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章梦洁,夏碧琳,吴本连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与体育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如《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等,为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又于2011年印发《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这些符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战略,也促使体育相关产业不断走向社会化、大众化,更加突显出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形象。体育高考生作为我国体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何提高体育高考生的学训水平,使体育高考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协调发展,更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以体育高考生学训现状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分别以“体育高考”“体育高考生”“学训”为关键词,查阅大量硕士论文、期刊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体育高考生学训现状调查问卷》。向2018届体育高考生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了192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为186份,有效率为96.88%。向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随机发放《高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情况》的问卷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为45份,有效率为93.75%。
1.2.3 访谈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设计不同的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高考生、学生家长、教练员及相关校领导进行访谈,针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问题进行询问,认真听取并记录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基本保障。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相关软件,对问卷调查等有效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文献资料、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推导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2.1.1 体育高考生的体育基础 体育高考生中,一部分人有体育训练基础,而另一部分体育高考生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训练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参加过训练的人有102人,占总人数比例的54.8%;参加过1年以内训练的人有29人,占总人数百分比的15.6%;参加训练1~2年以内的人有22人,占总人数的11.8%;参加训练2年以上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17.8%。这表明体育高考生的体育基础并不是非常好,一半以上的体育高考生都没有参加过体育训练。
2.1.2 体育高考生的文化课基础 对体育高考生来说,想要考上大学,文化课成绩也至关重要。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体育高考生只有16人分数在400分以上,仅占总人数的8.6%;成绩在400~350分之间的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16.7%;成绩在350~300分之间的人数较多,有83人,占总人数比例达到44.6%;而300分以下的人数也不容小觑,有56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30.1%。依照往年的高考分数进行对比,文化课成绩在350以上的人才算达标,而调查350分以上的人仅有47人,占总数的25.3%,可见体育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形势严峻。
2.1.3 体育高考生的报考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被调查的体育高考生中因文化课基础差而参加体育高考的人数最多,为6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9%;其次是以“喜爱体育”为动机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有5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9%;此外,因“不爱学习”“打发时间”而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人数分别为37人、1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9.9%、9.6%;因其他动机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为1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6%。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体育高考生参加体育高考的动机是不正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平时的训练和学习。
2.2.1 体育高考生参加训练的途径 调查显示,体育高考生自己报名参加训练的人数有94人,占总人数的50.5%;通过教师选材参加训练的人数为65人,占总人数的34.9%;由家长鼓励参加训练的人数有17人,占总人数的9.1%;而由朋友介绍去参加训练的人数只有10人,只占总人数的5.5%。可见,体育高考生普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专业;教师选材也是体育高考生参加训练的另一种重要途径;由家长鼓励和同学介绍参加训练的人较少,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2.2.2 体育高考生训练的组织形式 科学合理的训练组织是体育高考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提高体育高考生体育成绩的关键。调查发现,体育高考生的训练组织形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教练统一安排集体练习;第二种是专项分组练习;第三种是教练制订训练计划,学生自主训练。
2.2.3 体育高考生训练的时间安排 体育高考生训练时间跟训练课时长有很大关系,在训练计划执行时,应制订详细的方案,合理分配时间,使运动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的共同提高。训练时间的长短是体育高考生运动成绩好坏、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及综合身体素质好坏的重要因素。在被调查的体育高考生中,每次训练时间在1h及以下的人数为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3%;训练时间在1.5~2h的人数有13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4%;而训练时间大于2h的有47人,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5.3%。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大部分体育高考生训练时间适中,少部分体育高考生训练时间过长。
2.2.4 体育高考生训练的场地与器材情况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体育高考生参加训练的重要条件,也是校领导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测的重要标准。在所调查的教师中,认为场地与器材完全可以满足体育高考生训练的教师人数为35人,占总人数的77.8%;认为基本可以满足的有3人,占总数的6.7%;而认为场地与器材完全不能满足体育高考生训练的有7人,占总数的15.5%。可见,大部分高中的体育训练器材与场地基本能够满足体育运动训练的需要,但仍有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简陋,运动器材不足。场地器材不足可能会影响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也增加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
2.3.1 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学习态度 调查发现,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学习态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因学习压力、训练压力而对文化课学习抱有消极心理的现象。此外,由于平时的运动训练量较大,运动负荷较重,体育高考生身体较为疲劳,导致他们没有办法投入全部的精力到文化课学习中去。
2.3.2 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学习压力 在所调查的体育高考生中,认为文化课学习压力“非常大”和“比较大”的体育高考生相对较多,分别有150人和3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6%和16.7%;认为文化课学习压力“一般”及“比较小”的仅有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体育高考生普遍认为文化课的教学进度太快、教学内容难度大,这与体育高考生参加训练耗费时间,用来学习的时间不够也有关系。
2.3.3 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学习的组织形式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分散在普通班级,是将体育高考生分散在各个班级跟文化考生们一同进行学习;一种是开设体育班,就是将体育高考生们单独成立一个班级进行学习。有些人认为把体育高考生分散到各个班级里去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感染体育高考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而体育班级里,大家的文化课水平差异不明显,各自的坏习惯会通过这个集体不断放大,形成不良风气,不仅不利于大家的学习,还会影响文化课教师的上课激情。因此,从学习氛围和环境来看,分散式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激情及奋斗意识。
3.1.1 体育高考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由于分散在各个文化课班级接受教育,加上文化课教师偶尔的偏激心理,很多体育高考生上课听不懂老师上课的内容,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
3.1.2 体育高考生训练组织形式单一,体育高考生的训练组织形式主要有“教练统一安排集体练习”“专项分组练习”“教练制订训练计划,学生自主训练”3种。
3.1.3高中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现今大部分高中场地器材设施基本满足体育高考生的训练需求,但还有部分学校无法满足体育高考生训练的需要。
3.2.1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体育高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单独辅导的方法提升体育高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专门给体育高考生开设小班课、减慢体育高考生的学习进度等也是提升成绩的重要手段。
3.2.2 建立较为完善的训练机制,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确定学习方向,进行早期选拔和训练,更有利于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
3.2.3 增加对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资金投入,改善高中体育训练环境,提高体育教师及体育高考生的训练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