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
(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镇江 212200)
髋部骨折在老年骨折类型当中比较常见,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发病率超过10%。对于在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在临床上采用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外科手术方式分为两种不同形式,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为了探究上述两种方法在实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具体的情况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6年—2018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我院的诊断分析符合髋部骨折的相关标准。对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56~87岁,平均年龄70.4±5.2岁。观察组50例,男性人数25例,女性人数25例,年龄为55~92岁,平均年龄71.3±5.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在手术开始之前进行详细入院检查,对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症状进行检查,积极的治疗相关的疾病等。
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采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方式,沿着髋关节后方进入,小心将关节囊切开,将患者股骨头取出后对髋臼内进行清理,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全髋或者半髋置换,保留患者的股骨距,确定截骨位置,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植入,在植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髋关节的协调性,同时避免其出现脱位的现象。术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防感染处理,采用抗生素以及抗凝等治疗方式。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FNA治疗方式,患者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采用仰卧位,同时手术过程中应当牵引患肢,在C型臂的辅助下进行骨折部位的复位等,同时通过股骨大转子上方开一纵形切口,在大转子尖顶点的位置作为进针口,插入导针。同时在确认无误之后将PFNA主钉进行嵌入,并应用瞄准装置将螺旋刀片准确打入股骨颈内合适位置。在手术完成后实施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以及抗凝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感染。
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整体治疗效果及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情况等。包括手术期间的失血量、手术过程持续的整体时间,随访过程中的相关治疗评分,通过问卷形式进行反馈,最终答案以里克特量表形式量化。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整体治疗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整体治疗评分比较(±s)
总体评分(分)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观察组 50 55.23±4.22 105.23±13.23 72.34±10.45 79.18±10.24 96.13±2.34对照组 50 88.45±5.32 213.22±15.24 65.13±12.34 71.34±10.12 90.23±5.23 P-<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人数 手术时间(min)失血量(ml)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通过SPSS15.0进行统计学软件的处理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指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整体恢复情况良好,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随着当前阶段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严重程度正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老年患者当中自身年龄较大,伴随着其他的严重股骨头疾病往往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临床上如果针对老年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式,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需要大量时间恢复身体机能,而通过外科手术方法来进行治疗,则患者需要承担较大的生理疼痛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
但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整体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等。本次笔者发现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整体的手术持续时间上、手术完成后的失血量上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显著的降低。
老年髋部骨折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整体效果,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