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桃花源

2019-07-14 12:58卢征远
雕塑 2019年2期
关键词:桃源桃花源雕塑

卢征远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两千年前,东晋诗人陶渊明曾用寥寥数笔描绘出一个安宁静谧的世外桃源,这不仅是他的个人美好幢憬,而且逃出了诗人的个人岛屿,成为了后世可遇难求的公共理想。

在观唐艺术区呈现的“桃花源”公共艺术展,呈现了各位怀梦不缀的艺术家对桃花源的不同理解与演绎。展览的空间安排与动线设计隐含着对文本的再现,从“寻迹“到”芳泽”再到“迷踪”,勾勒出文中武陵人由邂逅到寻梦的路线。作品与园林自然的对话,雕塑艺术对传统文本的激活,这切将归于观唐艺术区的园中小径。

桃花源是用艺术作品来完成对一个梦的呈现,用有形的雕塑作品构建无形的世外桃源,这似乎是徒劳的举动,但在今天,做梦又是最恰合时宜的。艺术本身也像人们对桃源之梦的追逐,人们用各自的理解赋予梦新的面貌。艺术家则用不同的实践方式靠近心中的艺术理想,用个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实践打开梦的可能性,而每一种可能性都是一条到达桃花源的小径。这种可能性展现出艺术家们对艺术理想的思考,也邀请观众共同感知并触发更多的的想象。

本次展览汇集中外当代艺术重要雕塑艺术家的作品30余件。顺着林间大道,仿古建筑,隋建国《甘瑙德玛花园1号》和理查德·迪肯《面对面》在美术馆前的水面中静静相望,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中建立了中西方艺术交流沟通的渠道,二人从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出发,展现了对于当代雕塑的共同思考。移步换景,园林式的石墙后是展望的《假山石117#》与谭勋的《并置二》。展望在此创造的中国传统园林意象,在此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为展览增添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气息。而另一和四周树木遥相呼应的作品是谭勋的《并置二》,这件作品呈现了崖柏枝自然生长的顽强状态,在种近乎荒诞的状态中,似乎形成了某种新的秩序,有序与无序相互交织,又构成了新的自然景观。艺术家“效仿自然之力”,试图保持原材料最初的状态,这何尝不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基本逻辑的敬畏?

沿着桃源小径不断向前,阵阵涟漪中的湖心岛上,虚幻的反光镜面的装置树将一棵无名之树包裹其中,是我的装置作品《桃源镜像》。意指理想裹挟着现实,这两棵树便形成了每个人心中那个“可期而难求”的“桃花源”。虎斑霞绮,林籁泉韵,湖边的草地中, 一兽踱步于其中,一舟静卧于其中。异兽是向京2011年创作的”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作品之一:《异境——不损兽》,寄托了向京关于理想事物的观念,在一片浮岚暖翠中,这个来自于《山海经》的不损兽悠然的漫步于桃源之中。卧于草上的则为沈烈毅的《舟》,借以青天,得于夕阳。天蓝添作色,绘入多许情。水波荡漾,随风舞动,清柔婉折,此起彼伏……此舟不渡人,却试图能渡得人们思考的一段历程。

此外还有高孝午、傅中望、姜杰、陈志光、于凡、史金淞、任哲、陈文令、戴耘等艺術家的作品有序错落于观唐艺术园区之中。这些作品描绘出艺术家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对于艺术的当代性的思考。

每个艺术家对艺术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创作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靠近自己的“艺术”,也是对“桃花源”追逐的过程。在这个情境下,展览中的每个作品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作品,更像是一个呈网格状的巨大装置。当观众系统的观看这个网格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策展团队对“桃花源”主题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桃花源”不只个简单的展陈概念,我们更希望通过它可以创造出一个展览的话境,激发观众的感知和想象。艺术品被重新放在自然环境(包括一部分人造的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冲突和关联,这也正是“桃花源”的价值,用艺术构建一个“桃花源”的空间。

为桃源赋形是展览的目的之,展览构建桃源并不是试图给桃花源一个明确定义,而是希望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下,引发观众对于内心真实诉求的追寻。我们用作品构建出了这样一个地方,用艺术构成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介质,用艺术引领观众寻找一艘云间小舟,泛于湖中,心向澄怀味象,从喧哗走向一次宁静的诗意回归与想象。户外展出的艺术作品不是景观的装饰品,不是堆砌桃花源的积木,而是桃花源理想的分享。

“桃花源”不应该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应该是个存放理想的地方,或者说是世界的反面。它是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追逐《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那个地方。尽管桃源难以触及,但并不代表我们的理想没有意义,它就像一面镜子,使我们观照到当下的存在状态,也得以寄托我们在现实中不切实际的想象,这或许是桃花源”活”在今天的意义。对于公共艺术来说,雕塑用最现实的物质材料创造出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理想者的证据。展览在现实的空间重现理想的桃源芳泽,用作品对现实进行延伸和再造,在这个语境中,作品成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存在。由展览带给观众一个时间的旅程和空间的体验。

”桃花源”艺术季终将结束,桃花源也成为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追问。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追寻桃源之景,或许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从古至今,人们从未放弃对理想的畅想。陶渊明的桃源是独善其身的“守拙归园田”,每一位读者又从自己的愿景延展出不同画面,因此,桃花源无形也有形,它可以是任何景象,可以用无限种答案来回答。

猜你喜欢
桃源桃花源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陶情偶寄
菊与星
花都春行
《桃花源记》
写实雕塑
罗圹增
你心中的桃花源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