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 潘国兴
摘 要: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成为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初步探索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异质性人力资本;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模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应用强等特点受到用人组织的欢迎,然而面对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问题日趋凸显。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异质性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出发,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以此满足当前劳动力就业市场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异质性人力资本理论
(1) 异质性人力资本产生发展。在早期的劳动经济学研究中,异质性作为人力资本的特征之一,一开始并不被普遍认同,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存量角度出发,重点为人力资本总量的特征,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投资而形成。从而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进入到更为细化的领域,出现了同质性和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划分,从人力资本的同质性到异质性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异质性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通过后天获得的教育、实践、培训、迁移等不同形式的投入而获得不同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积累,从而为其所有者带来不同收益或产出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异质性人力资本特征。与同质性人力资本相比较,异质性人力资本是一种优质的人力资本形态,它的优质性主要体现在其与物质资本相结合时边际报酬递增的特性。异质性人力资本具备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市场中表现为更强的稀缺性、专用性与不可替代性。
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是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实现人力资本的存量积累;第二阶段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实现人力资本增值,从而实现异质性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与提升。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其就业能力中的基础与核心。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导致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方向不明、职业能力不高等障碍与问题。
(2) 综合素质不全面。综合素质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交能力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更能胜任多元化的工作职责与角色。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学生难以适应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工作胜任力严重不足。
(3) 职业素养缺乏。高职学生具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不仅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更是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部分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中表现出抗压能力不强、工作心浮气躁、频繁“跳槽”等情况,在用人单位对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达标。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1)转变观念,建立高职学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仅仅依靠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形成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并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有计划的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学生的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大人力资本存量,积极向异质性人力资本转化。
高职学生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信息和依据,满足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素质与能力,并逐步形成高职学生人力资本发展的新模式,对高职学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制定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提供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与全面的综合素质,培训成为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重要法宝。从组织、人员、任务三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基础上,明确学生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等重要指标。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前高职学生培训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方面,同时要继续兼顾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面对的是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通过完善科学有效的培訓体系,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以此加速人力资本增量的提升,促进高职学生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增长。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高职学生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转化确立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门类众多,各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完全按部就班采取相同或相似的评价体系,而是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目标,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特点,考虑各专业学生的独特性,设计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重要导向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增长提供符合实际的、有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汤迪娟.基于人类资本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1):47-48.
[2]陈力钧.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03):42-43.
[3]刘松.异质型人力资本视角下青岛市高职院校教师业务素养研究[D].青岛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