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 张永年
华侨大学 刘姝慧
当滴滴出行、小黄车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时候,共享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产生活。而追寻共享经济的本源与发展其实不难发现,共享经济的出现是经济不景气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产物,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牵动了全球的金融体系,大量人民失业,不少人民只有通过出租和贩卖个人闲置物品来对抗这次金融风暴,而企业也出现了共享办公大楼以求能够减少开支的应急措施,此时共享经济的概念慢慢开始被更多的人接受。同年,短期租赁领域的先锋Airbnb成立,群众募资平台Kickstar也相继出现;2009年,以共享交通为概论的Uber和跑腿网站TaskRabbit成立,之后共享餐饮、共享教育等新的经济形态伴随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有的行业、企业似乎都和共享经济积极的自动媒合。2010—2013年,每年共享经济新创企业的数量都已近50%的速度发展,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共享经济的爆发期。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美金。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
我国的共享经济从2011年开始快速发展,这也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进入新常态,GDP成长速度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滑有密切的关系。经济的不景气,生活满意度下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更多的人选择以共享经济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移动互联网高速普及,共享型企业也开始快速成立和集中发展。例如:以蚂蚁短租、途家网为代表的线上公寓与民宿短租平台于2011年先后出现;2012年,企业滴滴成立,P2P租车平台PP租车进入市场;2013年,全国首家众包快递企业人人快递成立;2014年滴滴专车上线,多家共乘、私厨等服务开始起步;2015年至今,滴滴顺风车、代驾、闲鱼、58转转、教育、物流、医疗等产业都搭上了共享经济的巨轮,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我国于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这项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整合,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无线通信网等新型传播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文化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窘迫现状,还可以让越来越边缘化的文化企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这些可以从相继颁布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上感受得到。同时,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也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科技实现了文化共享的创新实践,让更多的民众可以便捷地接收到文化的资讯,培养民众主动参与到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与文化工程中来。近年来,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成果逐渐呈现,文化企业在有利政策环境下快速发展,文化市场不断完善和规范,文化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资本热、IP热、“现象级”大剧、网播平台高潮迭起,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不断刷新,音乐、游戏、动漫等文化项目也硕果累累,我国的整个文化市场不论产出还是收益都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国人参与文化创作与传播的热情以及享受文化滋养的机会都大大提升。
文化消费环境、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最常见的例如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分享、原创短视视频的制作与分享、文化企业的自制剧等,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直播平台,人们有更多机会分享所见所思,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元的创作方式和多样的作品呈现形式,传递和共享过去、现在,甚至可以利用科技手缔造梦想和未来。
共享经济离不开互联网,文化共享的未来也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势必成为我国在“十三五”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互联网+”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传播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子书、直播、手游、微电影、网游、文化创意产品等文化产品领域异常活跃,线上体验、线上参与创作、线上消费文化娱乐产品成为新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例如互联网利用其强大的流量优势,颠覆了影视行业传统的创作、融资、宣传、发行等环节,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本也来源于网络上小说、游戏和动画。又如:网络广播平台“喜马拉雅FM”,热门有声书的收听人次超过2000万,最畅销的能够达到8000万至1.5亿人次的收听量;直播行业异军突起,据智研咨询预测,直播市场规模(PC+移动)将从2016年的150亿元增至2020年的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未来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版权产品会借助互联网直播平台,以灵活的方式实现传播和销售。“互联网+”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让普通人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原创的大潮,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出现,同时依托互联网也为更多民众带来文化的盛宴。
总之,“互联网+文化”已成中国文化共享形态的一股主流,文化产品发行人和文化产品受众通过网络的桥梁,完成文化产品的流通,催生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发行,最终实现文化分享和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可观效益。就像A8新媒体集团引入的数字文化概念,通过在网上发表原创作品,给作者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通过文化作品孵化和发行,IP的版权运营,如影视改编或游戏改编,增加文化产业附加值,这就是A8文化推所谓的“共享经济”,这也是共享经济下文化共享的有效途径。
共享型城市是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共享型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停留于个人闲置资源的共享,更加强调的是企业、政府全面参与的全城性共享。它的前提是共享意识的普及化,更要求共享行为全民化和常态化。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曼切斯特、伦敦、美国的纽约、旧金山;韩国的首尔都开始提出了共享城市建设计划和试点。在这些地区,民众已经习惯使用各种共享应用APP和共享网络,不论是交通出行上,还是空间或物品的共享上都可以看到全城参与的高度热情。民众可以低廉的价格租借到汽车、自行车、甚至飞机、游艇等高昂的交通工具,也可以用超低的成本入住不同城市的不同家庭的空房间,让你的生活、旅程变得便利和充满新鲜感。同样,企业与企业的协作、资源的共享也越来越频繁,设备、物料、数据、运营场地甚至人才都可以分享,另外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也将打破传统,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兼职为不同企业服务,而且企业雇工也开始接受更多兼职的出现。社区消防局的练习场可能成为周末市集或者夏日观赏露天电影的最佳场所。共享城市的计划开始全球蔓延。据非盈利新闻平台Shareable统计,全球正积极搭建共享型城市网络,2013年10月—12月,世界上近50个国家开始规划分享资源。截至到2015年,近100个城市已经加入这个雄心勃勃的城市计划中来。
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共享交通已经在很多大城市开始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理念强调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为贯彻中央思想,文化部也提出文化共享工程要实现“文化惠民”,共享文化成果。其中开放和建设更多文化场所,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提供更多有利政策刺激个人和文化企业参与文化创作和分享,大力扶持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等举措,让民众通过参与文娱活动、充分体验到文化共享的丰硕成果,这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个人、文化企业和政府的参与,让文化共享惠及到城市社区的每一个不论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的居民,让共享的理念更加深植人心。民众、文化企业也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到文化分享的队列中来,主动承担了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发扬文化的伟大使命,从文化共享的角度为共享型城市建设助力,让共享城市不仅具备便利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也更加具备人文情怀。总之,共享城市计划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文化共享是创建有续经济和打造共享城市文化名片的创新之举。
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由56个民族组成,拥有了世界上少有的丰富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文化分享到全世界,影响全世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传播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国际局势,而互联网的时代将改变这一窘境。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的主张。可见,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互联网+”文化,将成为让全球领略我国大国文化的快速通道,通过文化的共享和交融,可以极大地推动国人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这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实现全球文化共融的伟大愿景。依托互联网的文化共享和共融也将让更多国家的人们加入中国的“朋友圈”成为现实。中国民众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世界各国的民众通过网络了解中国将成为文化共享新常态。这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不仅将减少因偏见而造成的误解,更将增加了因了解而建立的友谊、因互鉴而推动的合作。
此外,文化的共享价值也不仅仅是多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和传播,更直接的是它符合共享经济的理念,将有机会利用更多世界文化资源、先进的文化产品生产技术、优秀的人才、文化遗产等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出力,最终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的优秀人才、优秀文化作品、文化资源、文创商品也可以嫁接文化共享的平台,走向世界。利用文化和文化产业成果推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树立文化大国的“中国梦”。
个人、企业、政府多方参与的文化共享事业,未来将呈现更加多元的形式,以文化分享促进经济发展,并助推共享型城市建设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外传播,最终将实现文化共享全球化。