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其精神还是野蛮其体魄
——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看青少年体质问题

2019-07-14 02:43胡剑宏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质青少年

易 程,胡剑宏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现代,提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同时便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体质状况堪忧”。伴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进步,历年来征兵入伍的体质检测结果却愈来愈差。2017年征兵入伍体质检测超过半数的淘汰率,也能够佐证如今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处大不如前的局面。 毛泽东早在1917年所写的《体育之研究》一书中开头即讲到:“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如今国力恭弱已经改善,而民族之体质却每况愈下。“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其令人咂舌的体质问题却令社会乃至国家担忧,说到底体质问题还是由于缺乏体育运动而造成的。然而,近期在某社交平台上被晒出一中学的“锦鲤”大礼包中一条为“体育课兑换任意主课券50张”的规定也显得格外刺眼。放眼望去,课堂之中还能数出几个孩子是不戴近视眼镜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每况愈下,体育运动却还是处在可以被忽视的地位。本文将青少年体质堪忧的局面结合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进行分析和解读,试图用伟人的见解来论述现代的局面,以期呼吁国民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并参与体育运动。

1 不动之因解析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写到不好运动之因有四:一则无自觉心也,一则积习难返也,一则提倡不力也,一则学者以运动为可羞也。

1.1 无自觉之心是由于青少年对体育的了解不够,不明白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未能引起足够的兴趣,所以不足以调动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的自觉性。体质与体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在于保持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达到促进体质健康的目的。而近年来,外卖盛行,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到所需食物,更有甚者可以送货上门。试问本就运动意识不强的青少年群体在接受了这样的“待遇”之后,就连日常的走路买东西都可以省略,怎么还会想起要去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运动就是产生疲惫感的一个过程,青少年怎么还会对体育锻炼产生好感?与其出汗还不如在家躺着想必是众多青少年内心的真实写照。以此使得青少年越发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懒惰的恶性循环正在悄然进行中。

1.2 积习难返。毛泽东在书中提到:“我国历来重文,羞齿短后,动有好汉不当兵之语。”从科举制度开始我国就重视文化教育,逐渐到今日,应试教育压迫学生不得不习得各种文化课,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当前青少年生正处在独生子女的时代,从小到大面对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种种压力,每天几乎在日常上课、课后补课的不断循环之中。 家长希望子女在未来考上一流的大学,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佼佼者;教师和学校希望学生文化成绩不断进步,只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所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成绩,完全忽略了学生体质的发展和体质的健康。家长不断地给小孩报文化补习班,是为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教师在临近考试时不断地压缩体育课,使得原本就少得可怜的体育课在期末几乎没有,原本体育课的时间都被安排了其他文化科目,徒有体育课名,不曾实践体育课程。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校也只注重升学率,对于学生体质的培养基本不重视,学校的体育课程达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比起各门文化成绩,体育成绩是大家绝对不会日常谈及以及担心的成绩。

日常的学校作业再加上课外的补习作业把青少年的课余时间几乎全数占尽,在脑力劳动几近耗竭身体能量之时谁还愿意去进行体育活动?再者,基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大多数家庭和学校未曾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而是把体育当成一个偏门,几乎可以不予考虑。没有足够的课余时间,也没有相应的硬性要求,更加没有引起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只有逐步下滑的可能。

1.3 提倡不力是客观因素之二。提倡不力的原因有2方面。首先是优秀师资力量的匮乏。学校不缺体育教师,但是缺少真正有扎实业务水平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运动的活动,而体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是众多教学行政人员多不擅长体育,也不了解体育,更加不知道体育运动的益处,在管理机制上忽视了对于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二者导致体育运动得不到良好的推广和宣传,也就导致青少年得不到最佳的体育教育。

1.4 以运动为可羞,此处“羞”字笔者认为有2种意思:一是羞耻,二是害羞。对于练习体育的学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印象是由来已久,且不说这是完全不对,但也是不全对的。基层体育生接受不到良好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师带徒弟式的训练方式,并未能从系统的理论上进行专业的解读与教学,再加上应试教育缩减课外时间,使得普通学校体育生不得不牺牲部分文化课学习时间来保证每天必要的训练时间,以此来提高体育技能。虽然专业运动员有较为良好的训练环境,接受更为先进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但是,一般大众接触到的只有基层或是普通学校的体育生,不理解其日常训练与繁重课业之间的矛盾,便片面地认为体育生能武不能文,认为练习体育者天生就是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转而练习体育,也就瞧不起体育生,为体育运动感到羞耻。害羞则是自身性格问题,不敢面对人群、不敢尝试体育运动,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缺乏体育运动的结果之一。

2 体强壮而后学问

毛泽东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是基本,所以体育是德育与智育的根基,明白这一点的人不少,正如毛泽东所说:“人独患无生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者,他事亦随之矣。”但是,懂得并坚持实践的人却很少。近年来,各种中老年疾病呈现年轻化,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猝死的例子比比皆是。 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即使再聪明再有才能,如果连身体都顾不上,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人生?

