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电力公司路灯处 白雪
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国家对金融机构以分而治之的形式进行监管,这对于不同行业来说,具体监管的行为标准都是不一致的,所以就增加了资产业务监管的难度,使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控制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穿透式的监管,本文就来谈一谈穿透视监管与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呈现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这会导致资产管理业务出现一定的风险,就体现在跨市场金融风险上。尤其是一些开展同业业务、资管计划等信贷业务的银行,为了使这些业务绕开产业政策以及监管的要求,很多银行机构会采用跨市场的方式进行投资运营,这就违反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可能使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进行信贷出表,拓宽投资范围,经常会将资管计划和银行理财作为产品工具,与非银机构合作,将平台中的资金投入其他金融平台。在这类交易中,很多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会涉及其中,这样就存在跨市场的风险。具体的风险有以下几点:第一,跨市场交易结构较为复杂,不容易由交易本身明确资金去向。第二,这种跨市场业务交易链条长,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较难保证,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1]。第三,交易过程的隐蔽性使相关部门监管难度加大,不容易进行风险识别。据银行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统计显示,现如今全国大概有30亿元左右的存续理财产品,如果打破刚性兑付,那么容易出现严重隐患,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一些银行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会进行跨区域的交易,其交易范围广,对手会涉及到全国各地的重多金融机构。尤其在一些出现跨区域的交易中,常发生被隐藏起来的违规行为,这都增添了跨区域金融业务的风险。据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通按照属地和分业监管制度进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那么监管机构只能针对范围内的违规情况进行监督和处理,很难进行跨区域的管理,这样就无法全面控制金融业务的违规现象。以买入返售票据业务为例,如果此业务进行跨区域交易,那么就可能存在银行汇票,违规买入返售资产等环节上的违规情况,但是由于交易对手过于分散,监管部门便很难进行管理[2]。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由此而生,这种金融方式业态模式多样,互联网金融中具备线上化、账户虚拟化等特点,很多资金会实时进行流转,通过远程的线上操作,客户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别,所以也提高了业务的风险程度。我国从2016年起就开始整治互联网金融业务,虽然降低了互联网金融案件出现的频率,但是依然无法真正有效的进行监管和反控。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e租宝案件就是利用网络APP发布不真实的融资和个人债权,最终非法集资近800亿人民币,使很多投资人面临严重的损失。可见目前网络上还是存在产品过度包装、网络诈骗等事件的发生,这都是对现今金融资产管理的挑战。
除了以上的金融风险以外,还存在跨境的金融风险,尤其从跨境人民币结算推行之后,我国很多的资金开始进行跨境流动,出现高溢价跨境并购现象,这样会使对外投资量增加,境外放款速度过快,容易发生信贷违约、过度融资等一系列的风险隐患。目前我国相关规定指出,如果同样性质的跨境本外币业务出现违规情况,要遵循现行条例,只处罚外汇部分,而不对人民币违规部分进行惩处,这样对本币外币处理不一的方式本身就并不科学。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需要提高资金管理的力度和水平,现如今很多金融分业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不能有效起到监管作用,所以相关部门还要针对这些风险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非常重要,只有减少资金隐患,才能促使国民经济安全的发展,所以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要维护金融安全。目前进行穿透式监管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穿透式监管是根据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了解金融业务行为,从而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最终投向连接起来,以实质为核心对金融机构业务进行全方面监管。进行穿透式监管有助于降低资金管理的业务风险,可以提高金融的安全以及稳定性。那么要想有效的实施穿透式监管,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监管的水平。
要明确责任主体及其职责,这要求央行应该行使自己的职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穿透式监管的统筹协调。其中各大金融监管机构也属于责任的主体,要确立央行为牵头部门,根据其设计的制度、设施和方案进行监管工作,找到自身在监管方面的不足之处,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目的,按照国家的指示以及穿透式监管的原则对金融资产进行监管。同时,金融监管机构还要保证行动的一致性,可以按照持牌业务由审批者进行监管,非持牌业务由管辖者进行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范围,从而开展日常监管,有效降低资产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
进行穿透式监管主要需要明确资金的来源和具体运行轨迹,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各大金融监管机构还应该用科学技术建立出数据平台,在平台之上进行跨区域、跨市场等金融检测。平台之中应该具备反洗钱数据系统、征信数据系统等多种系统,还要收集财税、司法部门的数据信息,对保监、银监的监管数据进行监测,从而形成多数据集合的综合数据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监管。同时,还需要将金融统计升级为功能统计,进行流量与存量统计的并重,促进金融统计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采集数据源,对统计金融部门的负债、资产等数据进行收集,从而为标准制度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3]。另外,还可以搭建具有云数据的云平台,使各地区金融机构与央行可以在云平台中进行数据对接,从而为建立穿透视的检测框架奠定基础。
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部门是央行,所以央行在进行穿透式监管以及资产管理方面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应该负起总职责,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金融机构的范围,进行宏观与微观监管的协调统一。这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国家应该以“三定方案”中的金融安全要求,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明确央行的处置权和风险调查权。第二,央行应该与各金融监管部门齐心协力,对资金来源、资金投向等环节的穿透连接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进行监管。第三,要对资本计提进行统一,把外表业务引入宏观框架中来,将实际承担风险的信贷业务纳入财务报表中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那么在金融资产管理方面也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穿透监管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引入大数据技术,将各个系统的信息整合起来,进行智能的整合、筛选、评估、和问题诊断等,从而提高监管的智能化,防范金融风险,为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国家还应该借用大数据针对监管对象建立出行为监管机制,以互联网金融机构为例,相关部门可以对高层管理人、股东等信息进行收集,对机构经营能力进行评估,进行风险判断,进而有效的监管,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的发生。
要想科学高效进行资产管理,还要适当进行金融创新,在这方面不需要对金融产品模式进行过于细致的规定,只需要建立出明确的如金融机构不能任意改变金融市场上的产品运行原则即可。同时,国家还要对非标准化的机构进行穿透性的识别,在判定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开展金融业务,最大程度避免金融机构欺诈、误导投资者问题的发生。另外,国家还要对投资者进行监管,按照投资匹配的原则,对投资者提出要求。而金融机构也应该奉行穿透核查原则,对于投资人进行核查,从而促进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
要想通过穿透视监管有效的提升国家资金管理水平,就要健全穿透式监管的制度。首先就要提升制度的合理性,可以利用金融监管系统及平台以风险特点为基础,开发出带有分析、预警功能的监管模块,对跨区域、跨市场业务和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等各种专享服务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央行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定区域的监管指标,进行区域监管,可以对数据输入输出的整体过程进行控制,建立出穿透式监管的资产管理框架,从而提升监管的科学性[4]。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出现,面对着这种情况,国家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技术监管。具体可以在监管平台和模块之中引入人工智能功能,对全局进行智能计算和风险识别,降低金融交叉风险和潜在隐患的出现。这样就可以与人为监管进行配合,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全面提升监管的公平性。另外,进行穿透式监管时一定要注意监管的力度和边界,央行应该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建立出各个监管部门的沟通机制,从而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与违规处置,最终带动所有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协同监管的合力,提高国家的资产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有效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进行管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国家进行监管体制改革,发挥央行的带头作用,让各金融监管机构采取穿透式的监管方式进行全面的监管,利用多种技术建立出全面完善的监控平台和体系,从而规避资产管理风险。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要规范自身,科学合理的进行资产管理,从而降低风险隐患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