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增强CT检查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07-15 11:17纪仁浩贺启龙樊页川
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平片肠管征象

纪仁浩,王 斌,贺启龙,樊页川

(长兴县中医院 放射科,浙江 长兴 313100)

肠梗阻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壁之间粘连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1-2]。粘连性肠梗阻通常会继发肠扭转、腹内疝和肠缺血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3]。及时准确地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对防止患者病情恶化、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采用X线腹部平片,但受到腹部组织结构重叠性的限制,X线腹部平片诊断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4]。增强CT技术具有扫描迅速、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5],本研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增强CT征象进行分析,探究其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长兴县中医院同时行腹部X 线检查和增强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非肿瘤性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5岁、平均52.44±12.31岁,病程1~7 d、平均3.16±0.89 d。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57例,排气、排便困难37例。

1.2 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 采用美国GE 公司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扫描参数设定:管球电压为120 kV,管球电流为200~250 mA,螺距设为1.375,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矩阵为512×512。受检者采取平卧,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取头先进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面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采用高压双筒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300 mg I/mL)80~100 mL,注射速率为2.5~3.0 mL/s。在注射后25~30 s和55~70 s时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将采集的数据传入AW4.4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重建后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其他任意角度图像,由2名副高职称的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

1.3 腹部X 线平片检查 采用GE Definium 6000型数字X 线摄片机,受检者取前后站立位行腹部摄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中61例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腹部X 线平片检查诊断55例小肠梗阻,26例结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90.00%(81/90)。增强CT结果诊断60例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98.89%(89/90)。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X线平片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的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结果比较(例)

2.2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征象 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征象主要有移行性狭窄、扩张/塌陷肠管相连、粘连带、鸟嘴征、成角征、肠管扩张≥25 mm、肠周脂肪间隙消失、腹水征以及肠缺血等,其中扩张/塌陷肠管相连、肠管扩张≥25 mm的出现率最高,见表2;粘连性肠梗阻典型病例CT影像见图1。

表2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CT征象情况

女,75岁,右下腹回肠末端局部肠管瘪陷,近端肠管扩张,呈鸟嘴征改变(箭头所示),周围系膜密度增高,腹腔内见有积液。图1 粘连性肠梗阻典型病例CT结果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相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肠梗阻,主要的特点为病灶多且较为分散,甚至会累及一定范围内的多段肠管,CT征象较为复杂[6-7]。另外,小肠管的走行迂曲重叠会影响对梗阻位置、肠管与肠管之间关系的CT诊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强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X线片检查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势,但其分辨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中,腹部X 线平片检查诊断55例小肠梗阻,26例结肠梗阻,共9 例误诊,其中7例患者小肠中具有积液或积气而影响梗阻部位准确定位;2例患者因站立困难而造成分辨率降低。增强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并且有较为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扫描速度快,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只需要一次屏气即可,有效地降低了腹式呼吸导致的图像伪影发生几率。本研究结果中,增强CT结果诊断60例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例误诊的患者小肠内大量的积液或积气,腹部有游离性暗区存在。本研究对增强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扩张/塌陷肠管相连、肠管扩张≥25 mm CT征象在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出现率最高。扩张和塌陷肠管往往是肠粘连所在部位,在增强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肠管与腹壁之间、肠管与肠管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增强图像上粘连处有明显强化,扩张与塌陷肠管相连的征象是梗阻点或梗阻移行带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8]。同时增强CT显示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横径均超过25 mm。有研究认为[9],肠梗阻患者肠管横径大小对判断肠梗阻患者的梗阻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粘连带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表现,CT显示粘连带主要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索状或三角形软组织密度,粘连带的显示差异较大,出现率大约为30%~85%[10]。移行带的类型与梗阻近侧肠管异常有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移行带表现为鸟嘴征或成角征者的梗阻近侧肠管更易出现异常,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特别加以关注。肠系膜水肿和血管充血会导致肠周脂肪间隙消失,但局部炎症、腹膜炎、肠系膜炎、克罗恩病、小肠穿孔等均会引起类似表现,因此需密切结合临床,联合多个征象综合进行判断。腹水征和肠缺血也是粘连性肠阻梗的重要表现,大量的积液不能及时排除会导致腹水,粘连带后位可能伴发肠内疝或肠系膜血管扭转,造成肠缺血改变。

综上所述,相比腹部X线平片,腹部增强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其CT征象以扩张/塌陷肠管相连、肠管扩张≥25 mm为主。

猜你喜欢
平片肠管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