童年时期的孩子应该注重于身体的发育,更多的是将体育作为一种养护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少年时期或以上需要三育并重,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现行的教育者似乎违背了这样的规律,过早地给予小孩智育的培养,且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忽视了体育的参与。学校课程密如牛毛,小小的年纪本该培养身体发育的时候却不得不整天坐在课桌前接受教育者的洗礼。这不是个人的错误,根本上这是我国学制的问题。毛泽东年轻时期就看到这一点,但是到如今,文化课程繁多、学生课业压力极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一天的时间只有24h,高中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1/3,过半的时间用在文化学习上,课余锻炼的时间几乎没有。这样的课程和时间安排,若想要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体质,笔者认为几乎不可能。

3 体育之效,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未能了解到体育的功效,对于身体和生命的意义,只是一味地听之任之,顾着文化课业学习、顾着考学去了。《体育之研究》中总结体育的四重功效。首先,体育有强筋健骨的功效。每个人的身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即并非天生所决定一生之中不能进行丝毫改变的。新陈代谢每天都在进行中,日积月累,体质可以变差,当然也能转好。先天身体条件优越,但是不加节制地过黑白颠倒的生活、吃不健康事物等,只有身体越来越差的可能;相反,在生活中,体弱多病者或是年长者会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会懂得培养良好生活和运动习惯,以此来保证康健的身体,也就是往往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生病的人会懂得身体健康的可贵,因此会更加注重体育运动,养成积极的运动习惯。“勤于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勤于体育还可增进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身体是一切知识储备的根基,若想要完善知识的储备,必先要有健康的体魄。脱离了载体的存在,一切基于载体之上的物质与精神都将是纸上谈兵,毫无实质的用处。再次,勤于体育可以调感情。体育是可以用来宣泄情绪、调节心情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压抑困惑时,选择跑跑步、打打球,享受运动过程中的乐趣,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比起思绪不断挣扎、苦苦寻找出口却无果要好得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勤于体育足以强意志,这是体育的主要宗旨。毛泽东认为体育的最终目的是磨砺人的意志品质。而体育是人类得以存活在世上的一种途径;是促使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根源,通过体育所塑造的坚韧意志品质是支持其行动的最佳动力,也是从事一切可能事业的最佳保证: “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躯也。”所以,毛泽东明确指出:“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曰,若猛烈,若不畏,若勇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他还强调指出:“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毛泽东一生酷好体育运动,如游泳、登山、乒乓球等,更喜欢在大江大河中游泳,为的就是通过这样一项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意志,也在用实践证明他把体育当作是锤炼意志的最佳且最有效手段。

4 图体育之有效,动其主观,促其自觉

“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毛泽东一再强调体育运动对于人来说无非是要调动其主观思想,能够自觉参与。人所尝试的任何事物首先是从兴趣开始,再次是体会到其中乐趣、知晓其中益处,最后持之以恒,从一个量的积累到一个质的飞跃。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要从家庭、学校、社会3方面着手。家庭是培养运动意识激发其运动兴趣的主要单位,首先是父母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和兴趣,继而影响到孩子的运动兴趣;其次是父母对于体育运动的能否身体力行,这是影响孩子是否会参与运动的主要因素;再次是家庭之中是否有成员或者家庭整体在持续地进行体育运动,这也是维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之中,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体育健身意识,积极引导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孩子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以身作则坚持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课程,必须坚持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为首要任务,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与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健康知识为宗旨,培养出更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后备人才;社会层面要宣扬体育精神,利用体育竞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来吸引广大青少年群体的眼球,促使其从关注体育到参与体育。同时,加强体育明星正能量的社会效应,利用偶像力量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

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在青少年体格发育的之时抑或是更早就要灌输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引发青少年对于体育的向往与追求,做到从自我出发,从内心出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以至于能够在成年之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说到底,不论是哪方面的努力,最后都是为了促进青少的主观层面对于体育的热情,使其发自内心地去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若青少年无法从根本上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一切都是徒然,故“体育必自自动始”。

5 任重道远

青少年体质着实令人担忧,这不仅是个人、家庭及社会需要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更是国家需要反省的主要问题。“体质不强,何谈栋梁?”任何一所中学、大学的教室里,放眼望去有几人是不佩戴近视眼镜的?体育课程中有几人是真真正正跟着教师完成一堂课的练习而不偷懒的?课余时间有几人是选择去体育场挥洒汗水而不是在寝室里睡大觉、看视频、决战到天亮的?外卖送到楼下却抱怨为何不能送上门,一降再降的体质检测标准却苦恼为何要如此“严苛”……“体育之目的,不仅在养生,还在卫国。”如此态势发展下去,体育得不到广泛青少年的重视,还如何养生?如何卫国?体育之于人,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想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国家和社会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和使命,首先要切实减轻青少年的文化学习重担,引导学生重视体质健康,亲身参与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群体体质;同时加快“重文轻武”的老套思想以及练习体育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刻板观念的彻底转变,全面且有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体质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对于问题体质的青少年进行系统干预,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综合体质健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着力提升体育教师师资水平以及教师薪资待遇,切实关注体育课程的开展,促使体育教学有效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乐趣、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基本技能。

6 结 语

青少年之于体育的路途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不重言谈,重在实行”,更要做到持之以恒,“苟以为常,亦有益焉”。体育之于人,“动以营生,此浅言也;动以为国也,此大言也。”现代青少年既要文明的精神,也要野蛮的体魄。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运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