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碑拓修复师
——小学书法实践课型教学设计

2019-07-15 05:38
江苏教育 2019年45期
关键词:汉碑碑刻文字

书法实践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体会书法的精妙,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笔者选取“碑拓”这样一个主题开展相关书法实践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碑拓主题可操作性强,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与书法的本体紧密联系,碑是中国书法传承的重要载体,后人临习的大量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以碑的形式存在的,碑拓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三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余地,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本课通过相关“碑刻”知识的介绍、碑刻书法的欣赏与尝试临写碑刻,在实践中提出与解决相关问题并在课后进行系列思考,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和探索问题本源的能力。

一、诠释“碑刻”要义,渗透书法文化

对于“碑刻”,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对它有所了解。现存的“碑”上的很多文字都是书法经典作品,用传统的方法把它拓制下来的拓本成为我们学习书法很好的临摹范本。“碑”的形制也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环节1: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1.出示“中华第一碑”(见下页图1)。这块“碑”上有文字吗?学生热议,观点不一。

2.教师讲解并得出结论,原来这是一块没有文字的“碑”呀!

图1 中华第一碑

【简析】并不是每一块“碑”上都刻有文字,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引发思考和探索“碑”的欲望。

二、欣赏“碑刻”经典,体验书写风格

碑刻知识丰富,欲知其本,必先探究碑的演变过程。碑刻上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如何为后人所用呢?古人发明了“墨拓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把原碑刻书法的精气神呈现出来。

环节2:碑刻历史再现,感知书法之美。

1.教师结合图片解释“碑”和“刻”的含义,带领学生初步了解“碑刻”的发展历程。

2.深入探讨,学习“碑”文化。出示一张完整汉碑图片(图2),请学生讨论一块完整的“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图2 汉碑形制图

3.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碑”的三个组成部分:碑首、碑座、碑文。

4.对比“碑”上的文字和后人学习书法的拓片,提出疑问:在没有照相技术的古代,“碑”上的文字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5.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介绍(介绍拓碑的方法,如图3、图4)。

图3 拓碑

图4 碑拓书法

环节3:感知汉碑之美,体验书写之乐。

1.教师从总体上介绍,汉代是整个碑刻艺术发展的高峰,尤以隶书成就最高,根据风格,可以分为三类:秀美、古拙、开张。

2.出示三张不同风格汉代隶书代表作品(图5、图6、图7),让学生从整体风格上辨认和赏析。

图5 秀美一路书风

图6 古拙一路书风

图7 开张一路书风

3.从用笔、结体上对三种不同风格代表作品加以介绍。

4.从三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中选取同一个汉字“有”(见下页图8、图9、图10),分析并总结他们的用笔、结构、特征,并让学生尝试临写。

5.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作形成性评价。

图8 秀美一路“有”

图9 古拙一路“有”

图10 开张一路“有”

【简析】这种教学流程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汉碑隶书风格、用笔的认知和把握,同时也为后面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解决实践难题,揭示“碑刻”原貌

环节4:提出与“碑刻”文字相关问题,加深对原碑认识。

通过小组质疑活动,提出“碑刻”相关问题,如“对于碑刻,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在尝试书写的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疑问?”等,学生们可以把问题写在便笺条上。

环节5:教师收集便笺条,和学生一起汇总并筛选出重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为下一环节开展做铺垫。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老师都没想过的问题,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我们从中选出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来进一步讨论,那就是“碑刻上的字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能否通过我们的智慧让碑刻恢复原来的面貌呢?”

师总结:由于汉碑时间比较久远,受到岁月的侵蚀而风化,造成部分碑文残缺,这恰恰是“碑”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历史美感和金石气息,对于我们学习书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然而碑文不全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却带来了学习上的不方便。为此,我们想办法对碑刻进行一些修补。

过渡语:既然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我们一起来对碑刻进行修复呢?

环节6:PPT展示修复碑拓的一些建议。

1.识别碑帖风格。

2.确定需要修复的文字。

3.揣摩文字的用笔、结构。

4.修复时先双钩,再描写,最后用墨修饰碑底。

环节7:学生进行修复活动,教师巡看指导。

【简析】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有深度,智慧的火花随处可见,“玩”得很开心,“学”得很用心。

四、点评修复作品,作形成性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肯定活动中的优点和有创意的做法,点出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

好的碑拓修复能够极大程度地恢复碑刻原貌和精神,为后来人的书法学习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然而碑刻的修复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要求修复者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独到的审美眼光和专业的技法知识,否则,修复出来的作品会去“古法”远矣,最终只能得其“形”而失其“神韵”。作为小学生,由于自身认识和学养的局限性,当然不可能和相关的专业人士相提并论,但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自身眼光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素养”短期内很难用具体数据来衡量,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也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学习主张——玩中学,学中玩,学后思。

猜你喜欢
汉碑碑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鲜于璜碑》研究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从一方碑刻看清代中原的田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