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幸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500)
骨肌系统包括关节、关节所支配的骨骼肌、骨等,骨肌肿瘤是生长于横纹肌、横纹肌周围组织和骨骼的肿瘤,具有组织学类型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骨肌肿瘤的定性诊断为现阶段临床相关研究的难点,且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1]。MRI检查对骨肌系统中的软组织有着较高的诊断效率和分辨率,能够较为清晰的将病灶的形态和位置显示出来,适用于临床诊断。但是常规的MRI检查对肿瘤和病灶的性质的判断准确性较差,影响治疗方法的确定和患者的预后。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肿瘤特性的发现效果要优于MRI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值为基础对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进行量化分析,对恶性组织、良性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区分有积极的作用[2]。
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骨肌肿瘤患者为对象。其中有40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41.21±9.47)岁。
使用相关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接受检查前需空腹4到6小时,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屏气,对自旋回波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扫描,进行快速自旋回波轴位T1WI、T2WI扫描。前者相关参数设置:3200毫秒至3500毫秒为重复时间,100毫秒至120毫秒为回波时间,层厚在5.0毫米,层间距为0.5毫米,矩阵320×224,视野为220×220。后者相关参数设置:420毫秒至450毫秒重复时间,15毫秒至30毫秒回波时间;准备0.1mmol/kg钆双胺注射液,进行静脉团注,再进行增强扫描,位置为冠状位与横断位;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设置为800s/mm2和1000s/mm2,得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使用SPSS22.0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学确诊结果。44例患者确诊为良性肿瘤,包括1例硬纤维瘤,1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内生软骨瘤,2例脂肪瘤,3例肌性周细胞瘤,3例腱鞘巨细胞瘤,5例软骨母细胞瘤,6例神经鞘瘤,8例骨巨细胞瘤,11例血管瘤;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包括2例为恶性骨母细胞瘤,2例为滑膜肉瘤,2例为转移瘤,3例为骨尤文肉瘤,5例为软骨肉瘤,10例为骨肉瘤。
b值为800s/mm2时良性肿瘤ADC值为1.78±0.61,b值为1000s/mm2时良性肿瘤ADC值为1.70±0.55;b值为800s/mm2时恶性肿瘤ADC值为1.31±0.45,b值为1000s/mm2时恶性肿瘤ADC值为1.15±0.39;b值为800s/mm2时正常肌肉ADC值为1.65±0.31,b值为1000s/mm2时正常肌肉ADC值为1.54±0.25。良性肿瘤、恶性肿瘤ADC值与正常肌肉ADC值对比存在显著差异;b值为800s/mm2和1000s/mm2时恶性肿瘤ADC值与良性肿瘤组对比显著较低,见表1。
表1 正常肌肉及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的ADC值对比(±s,×10-3mm2/s)
表1 正常肌肉及良恶性肿瘤不同b值的ADC值对比(±s,×10-3mm2/s)
组别 例数 b=800s/mm2 b=1000s/mm2良性肿瘤 44 1.78±0.61 1.70±0.55恶性肿瘤 24 1.31±0.45 1.15±0.39正常肌肉 60 1.65±0.31 1.54±0.25
b=1000s/mm2时特异度(86.36%)、灵敏度(70.83%)、准确度(82.35%)最高,诊断效果较佳,见表2。
表2 不同b值的ADC阈值诊断效能对比(%)
对本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MRI弥散加权成像对骨肌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其诊断效能较高。主要是因为MRI检查对病灶的位置、数量、边界和大小都能够较为清晰的观察清楚,其中T1WI和T2WI不同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可反映出多形性腺瘤周围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另外,解剖关系、肿瘤范围都可通过MRI清楚的显示出来,边界清晰为良性肿瘤的表现,低信号为T1WI的图像强度表现,高信号为T2WI的表现。所以,利用MRI对骨肌周围结构的位移情况进行观察,可对肿瘤的位置进行判断,由此可有效提升诊断率。弥散加权成像属于无创检查,成像显示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对组织内水分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反应,由此提升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
综上,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