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艺术学院 230000)
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那时的管弦乐队称之为雅乐乐队,它包含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并以打击乐为主,但雅乐乐队没有使用拉弦乐器,由于拉弦乐器的缺少导致了对音乐主奏线条的表现力不够丰富。
隋唐时期出现了燕乐乐队,燕乐乐队又增添了不少民间乐器,但仍然没有使用拉弦乐器。唐代的曲子一直流传到了宋代时期,但宋时的演奏规模却大为缩减,平时只需一两人来进行表演,音乐发展的主流从器乐合奏转至说唱戏曲方面,从而致使燕乐的发展十分衰弱。以至于清明时期的燕乐已经是有名无实了。
1920年上海大同乐会正式成立,并开始重新创建雅乐乐队,后来转变成为民族管弦乐队,这种乐队添加了拉弦乐和弹拨乐,上海大同乐会所首次登台演出的《春江花月夜》是至今为止可以听到最早的阮的声音。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已经发展出许多由弹拨、拉弦、打击和吹管乐四类乐器所组成的职业和业余的民族乐团及乐队。民族乐团本着弘扬民族音乐的观念,广泛吸收着各地的民间音乐,这样体现出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民族器乐的集体功效。在当代,全国大多数的民族乐团都采用着这样的编制。
建国初期的民族管弦乐的作品的题材大多数是歌唱新生活,表现出欢快的情绪,表现形式以中、小型合奏为主,在旋律上也是与民间音调保持密切的联系,但这时的阮在乐队中的作用也仅仅只是用来填补和声、陪衬或加重中低音声部而已。
50年代时期开始,民族管弦乐队逐步走向了成熟,但乐队中的中低音声部的音量却仍然相当薄弱,中阮浑厚且明亮的音色以及大阮厚重有力的低音恰好填补了乐队中的中低音声部的音量的不足。在当时阮的演奏技法还很简单,右手演奏法基本以弹和挑为主,节奏型简单单一,左手的按品基本都以第一把位为主。中阮声部大多都在音程的形式打着八分音符以及后十六的简单节奏。大阮声部就更为简单了,几乎没有复杂的节奏型出现。60至70年代初,中阮声部已经开始出现了稍微丰富的节奏型和少量的旋律。
经过作曲家以及演奏家的不断努力创新,80年代的阮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技巧性较难的作品以及大型协奏曲,作曲家刘星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使大家对中阮的表现力有了新的认知,让大家意识到中阮在乐队不仅仅可以填补低音,更可以作为独奏作品让乐队为其伴奏。
90年代民族器乐的发展更为迅速。与以前民族管弦乐的创作相比,作曲家的思想观念在革新、改变,作曲家大量移植改编了外国的优秀作品并应用于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中。到了21世纪时期,随着民管乐队的发展和阮艺术自身的发展,作曲家们创作出许多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来展现阮的魅力。
随着乐队的不断扩大和完善,阮在民族乐队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各大民族乐团里,阮所需求的人数也有所增加,是为了加强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的音量。使乐队所演奏的作品在各个声部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连接。阮在专业学科上的发展被乐队对阮的表现力的需求而推动,同时,阮在乐队中的合奏能力又因阮在专业学科上的发展而提高,二者互相作用着。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京剧自身的发展并按照实际需要,于是又增添了一些乐器在京剧乐队之中,阮就是其中的一件。
大阮和中阮在京剧乐队中的结合加强了乐队中的中低音声部和声饱满的效果。中阮的声音浑厚、圆润又明亮,并且音域极宽,在京剧乐队中不仅可以演奏旋律的伴奏或中音,甚至可以演奏完整的主旋律部分。大阮低沉的音色,一般只用来伴奏,并且适当地删掉一些音符,留下旋律的骨干音,这些音大大加强了声音的厚度和对节奏的烘托。
江南丝竹乐流行于浙江一带和上海地区以及江苏南部地区。江南丝竹乐旋律优美抒情,曲调流畅婉转,乐曲题材多来自于民间音乐。城市和农村丝竹乐风格完全不同,一个典雅华丽,一个气氛热烈。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又相互和谐相互衬托。中阮在这种丝竹乐队中充当着黏合剂和伴奏的作用,它特有的浑厚,低沉的音色很好的填补了乐队中的低音。
最常使用的弹拨乐队是由扬琴、琵琶、柳琴、古筝、中阮、大阮、大提琴、低音提琴和打击乐组成。
弹拨乐队对阮族乐器的运用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因为阮的音色非常统一、柔合、而且具有朦胧感,在弹拨乐器中,中阮是弹拨乐中的很好的一个中和剂,因为柳琴的音色较为坚硬,高音的发声非常急促,琵琶的音色明亮却不厚实,两种乐器都缺少了声音的沉稳之感,而阮的声音有着中音区以及低音区长长的余音,很好的互补了其他弹拨乐的高音音长和音色的不足。
同时阮不仅有弹、挑、轮这种基本演奏技巧,还可以演奏双、三音,和四音。同时也能弹奏出琶音、分解和弦以及富有歌唱性的线条型旋律,在弹拨乐队中可以起到和其他弹拨乐器之间的非常好的粘合作用。
随着阮这一乐器自身的发展,于1987年徐阳老师设计出图纸并与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合作,由李兆霖工艺师精心制作,从而研制出了新型第二代宁氏系列阮,称为“阮族”,阮族是由低音区的低音阮,次中音区的大阮,中音区的中阮,高音区的小阮组成。演奏形式可分为重奏、合奏和协奏。
阮重奏是由两把阮共同演奏一部作品的两个不同声部,使音乐线条更为饱满。
通常中阮I在开始演奏旋律的时候,中阮II在用切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一些节奏型以及轮奏做和声上的支撑。 几个小节过后中阮I与中阮II两个声部旋律互相交错再重叠,这样的音乐听起来此起彼伏,两个声部独立且融合。
阮合奏是指多把阮族乐器演奏不同的声部形成的合奏形式。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通常都参与其中,高、中、低音区的结合使乐曲听起来更为丰富、饱满。
协奏是由阮族乐队为独奏的阮进行协奏。阮族的中阮声部协助中阮独奏声部演奏主旋律,低音阮和大阮进行和声配合,各个声部相互衬托。阮为阮伴奏的形式形成了特有的风格,独奏与乐队之间的音色有着高度的统一。
阮的演奏技巧在不断的挖掘、丰富。阮正以多元化的演奏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不同的演奏形式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大势所趋的。阮艺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重新整理和创新,它再一次呈现出光辉灿烂、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阮的技巧的不断改进,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对阮今后自身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