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纪要

2019-07-13 03:11钱菊英
上海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三尖瓣抗凝院士

钱菊英 秦 晴

2019年5月31日—6月2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医学会和医师协会徐建光会长,以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黄红书记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大会立足于心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邀请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167位外宾和1 454位国内专家,分别在20个论坛内进行了总计1 004个专题讲座、212场病例讨论和6场手术转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约13 000名医师参会(图1)。

图1 第十三届OCC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

1 开幕式

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葛均波院士发布了2019年的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na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dex,CHI)。CHI由葛院士于2年前在OCC上首次发布,该指数不仅是首个国家级的心血管健康指数,也是全国首发的医学领域指数性指标,更是全球首个心血管疾病影响与评估指数,在中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体上,2019年全国平均CHI(50.27分)较2017年(48.06分)有所上升,其中排名前五的省和直辖市分别为浙江省(78.40分)、上海市(78.12分)、北京市(76.29分)、江苏省(67.73分)、福建市(64.75分)。与此同时,我国总体心血管早死概率由原来的8.74%降至8.24%,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的早死概率也有所降低。以上数据提示,我国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的投入已初见成效,但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本次开幕式上的另一个亮点是“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由葛均波院士领衔,同时特别邀请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中国工程院孙颖浩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樊嘉院士和陈义汉院士,就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访谈(图2)。跨界科学家们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高端对话,更清晰地为人们呈现了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医疗产业变革,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能医疗新时代。

2 主题发言

开幕式后的主题发言精彩纷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SC)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John McMurray教授,CSC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以及Circulation杂志主编、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Joseph Hill教授,为参会者带来发人深省的主题报告。

韩雅玲院士指出,中国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群的临床特点和药物基因组学特点有别于欧美人

图2 开幕式上进行“当人工智能赋能医学”院士访谈

群,因此,开展中国本土的冠心病抗栓临床研究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已开展的研究包括中国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注册登记研究(OPT-CAD),根据该研究结果建立的OPT-CAD风险评分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相比,更适合中国人群。BRIGHT(bivalirud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vsglycoprotein Ⅱb/Ⅲa and heparin: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研究为评估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应用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直接PCI抗栓空窗期”的概念,采用术后足量延长注射的方法,有效降低了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国内有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已被列入欧洲心脏病学会有关双联抗血小板指南(2017)和心肌血运重建指南(2018)的参考文献,标志着中国临床研究已从模仿走向创新。

John McMurray教授介绍了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他指出,目前是心力衰竭史上新机制与新研究最多的时期,对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目前新药包括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VICTORIA(a study of vericiguat in participa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研究]、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Omecamtivmecarbil[COSMIC(chronic oral study of myosin activation to increase contractility in heart failure)和GLACTIC-HF(registrational study with omecamtiv mecarbil/AMG 423 to treat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研究]、静脉注射铁剂羧基麦芽糖铁和异麦芽糖铁[IRON-MAN(intravenous ir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iron deficiency)和Affirm-AHF(study to compare ferric carboxymaltose with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iron deficiency)研究]、降糖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CREDENCE(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anagliflozin on 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rticipa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研究]等,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治疗目前仍缺乏循证医学治疗证据,HFpEF患者关键性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包括PEP-CHF(perindopril for elderly people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ARM Preserved(candesartan cilexetil in heart failure assessment of reduction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I-Preserve(irbesartan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TOPCAT(aldosterone antagonist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等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作为HFpEF的补充治疗。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有关SGLT-2抑制剂治疗HFpEF或未分类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包括EMPEROR-Preserved(empagliflozin outcome tri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DELIVER(dapagliflozin 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eart failure)和SOLOIST-WHF(effect of sotagliflozin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ost worsening heart failure)研究等,其结果值得期待。

马长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还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在ClinicalTrails.gov上注册的研究中,美国占39.7%,欧洲占28.4%,我国仅占4.7%。重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为此,CSC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建立临床研究基金,动员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支持临床研究,以强化研究意识、改善研究氛围。

