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 余稳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区 四川 成都 610036)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心脏收缩及舒张能力异常,无法将静脉回心血完全排出心脏,造成静脉系统中血液堆积,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最终造成心脏循环障碍,成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疾病进展,病情不断加重,一旦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后,直接影响生存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临床通常采取常规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病情,但效果并不理想,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对患者的伤害。随后临床提出胺碘酮静注效果更好,促进病情快速稳定,为预后提供保障[2]。我院对此展开研究,探讨静注胺碘酮运用于疾病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纳入的92例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74.51±1.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4.99±1.28)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胺碘酮(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070056,3ml:0.15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20ml)静注,初始剂量150mg,观察病情变化,若无效可在30min后增加150mg,随后采取静脉维持,初始6h中按照1mg·min-1剂量,随后18h内调整为0.5mg·min-1剂量,每日剂量不得超过1200mg,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
对照组:采取利尿剂、扩血管及氧气支持等常规治疗,密切监测心电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评估疗效,并记录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后相关症状消退,心律失常转复,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治疗后相关症状缓解,心律失常发作减少,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3]。
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
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s)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s)
组别 n 平均动脉压(mmHg)射血分数(%) 心脏指数(L·min-1·m-2)研究组 46 87.49±6.52 49.02±6.88 2.45±0.71对照组 46 80.15±5.97 41.45±5.67 2.09±0.59 t - 5.631 5.759 2.645 P - 0.000 0.000 0.010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基础疾病较多,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也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随着疾病进展,重度心衰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后,直接加重病情,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变化,直接危及生命[4]。
随着医疗水平的完善发展,临床既往采取的利尿剂、扩血管及氧气支持等常规治疗已经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延长治疗时间,增加对患者的伤害,不利于病情快速稳定。临床经过研究分析后发现在此基础上静注胺碘酮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5]。我院对此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改善相关指标,提高心功能,为预后提供保障。胺碘酮属于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对钾、钠、钙等多通道具有阻断作用,同时延长QT间期,发挥出抗心肌缺血的效果,从而控制心律失常。另外通过静注后,可促进患者心肌各个区间细胞活动均匀,并防止房室结、心室内传导,进一步增强心功能;加上胺碘酮对其心肌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并不会产生负性肌力,安全性高,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综上所述,胺碘酮静注治疗重度心衰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促进相关症状消退,快速稳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