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养提升研究

2019-07-13 09:38范琳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高职院校

范琳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业素养的提升越发重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阵地,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是重要任务。通过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育创新型人才、完善培育体系,使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創业素养,为社会提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做好服务。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素养;高职院校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阐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实现富民强国“中国梦”的必行之路。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大就业率、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成了我国新时期国内、国外两大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现实选择。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的人才库和资源库,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有必要积极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新形势,为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一、创业素养的发展历程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是1998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宣言明确指出了: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要成为求职者,而且要逐步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会议后,各国高校加强了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开展了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把开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早,在欧洲、亚洲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为学生赢得创业的先机,以应对新一波全球创业的浪潮。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也设立了创新发展中心、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办等部门来管理高校的创业活动,实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养,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较晚。1990 年为了完成“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我国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技术处牵头成立了国家协调小组,对该项目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成果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等。这些研究成果分别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总结了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目前我国创业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都还不够。从理论上来说,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许多研究者对创业素养的基本概念、创业素养的概念、内涵构成、创业素养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社会实践上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正在逐步形成,高校创业素养课程教育鼓励更多人走入创业行列。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及理论研究等政策推动还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我国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我成长,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创业之路。

二、创业素养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递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更需要创业的人才。而创业人才的需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需求,适应国家、区域、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问题。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梦”呼唤万千创业家,创业的梦想人人有,但成功的创业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素养,这是创业之前必须用心研究和思考的基本问题。从创业者到创业家是一个修养、修炼的过程,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创业素养是迈向成功的基石。要创业先要学会做人,人品和成功挂钩的规则,也适用在创业领域。智商谋事,情商做事,人品成事,好的人品又源于高尚的信仰。

创业对于人们来讲,是一种延展生命创造力的信仰,没有信仰,一些价值观都将无所依托。在创业中创业者还需将工作本身当作幸福的来源,通过创业积累个人财富的同时,也能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贡献,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创业者不仅要有成功的欲望,同时还得有人生的理想。不仅要有赚钱的动力,还要为社会创造价值。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曾说,我不只为我,我在社会服务、与人合作、帮助他人中见习与体会其他人的需要,尝试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需要,这样的我中就包含了其他人的空间,这样的我就成为了“大我”。可见创业素养的提高对创业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业人才成为了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工作正逐步成为高校教育工作战略重点,并在高校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深化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要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始,把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根本宗旨。高校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学生开拓事业的素质和修养,即“创业素养”。双创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就是创业素养,这也是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加大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为创业的成功提供保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培养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创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可以减轻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满足我国各行各业创业人才的需求,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合作与竞争对创业人才的需求。高校是教育的主战场,而高职教育更是人才主力军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学生的生命潜能中是否具有创业素养,与未来各行各业的繁荣兴旺息息相关,也关系到企业行业的创新竞争力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成长、弘扬生命价值发展的需要。

三、创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和提高学生创业素养的重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的校风建设引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一所院校的校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高职院校要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氛围,以校风、学风为抓手,以多种形式培养为手段,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学生创业素养,为社会大量输送创新型人才。

(一)以创业素养为指向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创业素养为指向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很重要。高校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是责无旁贷的,这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创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创新氛围只是高职院校创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外因,还要以高职院校的校风、学风等多种实际校园风尚影响学校的每一个学生,进而构建起学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独特价值观,通过促进提升学生自身创业素养,释放创业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具体可以通过学院的一系列活动作为提升创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行为保障。

1.举办创业沙龙活动

通过校团委管辖的各种社团,学生处管理的各类学生组织,利用校园的网络、板报等传媒,举办各种“创业导师讲座”“企业家讲座”“创业论坛”“校友创业演讲会”等活动,通过创业导师、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校友、开展创业活动的同学之间,对创业政策的宣讲、创业成功经验的交流以及创业企业中创业人才的典型人物宣讲等方式,激发学生创业的潜能,正确引导学生当前創业的舆论导向。

2.参加各类创业大赛

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举行的各类创业设计和创业大赛等活动,通过学生创业计划书撰写、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等方式,培养不同类型和专业方向的学生掌握创业竞赛要领,不断打磨和锻炼,形成具有团队精神的竞赛团队组织。其次围绕“互联网 +” 开展的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培养学生自己讨论团队组建方案以及竞赛运行方案等,在竞赛中发挥团队精神,体验创业认知,从而提升创业素养。

3.开展创业实践项目

高职院校要积极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好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院校通过与各类企业联系,建立多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组建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让学生到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参加企业的实践实训项目,融入并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开展各类实践项目中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实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以创业素养为基础培育创新型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是一个长久而巨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如美国百森商学院迪蒙斯教授所所说: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立“创业遗传代码”,并将其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因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的培育理念,培育创新型人才就要以创业素养为基础。高职院校要从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入手,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行动中,融入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

1.把握需求树立正确人才观

高职院校要时刻把握市场的需求,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高职院校要因材施教,不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要以适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把握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即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明白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的本质属性,提升创新性劳动必须具备创业素养。

2.明确素养内涵适应创业人才需求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要求人人参与创新创业,社会表现出了强烈的创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窗口,要明确创业素养的内涵,从学生的创业素养提升入手培养人才。创业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创业素养的提升是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内涵建设,将创业素养的提升融入创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方案中,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3.终生学习提升创业素养

新时代社会不断变化,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职业的结构和用人的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知识能力也要不断地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能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要具有立足创业、敢于创业的思想准备,把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着眼未来,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三) 以创业素养为突破口完善培育体系

高职院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是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增长。要以创业素养为突破口完善高职院校的培育体系。要多方统筹资源,建立灵活的管理办法,积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益条件,形成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培养体系。

1.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完善对于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工作十分重要。要把创业素养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形成并不是高职院校单方面可以完成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重新定位,要创新授课形式,丰富授课内容。课程的体系形成不仅要考虑地方经济服务的需要,还要考虑企业人才的需要,可以与政府、行业、企业积极沟通,对接各方需求,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多方建设培育实践体系

创业实践体系的形成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创新创业发展的历程中,高职院校经历了2+1或者2.5+0.5等不同的发展过程,而这1或者0.5就是高职院校用于学生开设实践课程的时间。每所院校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地点都不相同,甚至于同所院校的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践基地,这些共同构成了一所院校的实践体系。实践体系不能是职业院校独自构建的,而是通过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学生实践的需要,与行业、企业沟通联系,多方共同培育建立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能力,提升了自身的创业素养。例如,“大学生创业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园”等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领悟创业真谛,提升创业素养。

3.助推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

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塑造,助推了高校与政府、企业间提供的各项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学习提升创业素养的创业知识,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规定,将创业素养学习课程列入了学分制中,为学生创业教育服务;其次高职院校为将创业素养提升的实践活动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计入学分,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实践单位,同时也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为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服务;职业院校为让学生在维权中提升创业素养,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知识产权、股权结构、融资纠纷等提供咨询和维权服务,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学生实践产生纠纷服务等等。一系列的服务体系构建,提升学生创业素养。

结束语:

大学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自主创业,是适应新时代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阵地,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是重要任務。通过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培育创新型人才、完善培育体系等,使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创业素养,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月红.论高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2015,15(4).

[2]戴仁卿,张晓蕾.高校创新创业者人格素养提升困境及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15).

[3]舒克.大学生创业素养培育路径解析[J].《高等科技》2017(10).

[4]翁丽华.现象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4(5):85.

作者简介:

范  琳(1967-),女,四川射洪人,副研究员,文学硕士,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高职院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