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2019-07-14 02:40孔祥成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化政治

安 娜 孔祥成

1.烟台高级师范学校 山东 烟台 265600;2.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山东 烟台 265600

高校教育在进行过程中要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概念。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主动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使命。最切合实际的就是掌握信息化背景下思政教学的形式,将新媒体新技术引用到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技巧,探索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课程重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程自小学便已经对学生进行开设,但课程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对于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程已经毫无新鲜感,再加上学生各个阶段的思维意识的变化,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服教育,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等,这些名词贯彻到了各个阶段的思政课,重复性极高[1]。高校学生由于文化程度高,再加上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思想素质基本形成,因此对这门课程开始有了免疫,缺乏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是墨守成规、止步不前。首先是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没有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其次是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度也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学好主要功课才重要,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的学习,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没有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所得的教育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灌溉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忽略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理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思想观念[2]。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化时代催生了新的教育革命。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都因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而蓬勃发展,这对教育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是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教育革命。既然是教育改革,那么教学模式、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应该做出切实的改变,才能够有效的应对新的教育改革。依据目前教育情况来看,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是教学模式,部分高校由于基础设施的阻碍,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无法通过方便快捷的新媒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以至于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较差。其次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政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以及传统美德教授给学生,但很多教师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全方位的讲授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青睐于互联网交互式的沟通,但思想政治理论过于书面化。这些对于信息化时代催生的新的教育革命而言,百弊而无一利。

(二)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势不可挡。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着教学媒体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时尚,从最开始的黑板、粉笔变成了数字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手机、电脑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极为普通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唯老师是听”,更多的是“唯网络是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更是越过了观众的身份,一心一意的沉迷于手机,思政课的教学效率严重受到了手机网络的影响[3]。对于信息化时代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的来说过于抽象化,并且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如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

思政课的教学要想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就得扩展教育的渠道,积极地应对信息化的挑战,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适应时代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关键体现在“化”上,以下三点为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特点:

(一)课前教学设计“化”。传统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教师更注重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重点,而信息化的思政教学除此之外还包括备工具、教案、微课视频、课堂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准备过程本质上就是将教学信息进行编制设计的工程。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制作微课视频。例如,教师在设计《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一门课程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将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提炼出来,并梳理好逻辑关系,通过制作微视频讲授课程内容。教师在制作微课上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掌握学生的聚焦点来引导学生掌握思政课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动接纳信息化改革。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自主创新,以丰富课堂内容为宗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前教学设计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这也是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过程。

(二)课堂组织管理“化”。课堂组织管理化重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包括讲授以及发布微课视频。首先是对课堂内容的管理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政课来说是行不通的,这也违背了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而高效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以网络教学,教师可选择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同时,也可将其上传到指定的网站,学生借助相关的网络工具进行阅览,学生可抛开教师的观点,通过自我钻研来理解课程内容,这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特点。

课堂组织管理也包括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很多高校教师在管理学生这方面大多是通过考勤的方式,而考勤的手段也是依靠点名,遇到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对于拥有几百人的大班级来说,过于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可转变管理方式,采用信息技术间接管理,现在关于学习方面的APP越来越多,例如:U校园、盗梦空间、云班课等等,这些软件里面都涉及到了签到项目,并且带有GPS跟踪功能,教师可以准确的了解到学生所处的位置,签到时教师也可设置时间限制。这一方法方便教师管理学生,教师还可通过这些APP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布置课后作业等等,进一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课后总结反思“化”。思政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的反思手段是完成课后作业,检验学习效果,而教师的反思相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既然是信息化教学,那么反思肯定会变得简单、明了,一定程度的节约时间。教师可通过课后观看微视频以及教学PPT来总结上课的缺陷与不足,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由学生反映[5]。确切的说,教师的总结反思就是将课程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也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思政知识。

四、基于信息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一)课堂内容丰富、增强师生关系。信息化的思政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原理转换成道理,将静感课堂转化为动感,提供给学生青睐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再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自受教育阶段起对教师就是敬畏的,这也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教师更是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生活,而网络本身就具有隐身功能以及开放功能,教师可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紧张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第一时间传达有效信息,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二)使学生过渡的依赖网络,难于集中注意力。当前很多高校生都比较依赖手机,课堂上成为“低头族”,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是加剧这一现象,导致学生过渡的依赖于网络,无法全身心否认投入到学习环节中,甚至不重视信息化下的思政教学。网络具有范围广、多元化的特点,不良信息也是接踵而至,部分大学生依旧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难抵制住不良信息的诱惑,比较难于保证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化也会使教师形成教学依赖,教师会大幅度的引用别人的教学内容,从而缺乏自己的教学特色,降低教学经验,影响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利弊权衡。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但总的来说,开展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利大于弊。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已经涌向全球,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更换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先进思想、先进手段的大学生。教师应该扬长避短,采取灵活的手段驾驭信息,将思政课教学信息化,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课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途径。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实现信息化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程任务,在继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国家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化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