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摘要】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
GERD患者, 随机分为甲组(30例)和乙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 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
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躯体健康功能、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总的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乙组患者躯体疼痛(84.9±19.4)分、躯体健康功能(85.7±15.5)分、躯体角色功能评分(87.4±18.7)分、心理健康评分(83.5±16.9)分、活力评分(85.7±18.6)分、情绪角色评分(88.4±19.5)分、社会功能评分(88.3±19.2)分、总的健康状况评分(86.7±15.4)分均高于甲组的(71.5±20.2)、(72.4±16.7)、(73.0±15.5)、(72.7±12.6)、(72.2±20.1)、(72.5±19.4)、(72.2±18.0)、(72.1±18.7)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 有助于优化其生命质量, 进而促进疾病转归,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个性化护理干预;生命质量;影响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85
GERD为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病, 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中, 诱发多种不适症状与有关并发症, 反流、胃灼热感等是患者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合并恶心、反胃及胸骨痛等情况。GERD症状多样、久治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活动。有研究指出[1], 在GERD患者临床治疗中, 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改善患者症状、优化疗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选择70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2016年4月~2017年8月接收的70例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GERD的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及不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0例)和乙组(40例)。甲组患者男女比例8∶7;平均年龄(56.7±2.3)岁;平均病程(2.2±0.3)年。乙组患者男女比例11∶9;平均年龄(57.1±2.5)岁;平均病程(2.5±0.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等常规药物治疗, 并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每个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明确患者的学历水平、经济收入、生活与饮食情况等, 编制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 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 积极与其交流, 主动介绍病房环境与医院公共设施等。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并分析焦躁、疑虑等情绪状态出现的原因,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例如阐述GERD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与预后等。可通过列举本病治疗相对成功的病例, 协助患者树立征服疾病的思想信念, 进而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1. 2. 2 体位护理 GERD易反复发作, 若患者體位不正确, 可能导致患者症状加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认识到体位调整的重要性, 在不同时期合理调整体位, 例如睡觉时适度抬高床头(约为20 cm), 促使上身处于倾斜状态, 减少或规避睡眠期间的反流;熟睡时最好采取左侧卧位;饭后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站立姿势, 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 2. 3 饮食护理 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与口味喜好, 编制健康饮食谱, 多进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遵照少食多餐的原则, 忌高糖、过酸、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且在药物治疗期间, 患者应戒烟, 戒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协助患者快速康复。针对有吸烟史者, 护理人员应严加观察, 引导其在烟瘾发作时通过嚼口香糖等方式去缓解。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转移注意力, 尽量消除烟瘾。
1. 2. 4 运动护理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 鼓励其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促进食物消化进程, 加速胃肠蠕动, 增加机体抵抗能力与免疫力。建议患者选择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 具体项目应结合患者喜好去选择, 但应管控运动幅度、运动强度与时间, 运动期间需有专人陪护。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 采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命质量, 该量表共躯体疼痛、躯体健康功能、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总的健康状况8个维度, 每维度对应的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 代表生命质量越优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上升, 且乙组患者均高于甲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有临床研究发现[2], GERD患者机体中胃食管腔与胃液接触过于频繁, 导致食管黏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 进而导致胃食管返流。本病的发病原因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体部运动障碍、食管抗反流能力偏低等为主。GERD患者病情迁延、久治不愈, 发病后各种临床症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水平造成明显影响, 进而降低其生命质量。在予以患者对症治疗基础上, 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对维持与提升GERD患者生命质量有很大作用[3-5]。
“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设与广泛推行, 对传统护理干预改革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个性化护理就是在这样的医疗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个性化护理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发展的一类护理模式, 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服务精神[6-8]。本次研究中, 乙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基础上, 推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结合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加强不同时期的体位护理, 有助于缓解患者反流症状;重视饮食与运动护理, 对患者机体免疫力与抗病力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后, 进而优化疾病治疗效果与预后[9-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 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 且乙组患者均高于甲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GERD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 有助于优化其生命质量, 进而促进疾病转归,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肖容, 谢远倩, 吴赛.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 33(11):168-169.
[2] 易怀荣.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7):149.
[3] 黄晓瑜.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6):8-10.
[4] 浦菊芬, 赵丽花, 沈菊, 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4):1054-1056.
[5] 程琳.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7):185-186.
[6] 徐婷.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8, 39(12):144-145.
[7] 龔春颖. 综合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命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17, 30(18):168-169.
[8] 曾鹂, 孔晓丽, 向晶, 等.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2):249-251.
[9] 莫阔, 王秀珍. 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作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8):1169-1172.
[10] 魏雯, 王庆芳, 钱绪芬, 等. 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7, 4(1):40-42.
[11] 黄柳清, 李春联, 余权珍, 等.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和生命质量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2):1828-1829.
[12] 詹会智, 许目香, 阳亚男, 等.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外健康文摘, 2013(30):12-13.
[13] 李荣, 张秀英, 张艳玲.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24):146.
[收稿日期: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