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往事

2019-07-13 03:11德劳因·伯奇
看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鸦片疟疾药物

《药物简史:鸦片、奎宁、阿司匹林与我们的抗病故事》

[ 英] 德劳因·伯奇 著

梁余音 译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9年5月

康熙三十二年夏,酷暑难耐。康熙皇帝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厚厚的棉被,却依然在打冷颤;到了晚上却又突然高烧流汗,全身滚烫。他脸色煞白,嘴唇发紫,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该怎么治。

有御医在一本中医名著《金匮要略》中找到了方子:需将蜀漆、疟母、鳖甲、柴胡、桂枝等多味中药制成鳖甲煎丸。这么做了,找来一个同样病症的人吃了,不管用。于是,张榜悬赏,广招天下名医。试了许多祖传妙方,不管用。推拿和针灸也试了,不管用。汤剂、丸剂、散剂,一样一样找人试验,不管用。

这时法国耶稣会士洪若翰、刘应,献上金鸡纳霜。找人试验,马上药到病除。康熙也服用了,没几天就好了。耶稣会士献上的药叫奎宁,或者说它里面的有效成分是奎宁,后面还会讲它的故事。

历史上真正有效的药物其实很少,而且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里,用药的人并不清楚药物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古罗马名医盖伦记录过400多种药物,中国的《本草纲目》收录1800多种药物,其中大多数药物都只具有“虚幻疗效”,而且很多用药方法也是文不对题。

鸦片

现代医学史专家发现,古埃及人的药材清单里有柳树,很兴奋,这可是制造阿司匹林的原材料,古埃及人已经如此了得了么?然后,人们又发现埃及人的一份药方:用柳木与无花果、椰枣、啤酒混合,可以“让心脏更加美好”。事实上,这些东西只拥有虚幻的疗效。

但是有一种药物,是从至少6000年前就脱颖而出并且依然畅销的经典药物:鸦片。鸦片来自罂粟这种植物,其中的活性成分是吗啡,就是能让鸦片发挥作用的药性成分。

人们都知道鸦片是很好的药物,但是,鸦片到底怎么产生这些效果的呢?实际上几千年里没有人知道。

人们相信积极干预的作用,真是无知者无畏。苏美尔人会在伤口上包敷药膏,原料主要是酸性物质和草药,还包括盐、油、杜松子、啤酒、葡萄酒、泥巴和动物脂肪。其中有些物质能有效杀死细菌,例如盐和强酸强碱,但同样也会杀死人体细胞。其他原料则含有令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侵蚀肉体的细菌。

那时的用药原理,是根据一直流行的“形象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外部形象可以决定内在作用,在药物领域,则指植物与疾病间的相似性可以证明其治疗能力。黄金可以治疗黄疸,因为二者都是黄色;长得像睾丸的花可以治疗性病;蓟刺能治愈体内的刺痛。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人们不明白药物的有限作用和副作用,也无法区分有效和无效成分。他们凭借的是直觉和猜测。有时候,医生什么都不做,反而比采用各种疗法对病人更有益。

奎宁

17世纪教廷认可的官方药品清单《罗马药典》收录了上百种药物,可惜没有一个是有用的。这时候,继鸦片之后第二个超级明星药物出现了—西班牙人从南美带回来的金鸡纳树皮,以及另一种相近的植物:奎宁。

奎寧是用来治疗疟疾这种传染病的,是由一种寄生性的疟原虫引起的。它的表现症状很明显,就是病人一段时间发冷,一段时间发热。人们发现,磨成粉末的奎宁吃下去之后,烧就退了,疟疾也没了。1651年,这种药物正式进入《罗马药典》,风靡全欧洲。

不过,在英国却是个例外,有人发烧,服用了奎宁之后,死掉了。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国,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认为这是“天主教的阴谋”,于是这种药在英国成为非法药物。

后来有人偷偷引进了这种药物,加上玫瑰叶、柠檬汁和混合了所有原料的葡萄酒,组成了一种“神秘药方”,宣称“由四种植物制成,两种国产,两种来自海外”,为的是不让人知道其实就是违法药物奎宁,其中起作用的也只有奎宁。这名医生的推销大为成功,查理二世重金聘请他为医师,并且赐给骑士爵位,并让他透露到底是什么药物这么有效。那医生回答:耶稣会士树皮(英国人对奎宁的称呼)。

查理二世大为惊骇:这药早就已经明确禁止使用,为什么以前害人的药物,现在这么有效呢?那医生回答:这种药的效果只有国王才配消受。

那么问题来了,发烧的英国人吃奎宁为什么会吃死呢?那时候的人,同样不懂得这个药物的原理,他们认为奎宁能治好疟疾,是因为奎宁能够治好发烧,治好了发烧就是治好了疾病,发烧才是疾病。后来的医学家知道,奎宁能治好疟疾是因为奎宁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杀死疟原虫,不是给身体降温,而发烧,不过是身体对抗疟原虫时的一种本能反应,不是疾病。所以把奎宁当作退烧药来使用,就跟盖伦用催吐药治疗外伤是一样的,只会让人更加虚弱。

18世纪还有一名英国医生爱德华·斯通,发现了柳树皮可以退烧,而退烧了在人们看来就意味着病好了。这样英国人就不用依赖进口的奎宁来治疗疾病。这就引出了接下来的大事情:抗生素。

抗生素

直到17世纪现代化学开始,人们才能通过溶剂提取技术,从药物中分离出有效成分,并且制造出真正的“药物”而非继续使用含有药性的植物。奎宁是金鸡纳树皮的多种成分之一,也是在对抗疟疾中起作用的成分,这一点直到19世纪化学和生理学发展成熟,才为人们所知。

伟大的埃尔利希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种“抗体”,像“魔法子弹”一样对病菌进行打击。通过这个原理,人们也发现了奎宁治疗疟疾的原理,不是加强被感染者的防御力,而是奎宁直接攻击入侵者。

那么,下一步显然就是,我们能不能造出像血清中的这种活性成分?埃尔利希推断,细菌表面存在与人体细胞不一样的接收器,如果能让毒素进入这些地方,就能在不杀死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细菌。这种药物必须精准,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这就是抗生素时代的开端。化学家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靶向药物,尽管这些药物会给正常细胞也带来损害。同时,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疗法”的开端,就是以毒攻毒,在尽量少杀死正常细胞的前提下消灭病毒。至此,整个制药行业因为染料的发现而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鸦片疟疾药物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输入性疟疾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
清末地方财政靠鸦片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