Joseph Hill教授分享了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全球的重大疾病负担。美国数据显示,心血管死亡率在近30年总体呈下降趋势,然而近7年心血管死亡率逐渐回升,未来以心力衰竭为主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更多见。鉴于在全球范围内,肥胖症和高血压的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我们在未来必须把精力集中在防治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上。近年来,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高血压、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也逐渐增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遥遥领先。他指出,在21世纪,精通“防治糖尿病”的心血管病专家将取代精通“球囊”的心血管病专家。CANTOS[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study(reduction in recurrent major CV disease events)]研究推进了冠状动脉疾病的炎性反应假说,为通过抗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提供了依据。此外,已有研究通过基因编辑纠正人心肌细胞基因突变。因此,在未来,人们可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通过干细胞实现心脏再生,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心血管领域。

3 分论坛

3.1 结构性心脏病论坛 2019年6月2日上午,结构性心脏病论坛成功转播了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heterotopic tricuspid valve implantation,CAVI),该手术由葛均波院士在德国著名心脏病专家Figulla教授和心脏超声、麻醉等多个科室的协助下完成。本次手术的患者为85岁女性,心房颤动、起搏器植入术后、重度三尖瓣返流、心力衰竭、肾衰竭,口服利尿剂治疗后仍反复有双下肢水肿、腹部不适、食欲减退,NYHA分级Ⅲ至Ⅳ级,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 )评分8.6%。由于病情重,合并症多,已不能接受传统心外科手术。手术通过经皮心脏导管技术,经股静脉通路,将自膨胀式双腔静脉支架瓣膜分别植入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中,可防止从三尖瓣返流至心房的血流进一步倒流回腔静脉内,以期减少腹腔脏器淤血或周围水肿,改善右心力衰竭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三尖瓣返流的目的。术后即刻,患者腔静脉压力显著降低,心搏量明显升高。三尖瓣返流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多为继发性,起病较为隐匿,但严重的三尖瓣返流可以导致心排量减少和体循环淤血,与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病死率密切相关。既往外科手术是三尖瓣返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且约有半数的患者因高龄、心功能低下和存在严重合并症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CAVI是未来治疗三尖瓣返流新的发展方向。

3.2 冠心病介入论坛 冠心病介入论坛是历届OCC的“重头戏”,今年,论坛共设立手术转播、前沿讲座、专题讲座、专题病变、冠脉园地和血管内超声共识六大板块。手术转播板块为大家呈现了来自葛均波院士团队[复旦附属中山医院-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ve disease,CTO)专场]、何奔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冠状动脉介入+左心耳封堵专场)、沈卫峰和张瑞岩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杂病变专场)、魏盟和沈成兴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介入无植入专场)等的精彩手术。

冠状动脉CTO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CTO俱乐部推出的培训课程深受与会者欢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基于国内目前CTO介入治疗现状,制定了B-CTO评分(buddy-chronic total occlusion score)。该评分模型基于真实世界的读图过程,纳入正向和逆向途径各种干扰因素,手术策略基于最新的CTO介入治疗路径,操作技术基于成熟的术者的经验积累,手术器械覆盖目前CTO治疗领域常见器械,所以能够较好地反映现阶段国内CTO的实践,可用于预测手术成功率和临床预后。

3.3 心脏节律论坛 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管理中的基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马长生教授针对卒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是否需要长期抗凝进行了详细分析。目前,指南推荐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3分)的卒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但这些患者在心房颤动消融术后、严密的心电监测下是否需要长期抗凝仍存在争议。丹麦一项国家注册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消融3个月后,长期抗凝组与停抗凝药物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长期抗凝与大出血风险相关,提示心房颤动消融成功后可停止长期抗凝治疗。德国的一项心房颤动消融注册研究显示,既往有卒中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不应停止长期抗凝治疗。瑞典一项国家注册研究得出相反结论,认为心房颤动术后停用抗凝治疗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但该研究纳入患者的心房颤动复发率高。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既往有卒中病史的心房颤动患者一般推荐消融术后继续长期抗凝治疗。随着心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心电监测设备的发展,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成功的患者在严密心电监测下停用抗凝药物或许是可行的。

3.4 国际合作论坛 今年的OCC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国际论坛。OCC主席葛均波院士指出,“一带一路”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在经济方面与沿线国家建立的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是21世纪医疗领域的丝绸之路。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主任陈淮沁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为沿线各国提供了合作机会,本着医学无国界的原则,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求同存异、互相提高。论坛主席钱菊英教授指出,OCC是一个开放、合作、交流的平台,此次“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的首次推出将为我国和周边沿线国家的心血管界搭起一个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来自国内和亚太地区的中青年心血管专家们在“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上分享了在结构性心脏病、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前沿内容和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尖瓣抗凝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