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李春
“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后,我国与中东地区的双边合作不断取得硕果,也令基建资金支持体系逐渐得以完善。大多数中东国家均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采取人民币结算的方式,给国内企业的建设运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国内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表现仍有不足,亏损和利润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把握中东基建市场复苏的机遇,并充分利用当地建材、劳务成本优势,对国内基建企业走出去有着重要影响。
(1)基础设施滞后。中东地区虽拥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政府财政压力普遍较小。但该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却严重滞后,交通基建完善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尤其是近年来中东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总人口数破5亿也只是时间问题,故而给现有交通基建设施的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公路建设方面,中东地区总里程与面积不对应,以也门为例其投入运营的公路仅有16811公里。而在航空运输方面,中东现有国际机场仅6个,运营能力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而海运、铁路方面,也缺乏高水平的线路,给当地人民出行和投资经营活动造成了阻碍。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GDP增长速度与基建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中国家若增加1%的交通基建预算,则改过GDP在四年内至少增长3%以上。因此中东新兴市场在经历了较大的震荡后,也拟通过建设基建的方式来获取长期稳定的财政收益,以对抗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就业、发展问题。
(2)基建经费增加。此前BMI宣称中东及北非基建市场将于2020年突破3360亿美元,实现超过四成的增长率。加之2020年世博会将会由迪拜承办,中东地区为此也不断扩建机场、铁路网络,给世博会来往商旅提供便利。事实也确实如此,中东地区基建在2017年增长居全球第一,整体涨幅达到了6%。其中沙特与阿联酋政府预算最充裕,因此各类交通基建项目规划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反观中方,政府和国内企业已明确认识到中东地区对欧洲、非洲的辐射作用,故而在当地的投资承包活动也十分频繁。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在中东地区的投资达到了300余亿美元,是当年对外总投资的三成以上,我国已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双边贸易伙伴。可见,在我国与中东各国共同愿望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基建市场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也是值得国内基建企业注意的问题。
(3)债务环境稳定。由于中东地区常年局势动荡,部分国家甚至被评级机构降级。但经过近两年的和平发展的缓和,大部分中东国家的主权债务趋于稳定,已能够确保投资和工程承包的有序开展。虽该地区GDP增长放缓态势已大不如前,但仍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不宜过度悲观的看待。且此前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中东对美国出口油气资源的业务一度受阻,甚至成为了竞争关系。但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地,中方与中东的合作更加紧密,也使中东各国政府的财政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若能进一步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中东地区则可以将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切实转化为财政收益。因此新的经济形势下,该地区各国政府、企业与中方是利益共同体,在当地积极开展交通基建承包业务也是双方的共同愿望。
(1)全球私人资本涌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力,由于地缘战略中东都是各国在该地区贸易或军事部署的要塞。近年来虽局势稍有缓和,但油气资源的全球需求剧增,从战略物质角度来看中东同样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当前投资贸易情况来看,中东地区无疑受到了全球私人资本的青睐,给中方基建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如土耳其,在2015年基建项目就收获了将近450亿美元的投资,仅两个最大的工程就为当年全球投资的四成,这主要是基建项目风险较低且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根据市场调研情况,中东地区基建承包企业大多为美日大型企业,或者是当地纪检企业。而中资公司在该地区才刚刚站稳脚跟,专门服务交通基建的中建、中海港以及三一重工等。总体来看,中资基建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少,要想开辟更多的项目仍需要提升竞争力。
(2)中东基建市场规划。自古以来中东各国就是丝绸之路的受益者,因此对“丝绸之路”也有很重的情节。“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之后,当地国家纷纷呼应并提出了一系列基建项目规划,来刺激建筑市场。如科威特将斥资1300亿美元打造丝绸城,用以连接沟通新思路亚洲和欧洲板块,预计在2035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通枢纽。而阿曼则也提出将在东北沿海投资一个港务、物流和旅游的综合区域,也需要完善的交通基建来支持,且阿曼表示希望得到中资企业的帮助和参与。而卡塔尔作为中东地区资源出口国,随着石油在全球工业领域大放异彩,其进出口给交通基建造成的压力也日益激增。原有的多哈港已不能满足进出口使用,因此卡塔尔提出愿意让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此外,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更是提出了“铁路相连计划”,这一项目的门槛更高、标准更严、壁垒更多。而中资企业凭借近年来基建市场的良好口碑,以及政府公信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首肯。
(3)国内基建水平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和基建能力就不断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大量的高铁、跨海大桥项目给基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甚至已远超美日。且在海外基建承包工程中,中资企业带资承包和机电配套出口的模式已相当成熟,在整个交通基建产链中都极具竞争力。从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排名中,2016年中资基建企业占据前三甲,而十强基建企业中也有七席。至2017年在该排名中,中资企业囊括了基建领域的前五名,十强中同样有七家企业榜上有名。在交通基建项目中,中资企业能够提供从投融资、设计规划、设备建材、施工落实到劳务输出的“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了中东地区基建建设之困境。
(1)注重项目持续盈利。交通基础建设以其风险低、收益稳定持续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大体量资本投资的不二之选。但当前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经营经验尚有不足,且对中东地区政治局势、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形势了解甚少,贸然投资或承包项目也可能出现亏损的现象。笔者建议,中资企业首先应选择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项目,才能给后续工程款或运营利润回收带来保障。一方面是要着眼于商业交通要道,这部分项目大多有良好的财务体系。如对中东交通网络起到关键作用的项目,抑或是旧城改造所带来的交通设施升级扩建,按以往经验来看均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此外,中东地区对外能源出口是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码头以及公路投资较小但却具有相当喜人的前景;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虽短期收益不足,但具有经济影响力的项目。如未开发地区的交通设施,或者是跨国甚至是跨州的交通规划项目。还有部分发展中小国的重要项目,若能投资建设也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基建。
(2)技术设备推陈出新。中东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的速度非常之快,加上全球经济力量的逐渐转移,以往的交通基建设施很快就会面临换代。要解决这一问题,中资基建企业就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始终保持在业界的领先水平。如可以将传统基建与科技相结合,打造具有较高智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交通设施。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中东地区的生态因素,以低碳和绿化等关键词赢得当地政府和业主的肯定。采用可持续施工技术,令交通基建项目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当然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导致项目成本的上浮,与中东各国财政划拨和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这就需要中资企业结合实际项目来合理选择方案,适应不同要求和技术标准下的项目建设。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东交通基建投资建设中应首先发展富裕地区。不少资源依赖型国家近年来都纷纷转型,为缓解经济下行造成的压力,纷纷在基建领域寻求出路。因此中资企业在富裕地区的投资将会相当顺利,有助于打开在该地区工程承包的突破口。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政策是中方和中东地区政府、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当地拓展交通基建市场将会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是中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中东基建完善的急切需求、资金和技术的缺失,两者恰好一拍即合。国内基建企业应以过硬的技术和成熟的市场经验,在中东地区大展拳脚不断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