每个小时就有一个物种彻底灭亡。
究竟谁才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生灵?
是仅存个位数的北部白犀牛、斑鳖,还是那些已然灭绝的物种?
答案可能会让人意想不到,如果生物多样性继续衰减下去,最孤独的物种终将是人类。
目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速度和程度大大超出了预估,100万种动植物走到灭绝的边缘,包括非洲的稀树草原、南美洲的热带雨林等物种丰富的地区,动植物的平均多样性程度已经锐减了20%以上。
如果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力度再不增强,地球上只剩下人类这一个物种了,人类如何能够不孤单?
世界是多样的,地球因丰富而多彩。人类不能拯救大自然,而是从大自然中受益,清洁的饮用水、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维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也理所应当予以反馈。有专家说,目前仅凭保护某些物种、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举措,已经不足以应付目前的局面,如果再不进行重大变革,比如抑制过度消费、严厉打击非法盗猎和捕捞、减少土地扩张等,等待野生动植物的只有“死路一条”。
而当野生动植物都离我们远去了,孤独的人类还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